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颈鹿

来源:意榕旅游网
长脖子的长颈鹿

摘要:健壮优雅的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又名麒麟鹿,是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个体高达4.1到6.1米高,重800~2000kg。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但是,长颈鹿的祖籍却在亚洲。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考证,长颈鹿起源于亚洲。个字如此高的长颈鹿,颈椎却由7块骨头组成,其他特别的地方还有它奇特的外貌、出众的脖子和天生的高血压。

关键词:长颈鹿、身高、体重、高血压、望远镜

Long neck giraffe

Abstract:Robust and elegant giraffe (scientific name: Giraffa camelopardalis), also known as the unicorn deer, vertebrates, are chordates, vertebrates Amon, Mammalia, Artiodactyla giraffe families. Individuals up to 4.1 to 6.1 meters tall and weighs 800 ~ 2000kg. Is the world's tallest extant terrestrial animals. Mainly in Africa, Ethiopia, Sudan, Kenya, Tanzania and Zambia, living in tropical Africa, a vast subtropical grasslands. However, the giraffe's ancestral but in Asia. According to paleontologists study research, giraffe originated in Asia. Words such high giraffe, but by the seven cervical bones composition, as well as other special places its strange appearance, superior neck and natural hypertension.

Keywords: giraffe, height, weight, blood pressure, binoculars

1前言

长颈鹿科是偶蹄目中最独特的一类,牙齿为原始的低冠类型,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头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头上有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长颈鹿科现存仅分布于非洲,有2种,而史前分布较广泛,可以分成古麟亚科、长颈鹿亚科和西洼兽亚科[5]。

古麟亚科是长颈鹿科的原始类型,体型较小,四肢和颈均较短,生活于森林

中,史前时期分布较广泛,我国也能见到。古麟亚科至今仍有一个代表生存,即霍加狓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中,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长颈鹿亚科是生存于稀树草原地带的长颈鹿,由于稀树草原的树木多为伞型,树叶集中在上层,长颈鹿进化出较长的颈和四肢,可以吃到树叶。长颈鹿亚科现存仅长颈鹿一种,广布于非洲的稀树草原地带,是现存身材最高的动物,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非洲动物之一。西洼兽亚科是比较特化的长颈鹿,体型较粗壮,角大而扁。

在中国古代,明永乐朝的海上活动, 起初主要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惠帝, 但演变到后来, 却变成宣扬国威和搜求奇名异宝。搜求的方式不外发动各国进贡, 或以交易取得。象征圣王出世的麒麟, 就成为重要的搜求对象。麒麟原指何物已难稽考,在明代, 是指长颈鹿。明代将长颈鹿称为麒麟或祖剌法。祖剌法, 是阿拉伯语音译[1], 至于麒麟, 系附会索马里语 giri。早在宋代, 国人就知道有长颈鹿这种动物, 当时称为。至于将长颈鹿附会为麒麟, 可能也始于宋代。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 1414年 )秋, 榜葛剌 (今孟加拉一带 )的使臣带着一只麒麟 (以下麒麟与长颈鹿同义)来到北京, 择期向永乐帝进献,这是长颈鹿第一次来到中国。九月丁丑(七日),榜葛剌使臣献麒麟及名马。戊寅(八日), 礼部上表请贺, 成祖虽说其免贺[2],但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 宫廷画师画下麒麟图像, 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上。这幅《<明人画麒麟沈度颂>轴》[3]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榜葛剌所贡麒麟即长颈鹿留下最真实的纪录。[4]

