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附近, 8月7日有一辆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读等高线地形图 ,
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时间12:10,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判断此时旅游车大致行驶的路段为 ( ) A.4路段 B.3路段 C.2路段 D.1路段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相对于乙城镇的高度可能为 ( ) A.1 58米 B.289米 C.420米
D.535米
2.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
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 ( )
A.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C.降水量多少只受①气流影响
B.水面结冰后②环节增强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 A.1月,甲地 C.11月,丁地
B.5月,乙地 D.9月,丙地
3.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 A.古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4.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2】M、N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期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 7、8月 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 1、2月
【3】据图中信息推测M河流域此时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此时该流域处于夏季
B.盛行西南风 D.盛行西北风
5.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2】上右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3)试描述速雅鲁藏布江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4)判断图中公路由于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该湖平均深度600m,唯一出口卢库加河呈淤塞甚至干涸的状态。该湖鱼类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尤其以品种众多、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鲷鱼闻名于世。湖
区周边国家经济落后。
(1)分析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形成原因。
(2)坦噶尼喀湖的慈鲷都生活在湖底。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请分析其原因。 (3)推测分析坦噶尼喀湖的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交通条件。
(4)有人认为,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来看,湖区周边国家可以大量出口慈鲷到海外观赏鱼市场。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并说明理由。
3.【旅游地理】
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低碳娱乐、低碳购物的旅游消费活动,而贯穿其中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下表为某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概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表 某景区基础设施概况
景区交通 两条线路,一是人行栈道;二是公路,为大型观光车用,票价10元。 景区餐饮 绿茵山庄,枫叶山庄 景区其它服务设施 垃圾桶随处可见;厕所沿线适当位置均有设置,无专门净化处理设施。 景区软环境 景区内除票务员外,其它工作人员较少。 针对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4.【自然灾害与防治】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成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图为某年3月某日某时刻我国某地形区上空的等温面分布图,等温距为2℃,已知图示某地区发生了冻雨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指出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何处易产生冻雨灾害,试说明原因及其危害。
5.【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南方沿海某省废旧电器拆解基地,该基地以家庭作坊为主,拆解方式以手工机械拆解和焚烧为主,主要为了获得金属、塑料、废旧电器原件,废旧电器和拆解后的废弃物大多露天堆放。
简要分析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对当地的危害。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附近, 8月7日有一辆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读等高线地形图 ,
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时间12:10,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判断此时旅游车大致行驶的路段为 ( ) A.4路段 B.3路段 C.2路段 D.1路段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附近,大约位于东经105度附近,当北京时间为12:10时,该地地方时为11:10分左右,此时太阳应当位于东南方位,由于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故可以判断车辆的前进方向为自北向南。结合图可知:旅游大巴从乙城镇附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1路段为自北向南,2、3路段为自西向东,4路段为自南向北。故选D。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相对于乙城镇的高度可能为 ( ) A.1 58米 B.289米 C.420米 D.535米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城镇海拔为0—100米,图中M处陡崖的海拔最高点海拔为400—500米,M处与乙城镇的相对高度为300—500米,所以选C。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日出方位。
2.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
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 ( )
A.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C.降水量多少只受①气流影响
B.水面结冰后②环节增强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答案】A
【解析】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即形成地形雨。③过程,气流接触面上下两侧气流运动方向相同,类似于暖锋天气系统,A对;‚环节为水汽蒸发,水面结冰后该环节会减弱,B错;降水量多少除受①气流影响外,还与气流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C错;④为高空水汽输送,D错。
【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 A.1月,甲地 B.5月,乙地 C.11月,丁地 D.9月,丙地
【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区,降雪形成的时间为冬季,因为此时北美洲盛行西北风,风能经过湖面带来充足的水汽,降雪量最大的地点一定位于向风的湖岸,故选丁地。甲地位置冷空气还没经过湖面,获得足够的水蒸气和热能,A错;B、D时间在夏季,BD错;故选C。 【考点】地形雨形成的原因和位置的相关知识。
3.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 A.古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答案】D
【解析】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故选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B
【解析】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A错;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B对;丙岩层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应为内力作用形成,C错;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D错。故选B。 【考点】地质作用
4.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答案】A
【解析】因该河位于40°附近,且河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可判断该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A对;1月或2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防洪任务不大,B错;位于大陆的西岸,有寒流经过,C错;大陆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只有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D错。故选A。
【2】M、N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期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 7、8月 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 1、2月
【答案】B
【解析】两条河流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因7、8月份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是河流的汛期。选B。
【3】据图中信息推测M河流域此时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此时该流域处于夏季 D.盛行西北风
【答案】D
【解析】因图中M河为洪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潜水),可判断该地降水多,是因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 【考点】气候类型以及河流补给类型判断
5.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人口数量由1951年的不足5亿变为2011年的13亿,以及人口增长的趋势变化,可判断该国为中国。
A项,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8亿左右,环境人口容量大,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人口压力较大,人口问题突出,故A项错误。
