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课外阅读。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 19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画“___________”句子是一个____句,作用是______。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山羊
一天,狸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井不是很深,可是井壁平滑,両且长满青苔,狐狸爬了几次,也没有爬上来。
这时,有只山羊经过,看见狐狸在井里,便好奇地问:“狐狸,你到井里去做什么?”
狐狸一见山羊,知道逃出去的机会来了,就故弄玄虚地说:“你是不是一个人?我可不想社大家都知道,这井里的水真是好极了,我简直喝不够、快下来尝尝吧,你会觉得这水比你以前喝过的任何东西的味道都好。”
山羊一听,便不假思索地跳进井里,低头大喝起来。过了一会儿,喝饱了,这才抬起头来,看看井的四周,想着怎样出去。
“没问题,亲爱的伙伴,你用后腿站着,让我爬到你的背上,只要我在你的角
上站稳我就能爬上去,然后我再拉你出去。”狐狸说。
山羊按照狐狸说的,用后腿站着,狐狸踩着山羊的角,很快爬了上去。上去之后,狐狸在离开前转身对井里的山羊说:
“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脑袋里的见识跟你的胡须一样多就好了,那样你就会在确实有从井里出来的把握时,才会往井里跳。” 1.解释词语。
(1)故弄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________) 确实--------(________)
2 / 19
3.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羊为什么会上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评价狐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山羊听了狐狸的话会怎祥想?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鸣啊鸣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砸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总算”一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表演的经过?
3 /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A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
4 / 19
写出了秋露的样子。)
③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④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⑤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B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⑥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C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垂涎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参考文中(A)处的批注,在原文B、C两处,任选一处加上批注。 答:我选(_____)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家乡秋夜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9
六、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样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爬行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理解。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_____它的背,_____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______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_______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____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_______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圏子才敢走过去。 1.用自己的话写出选文表达的主要意思。 ________
6 / 19
2.在选文的横线处填上恰半的动词。
3.联系全文,说说第4自然段中两个“才敢”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
4.“我们”对牛的态度是________;对鹅的态度是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
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7 / 19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___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 A.表面的,肤浅的 感觉“无听谓”的
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苦头。 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顽皮,调皮
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 的士 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
8 / 19
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
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
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
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
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9
十、 课外阅读。
方形西红柿
一块西红柿园地里,结出了一批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果实。
这一消息震惊了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他们一个个歪着脑袋细细端详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名堂,就小心翼翼地问:“请问,你们是……”
“哈哈,自家人认不出自家人啦!我们也是西红柿,是人类的种子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良才培育出来的,就叫我们方形西红柿吧!”
“什么,你们也能算是西红柿?”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 ,有的 ,又惊,又奇,又疑。最后,惊讶和疑惑全变成了愤怒的指责:“哼,我们西红柿,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对,你们这是赶时髦,哗众取宠,只能算作不伦不类的怪胎!”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一致决定,不认这些“怪胎”,要把他们赶出西红柿园!