2长颈鹿概况

长颈鹿类动物进化上的一支,称为西洼兽,是一种长有四支角的体态粗壮的动物。现已在第四纪灭绝事件中灭绝。在苏美尔文化遗址里曾发现了的一些动物的青铜像,酷似西洼兽[5]。这说明西洼兽很可能在中东一直残存至数千年前。根据化石记录,长颈鹿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最早的长颈鹿科化石是Climacoceras和Canthumeryx。后来演化出古麟(Paleotragus),一种中新世早期长有短角、短脖子的长颈鹿祖先。到中新世晚期古麟进化为萨摩(Samotherium)。在上新世,萨摩兽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霍加狓是长颈鹿科仅存的两种动物之一,其相貌基本上反映了中新世长颈鹿类动物的样子,目前非常稀有。 长颈鹿的蹄直径和餐盘一样大,成年长颈鹿的蹄子足可以将狮子肋骨踢断。心脏有65厘米宽,肺的容量达50升,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防止血压过高,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是青黑色的,嘴唇薄而灵活,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剌,卷食隐藏在里层的树叶,堪与大食蚁兽的舌头相媲美。舌头上黏呼呼的口水有时也会滴出来,但口水能防止舌头在取食刺槐(一种布满4英寸尖刺的树冠丛植物)时受伤,舌头和嘴唇上还有一层坚韧的角质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伤。 长颈鹿通常生一对角,终生不会脱掉,皮肤上的花斑网纹则为一种天然的保护色。长颈鹿喜欢群居,一般十多头生活在一起,有时多到几十头一大群。长颈鹿是谨慎胆小的动物,每当遇到天敌时,立即逃跑。它能以每小时65公里的极快速度奔跑。当跑不掉时,它那铁锤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成年长颈鹿的蹄子甚至可以将狮子肋骨踢断。 长颈鹿除了一对大眼睛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霍加狓两种动物。 长颈鹿喜欢采食大乔木上的树叶,还吃一些含水分的植物嫩叶。它的舌头伸长时可达50厘米以上,取食树叶极为灵巧方便。 长颈鹿作为现存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有着其特别之处。雄性长颈鹿身高4.5~6.1米,体重900~2000公斤;雌性长颈鹿身高4.1~5.5米,体重700~1300公斤;长颈鹿颈部长度平均为2.4米;出生时的长颈鹿身高就有1.8米,体重达到44~70公斤。 2.1奇特的外貌

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雌雄都有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终生不会脱掉。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宜远望。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原来,它的祖先并不高,主要靠吃草为生。后来,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地上的草变得稀少,脖子较长的个体因为可以吃到高大树木上的树叶得以生存,而脖子短的则因为食物不足而灭绝。这样一代代淘汰,就产生了脖子很长的长颈鹿。但长颈鹿和其它动物的脖子椎骨同样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 2.2出众的脖子

由于它们要时常咀嚼从树上摘下的树叶,这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不停的运动,而脸部因缺少运动而生长缓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颈鹿总是一副僵硬的表情。长颈鹿效应,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导致的后果是,脚底板星期一被刺一下,星期六才能传达到大脑,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永远慢半拍。具有长颈鹿性格的人,常会让人有摸不着头脑之感,做什么都慢,吃饭慢,写字慢,说话慢,走路也慢,不过这种慢半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方面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2.3沉默的长颈鹿

长颈鹿很少发出声音,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声带。也许沉默是金的该是它们吧。(长颈鹿能发出一些声音,只不过很少出声而已,还能发出人类无法听到的次声波[6] 有人认为长颈鹿是个哑巴,从来不会叫,也有的人说长颈鹿只是没有声带,所以它们不会叫。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对。长颈鹿不仅有声带,而且它们也会叫。那么,它们为什么不叫呢?这是因为长颈鹿的声带很特殊。在它的声带中间有个浅沟,不太好发声;而且,发声时需要靠肺部、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帮助,但由于长颈鹿的脖子实在太长,和这些器官之间的距离太远,要是叫起来很费力气。所以,它们平时一般很少叫。但有时,年幼的长颈鹿找不到自己妈妈了,它们也能发出像小牛的“哞、哞、哞”的叫声。长大以后的长颈鹿,不但身材很高、看得也很远。跑起来也特别快,当它发现远处的敌人时,能躲起来,躲不开就会用它那像铁锤子一样的大蹄子来应付敌人,根本用不着发出呼救的声音。 2.4长颈鹿的困惑

长颈鹿的身高要求它们拥有比普通动物更高的血压,因为只有这样,心脏才能把血液输送到“远在天边”的大脑。长颈鹿的血压大约是成年人的3倍。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所以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但是,长颈鹿站得高望得远,视力不凡,在动物界号称“千里眼”。 3长颈鹿亚种

