一词多义 ○若
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捕蛇者说》)
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代词,这,这样,如此。《论语·宪问》)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烛之武退秦师》)
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选择连词,或,或者。《汉书·高帝纪》) 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桃花源记》)
○辞
1.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拒绝)《肴之战》 2.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文词)《送东阳马生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5.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 6.不辞劳苦。(推托)
○之
1.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陈涉世家》)
2.子犯请击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烛之武退秦师》) 3.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烛之武退秦师》)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烛之武退秦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师说》)
○说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捕蛇者说》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桃花源记》 3.神仙诡诞之说。(说法)《梅花岭记》 4.范增说项羽曰。(shuì劝说)《鸿门宴》
5.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烛之武退秦师》)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边远的地方。《为学》)。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3.孔子鄙其小器(鄙视。《训俭示康》)。
4.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孔雀东南飞》)。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言语粗鄙。(粗俗)
○微
1.其文约,其辞微(含蓄。《屈原列传》)。文笔简约,词意精微 2.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3.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岳阳楼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假如不是。《烛之武退秦师》) 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口技》)
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卖油翁》) 7.人微言轻。(轻微)/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焉
1 焉用亡郑以倍邻 ( 何,为什么) 2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句末语气词) 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怎样,怎么) 4 且焉置土石 (哪里,怎么) ○以
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介词,用,拿) 3.焉用亡郑以倍邻(连词,来)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连词,相当于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指郑国)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 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4.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
5. 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
一词多义
• 亲:1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3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4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 深 :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3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4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5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 解:1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2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3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4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5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6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8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9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10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è。
• 教 :1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2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3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4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 敢 : 1 人不敢与忤视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2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 还 :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2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4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5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 xuán。
•被 1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2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3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资: 1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2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3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4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5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6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 振: 1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2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3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4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5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6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 图: 1 乃骇而图之 动词,图谋,筹画。 2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3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 室 :1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鞘。 2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3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4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诏:1 非有诏不得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2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为: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2 为之奈何(对)
3 乃为装遣荆轲(整理) 4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 5 为变徵之声(发出) 6 又前而为歌曰(作) 7 嘉为先言语秦王曰(替) 8 愿举国为内臣(做)
《鸿门宴》一词多义例举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 举 1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
2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 谢 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
2 哙拜谢(感谢) . 3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 军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名词作动词) .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
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 幸
①妇女无所幸(宠幸,动词) .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dǎng)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 ②(三,6)“故听之”(所以,连词) .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 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着,“率领”,使动用法) . 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 击
①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 内
1 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虚词 为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 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 ④为击破沛公车(wèi,替、给,介词) .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相当于“被”,介词) . ⑥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成为)
⑧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 ⑨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wéi,做,动词) .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 因
①(五,1)因言曰: (趁机,副词) .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副词) .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副词) .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副词) .
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用来) .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副词) .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副词) .
于 ①长于臣(比,介词) .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介词) .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在,介词) .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代词) .......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
④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⑤杂然相许(……的样子)
⑥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然而,连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