这时,种子专家带着一批客人来了。他介绍说:“这是新近培育成功的方形西红柿,还有方形甜菜、方形甜瓜、方形菠萝等一系列的新品种。”
客人们看了,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好,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真多,我们包销了。希望今后能够迅速推广。”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又吃惊,又恼火,低声嘟囔:“哎,想不到这种丑八怪竟还这么讨人喜欢,难道是我们错了?”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丑八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他们讨人喜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象,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3.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 A.要有创新意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B.西红柿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 C.赶时髦,哗众取宠的人都是不伦不类的怪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
10 / 19
处。
4.你想对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联系生活经验针对短文提出一个问题,并做出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 安静—(_____) 丰收—(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__) 颜色(_______) 热闹(_______) 生机(________) 美不(_______) 丰硕(_______)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11 / 19
5.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 夏天:_______ 秋天:_______ 冬天: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
12 / 19
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n) 即将(jì jí) ...2.照样子,写一写。
熊熊大火(AABC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__”画出两处。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13 / 19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__)的夕阳 (__________)的晚景 (__________)地欣赏 (__________)地爱抚 (__________)地呼吸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按由____及___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表达了作者 ________之情。 5.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十四、 课外阅读。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4 / 19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_____________) (2)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_____________) 2.“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4.用“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我还能再写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19
答案
1、
1.但是 无论
2. 比喻 强壮有力 3. 过渡句 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
2、1.故弄玄虚:说的高深不着边际,或行事莫名其妙,使人难以理解。 不假思索:不用考虑。形容办事速度快,反应敏捷。 2.朋友 的确
3.听 跳 喝 抬 看看 想 出去 4.轻信了狐狸的话。
5.做事要动脑思考,考虑好了再去做,不要轻信别人的话。 6.狡猾、会见风使舵。
7.“我”的确是错了,“我”要多动脑思考事情的后果,要认清人的真面目啊。 3、
1.表演失败了
2.“我”演的老虎太窝囊了
3.“总算”一词说明了时间漫长,反映了“我”内心的焦虑。 4.因为“我”表演时十分紧张和无措。 4、
1.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2. 比喻 气势 声音
3. 由远及近 一条白线 变粗变长的白线 一堵白墙 4.波澜壮阔 汹涌澎湃 巨浪翻飞 波峰浪谷 波涛翻卷 5、
1.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2.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B
16 / 19
3. B 这句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声音的特点。(C)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柳条儿在风中飞舞的样子。 4.素雅、幽静,像水墨画,像交响曲。
5.作者通过对家乡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
1.触 变 巴 拉 贴 爬
2. 比喻 爬山虎的脚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很细的特点 3.因为作者对爬山虎观察的特别细致。 7、
1.因为牛和鹅看人的态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它们时的表现也不同。 2.拍 按 触 扳 骑 捶捶
3.说明了鹅胆大,不怕人,为下文写“我”害怕鹅埋下伏笔。 4. 不害怕 害怕 8、
1.因为谁可以将树上的鸟窝掏了给铁蛋,谁就可以拿到半块焦酥透黄的糕片。 2.B
3.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 4.B
5.这句话中蕴含了作者对童年攀树的快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童年已逝的伤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9、
1.,“ ” 。,,。“,?”。
2. 显示、卖弄。 形容急促短时间就赶来了。 3.心想:这些人真是 ,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4.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把温柔如丝比喻春雨。
5. 写陈红被汽车撞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去医院治疗。 当陈红得知送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也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6.陈红骑自行车被汽车撞伤后过路的小伙子立即把她 送往医院治疗,并设法转告陈红父母,自己却连姓名也没留下就离开了 医院,这一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因此,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17 / 19
10、
1. 方形西红柿 有棱有角 四四方方 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很多 2.紧皱着眉头;瞪大了眼睛 3.A
4.方形西红柿是人类的种子专家经过多年研究、改良才培育出来的,优点很多。你们要勇于接受新事物,不要排斥他们。
5. 你认为西红柿有必要改良成方形吗?为什么? 我认为有必要。科技不断进步,蔬菜培育也要创新。而且这种方形西红柿有这么多优点,人们更乐于接受。 11、
1. 苏醒 吵闹 减产
2. 斑斓 各异 非凡 勃勃 胜收 诱人
3.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引出下文 5.季节变化
6. 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丰硕诱人 清秀、隽美 7.想到了漓江的春夏秋冬的各有特点,景色迷人。 12、
1.zhěng√ mēn√ jí√
2. 示例: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欢天喜地 声东击西 3.示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4.他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使他们躲过海啸的袭击。
5.示例:我觉得文中的老爷爷那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3、
1. 清新 柔和 美丽 尽情 轻轻 美美 2. 离别家乡很久了 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 比喻 拟人 比喻和拟人
18 / 19
4. 远 近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5.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4、
1. 循循善诱 神采飞扬 2.C 3.C
4.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 老师 园丁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5.老师上课十分认真,对我们非常和蔼,说话很温柔。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