长颈鹿根据颜色、花纹变化和分布范围等的差别分为九个亚种,如下: 1、网纹长颈鹿,或者称为索马里长颈鹿(G.c. reticulata),大而呈多边形的褐色斑点,衬有明亮的白色网纹。斑点有时呈深红色,并能扩散到脚部。网纹长颈鹿分布于肯尼亚东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2、安哥拉长颈鹿,或者叫烟长颈鹿(G.c. angolensis),斑点大,边缘有缺口,延伸至整个下肢。安哥拉长颈鹿分布于安哥拉、赞比亚。 3、科尔多凡长颈鹿(G.c. antiquorum),它的斑点较小,较不规则,覆盖腿内侧。科尔多凡长颈鹿分布于苏丹西部、西南部。 4、马赛长颈鹿,或称乞利马扎罗长颈鹿(G.c. tippelskirchi),斑点似葡萄叶,边缘呈锯齿状,它的底色为深巧克力色。马赛长颈鹿分布于肯尼亚中部和南部、坦桑尼亚。 5、罗氏长颈鹿,或称乌干达长颈鹿(G.c. rothschildi),其斑点深褐色呈长方形,网纹模糊,它的下肢有时带斑点。罗氏长颈鹿分布于乌干达、肯尼亚北部、中部。 6、南非长颈鹿(G.c. giraffa),斑点较圆,有时呈星状。底色呈浅褐色,延伸至蹄处。南非长颈鹿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赞比亚、莫桑比克。 7、赞比亚长颈鹿(G.c. thornicrofti),星状斑点,延伸至下肢。它就分布于赞比亚。 8、西非长颈鹿,或尼日利亚长颈鹿(G.c. peralta),有浅黄色斑点。 9、努比亚长颈鹿(G.c. camelopardalis),斑点呈四方形,栗色;底色为白色。腿内侧及上肢以下无斑点。努比亚长颈鹿分布于苏丹东部和刚果东北部。 4 行走方式

与大多数动物相比,长颈鹿步伐和步态有些特别。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和几乎所有的有蹄动物如马、羊和牛的行走方式不同,它们行走时一侧的前后肢向前挪动而另一侧的前后肢着地。虽然它们走路的样子难看,但是,它们经常奔跑速度飞快。

5 睡眠姿式

在非洲的野生长颈鹿往往是站着睡觉的,在动物园里生活的长颈鹿,由于不会受到天敌的威胁,常常是趴着舒舒服服地睡觉。[6]

长颈鹿的睡眠时间比大象还要少,一个晚上一般只睡两小时。当长颈鹿进入

睡梦阶段时,它们与大象一样,也需要躺下休息,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但是,长颈鹿从地上站起来要花费整整1分钟的时间,这使得它们在睡眠时的逃生能力大打折扣。所以,长颈鹿躺下睡觉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它们更多的时候是站着睡觉。当长颈鹿趴着睡觉时,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弯曲在肚子下,另一条后腿伸展在一边,长长的脖子呈弓形弯向后面,把带茸角的脑袋送到伸展着的那条后腿旁,下颌贴着小腿。 长颈鹿胆子非常小,这种科学的睡姿,既能缩小目标,又可在紧急情况下一跃而起,逃之夭夭。

长颈鹿生活在稀树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是现存最高的动物。集群,有时和斑马、鸵鸟、羚羊混群,日行性。嗅、听觉敏锐,机警性、胆怯,平时走路悠闲,

但奔跑迅速(时速可达65千米/小时)。在动物园中虽然可以见到长颈鹿生产的情形,它们的睡姿一般人却不易观察到,运气好的话或可见到小长颈鹿横卧而脖子朝后弯的睡姿。成年长颈鹿的睡态难得一见,睡觉时通常是站着并呈假寐的状态。

6 生长繁殖

长颈鹿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4~15个月,每胎产1仔,生下来的幼仔身高1.8米,出生后20分钟即能站立,出生后数小时幼鹿即可奔跑,并与其他已经出生数周的小鹿毫无区别。然而出生的前两周幼鹿多数时候伏在地上静卧,受母鹿的庇护。虽然成年长颈鹿由于个头硕大不惧敌害的侵袭,幼鹿却会遭受狮子、豹和鬣狗的攻击。长颈鹿的花纹被认为有伪装功能。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

参考文献

[1] (明 )黄省曾. 西洋朝贡典录·榜葛剌国第十六 [M ]. 谢方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2] 张星烺.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M ]. 第 2册.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583. [3] (晋 )郭璞注.(宋 )邢疏. 尔雅注疏 [M ]. 中国台北: 广文书局, 1972. 84. [4]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明太宗实录 [ Z]. 中国台北: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5] 华惠伦.拥抱科学:动物新观察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04 [6]谢天雨 .科学探索大博览.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