B项,我国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迁入率较低,故B项错误。
C项,我国十年人口增长率均在13%以上,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且人口增长率有下降的趋势,人口增速趋缓,故C项正确。
D项,我国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不发达;我国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小,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趋势明显,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上右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人口数量由1951年的不足5亿变为2011年的13亿,以及人口增长的趋势变化,可判断该国为中国。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存在一定的老龄化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15~64岁)的比重仍然超过50%,图中只有②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例(约为65%)超过了5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二、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3)试描述速雅鲁藏布江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4)判断图中公路由于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答案】(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2分)。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2分)。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2分)。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
(3)流量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任答三点给6分) (4)滑坡或泥石流(2分)。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2分);调整区域生活能源使用结构(2分);限牧、禁止乱砍滥伐(2分)。 【解析】
(1)沙源的分析主要注重其成因。其成因主要是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2)沙丘的形成过程的说明要突出其动态性,即风力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分步骤进行描述即可。
(3)一般来说,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方面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描述即可。
(4)由图可知,公路所在区域地势较陡,结合该地湿润的气候条件,可推知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或泥石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考点】地质作用以及河流水文特征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该湖平均深度600m,唯一出口卢库加河呈淤塞甚至干涸的状态。该湖鱼类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尤其以品种众多、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鲷鱼闻名于世。
湖区周边国家经济落后。
(1)分析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形成原因。
(2)坦噶尼喀湖的慈鲷都生活在湖底。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请分析其原因。 (3)推测分析坦噶尼喀湖的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交通条件。
(4)有人认为,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来看,湖区周边国家可以大量出口慈鲷到海外观赏鱼市场。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分);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2分)。
(2)(该湖为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2分);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从而湖底有阳光和氧气,慈鲷能够生存(2分)。(离湖岸线远的区域水深;湖底没有阳光和氧气。)湖岸附近饵料多(2分)。
(3)湖泊面积广且狭长,湖区水运便利(2分)。周边地区多(髙原和)山地,(经济落后)公路和铁路设施落后,陆运条件差(2分)。基戈马至印度洋沿岸的铁路是湖区渔业产品向海外出口的重要通道(2分)。
(4)赞成。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髙,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可以出口创汇(2分)。湖泊大,慈鲷(和其它鱼类)数量多,大量出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2分)。(任答两点给4分)
不赞成。慈鲷生活在湖底且出口的交通条件差,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经济效益较差(2分)。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
(1)鱼类资源丰富是因为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而特有物种多是因为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
(2)慈鲷都生活在湖底,但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的原因主要是该湖为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从而湖底有阳光和氧气,慈鲷能够生存,加之湖岸附近饵料多。 (3)交通条件分析须注意要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还要兼顾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与否皆可,须注意理由与观点必须保持一致。 【考点】地理环境整体性 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 交通区位
3.【旅游地理】
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低碳娱乐、低碳购物的旅游消费活动,而贯穿其中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下表为某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概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表 某景区基础设施概况
景区交通 两条线路,一是人行栈道;二是公路,为大型观光车用,票价10元。 景区餐饮 绿茵山庄,枫叶山庄 景区其它服务设施 垃圾桶随处可见;厕所沿线适当位置均有设置,无专门净化处理设施。 景区软环境 景区内除票务员外,其它工作人员较少。 针对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建议:取消大型观光车游览或提髙票价,鼓励游客步行或骑自行车浏览,设立自行车 租赁点;景区内餐饮业能耗和污染较大,建议移到景区外部,游客可用环保袋自带食物游 览;景区内张贴低碳环保提示语,垃圾桶合理安放,为厕所安装净化处理设施;增加景区内 保洁和管理人员,及时清除景点内游客游览垃圾,对景区原有落叶等可保留;对游客加大 低碳出行宣传,为游客做好低碳出行参考服务等。 【解析】
发展低碳旅游,可以取消大型观光车游览,提髙乘车票价,鼓励游客步行或骑自行车浏览,设立自行车 租赁点。景区内餐饮业能耗和污染较大,建议移到景区外部,游客可用环保袋自带食物游 览。景区内张贴低碳环保提示语,垃圾桶合理安放,为厕所安装净化处理设施。增加景区内 保洁和管理人员,及时清除景点内游客游览垃圾,对景区原有落叶等可保留。对游客加大 低碳出行宣传,为游客做好低碳出行参考服务等。 【考点】旅游与区域发展
4.【自然灾害与防治】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成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图为某年3月某日某时刻我国某地形区上空的等温面分布图,等温距为2℃,已知图示某地区发生了冻雨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指出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何处易产生冻雨灾害,试说明原因及其危害。
【答案】此时冻雨发生在②位置(2分),原因:②处于近地面海拔高,气温低于0℃(2分);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2分)。危害:使输电线结冰并绷断;影响通讯导致通讯中断;使道路结冰,阻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使农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折断。(任答两点给4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冻雨的形成条件有二:一为充足的水汽;一为足够低的温度(一般为低于0℃),由图可知,①②③④点中满足条件的为②,原因即为其具备了冻雨形成的两个条件。
冻雨的危害主要有使输电线结冰并绷断;影响通讯导致通讯中断;使道路结冰,阻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使农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折断等。
【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5.【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南方沿海某省废旧电器拆解基地,该基地以家庭作坊为主,拆解方式以手工机械拆解和焚烧为主,主要为了获得金属、塑料、废旧电器原件,废旧电器和拆解后的废弃物大多露天堆放。
简要分析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对当地的危害。
【答案】危害:露天堆放废旧电器和拆解废弃物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2分);焚烧电器易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当地大气环境污染(2分);露天堆放的废弃物靠近河流,易造成水体污染(2分);地表污水下渗,易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碱化、毒化、酸化(2分);危害人体健康(2分)。 【解析】
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对当地的危害需要结合材料中该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露天堆放废旧电器和拆解废弃物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焚烧电器易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露天堆放的废弃物靠近河流,易造成水体污染;地表污水下渗,易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碱化、毒化、酸化;整个污染过程最终会危害人体健康。
【考点】环境污染与防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