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娱乐”元素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演进
作者:常红
来源:《活力》2012年第12期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娱乐;传播手段
中国大陆电视娱乐综艺节目产生的具体时间,并没有一个定论。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开播及其随后的火爆荧屏,使得“娱乐节目”一词大规模地走入中国大陆电视创作者和学术界的话语中。在此之前,人们不知道有“娱乐节目” 一说,只知道有“综艺节目”。1999年10月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中还没有对“娱乐节目”的界定,对“电视综艺节目”是这样描述的“集音乐、舞蹈、小品、戏曲、曲艺、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按照特定的主题或线索,采用主持人现场串联、字幕串联、现场采访等方式,运用视听语言,将现场演出用电视化手段与传播的实效性、新闻的纪实性、文学艺术的表现性融为一体,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特点”。 一、娱乐在中国大陆电视中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娱乐节目时代——作为电视传播功能之一的娱乐
前娱乐节目时代中国大陆电视中的娱乐性只是在电视文艺实况转播、电视文艺晚会和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综艺节目中才得以瞥见。与过去相比,当时综艺节目被认为娱乐性大大增强,原因只是其中语言类节目即相声、小品的增多。这个时期电视具有娱乐性,主要是因为本身具有娱乐性的传统文艺表演通过电视这个载体传达给人们。它们先于电视而存在,电视所扮演的只是传播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电视人在这个阶段对娱乐因素的运用处于不自觉、无意识状态,还不具有取悦于民、娱乐大众的心态,这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二)娱乐节目时代——作为电视主要节目类型之一的娱乐
1997年7月13日《快乐大本营》开播,每期节目内容包括明星嘉宾与现场观众合作的游戏,嘉宾访谈和嘉宾表演,场外观众的有奖竞猜等。在紧张刺激的游戏节目间隙,《快乐大本营》还穿插文艺节目,使观众在优美的歌声中放松心情,内在地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潜意识中的“娱乐情结”。 一瞬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成为了当时电视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成功引来各级电视台的纷纷效仿,娱乐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视荧幕上。 (三)泛娱乐化时代——作为电视传播手段之一的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入新世纪,娱乐在中国大陆电视中的发展呈现出纵横两个方向:纵向表现为娱乐手段的花样翻新、娱乐节目样式的多元化,娱乐资讯节目、益智类节目、平民偶像节目先后跻身电视娱乐节目的大家庭;横向发展则表现为诙谐幽默平易的语言表达方式、强调戏剧性的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游戏竞赛、扮演、轻松谈话等娱乐元素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的渗透。于是,我们的电视上也学着凤凰卫视,出现了“说新闻” 、“聊新闻”的节目;科教法制类节目中的“案情演绎”、生活服务类节目中的游戏竞赛等也搬上了荧幕。
至此,娱乐作为一种有效的电视传播手段被中国大陆电视制作者所认知。而娱乐这个词也正在越出电视文艺的范围向其他节目类型渗透,“泛娱乐化”正在我们的电视荧幕上上演着。我们将娱乐越出电视文艺的范围向其他节目类型渗透的这种现象统称为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但是近来,“泛娱乐化”一词在批评文章中出现频率很高。它被解释为“在当前我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种传媒制作倾向,”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众的批判性思考,不利于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是一种值得反思和加以抵制的不良倾向, 带有了明显的贬义。实际上,“泛娱乐化”中的“泛”,理解为“广泛,一般地”或许更为合理。当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指称娱乐越出电视文艺的范围向其他节目渗透时,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中性词,就像娱乐并不必然导致低俗化一样,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与电视节目的全面娱乐化和低俗化也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电视的新闻性与娱乐性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乐于看到此类节目不同程度引入娱乐元素。而同时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以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段来呈现节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收视亮点。娱乐元素的引入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是要注意,需要适当的把握分寸。 二、娱乐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的问题 (一)克隆成风,缺乏创意
近年来,国内娱乐节目很少原创,多数照搬国外成功节目然后进行本土改造后播出。《幸运52》、《开心辞典》之于国外博彩竞猜类节目;《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节目对国外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的模仿。尽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商业上成功,可是对于刚起步的中国娱乐节目来说,无异于走进了死胡同。这不仅制约了节目的质量水平,还造成电视资源的重复浪费。
(二)娱乐过度,低俗倾向
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良莠不齐,为了一味地追求娱乐效果,很多节目向低俗化恶俗化发展。很多益智类答题节目的奖品设置表现出了赤裸裸的金钱诱惑,曾在业界引发了不少争议。某省卫视播出的一档以爱情速配为主题的娱乐节目,女嘉宾就赫然的表示“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无论是对嘉宾的物质大奖还是嘉宾言论的轻浮赤裸,都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置于物欲的汪洋大海。这种轻浮、低俗的综艺节目与其说是娱乐了人,倒不如说是麻醉了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过了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过度地取悦观众就成了媚俗;玩笑开过了头就成了对人的尊严的嘲讽;随着大量急功近利的模仿之作的出现,当代中国大陆电视综艺节目暴露出低俗倾向,遭到学术界强烈批评的同时也失去了观众。创新乏力的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低潮。
因此,对于娱乐节目形式的创新,娱乐“度”的把握,是我国电视媒体在制作电视娱乐节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