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出名,动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扰乱、使……乱
3、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4、苔痕上阶绿 上:动词,长到、蔓到。
二、一词多义
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何陋之有
③结构助词,的。 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④代词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动词,到……去,往。 例:送孟浩然之广陵
名:有仙则名 出名
遂以名楼 命名
1
卷卷有爷名 名字
是:斯是陋室 表判断的动词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这儿,代词
三、通假字
谈笑有鸿儒 鸿通洪,大。
四、朗读停顿
1、山/ 不在高,有仙/ 则名。 2、斯/ 是陋室,惟吾/ 德馨。
3、苔痕/ 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 4、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
5、无/ 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 6、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
7、何陋/ 之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2
3、文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清幽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5、写室中事,突出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前两句从正面,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淡静;后两句从反面,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文章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目的都是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8、《陋室铭》结尾几句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9、这篇铭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0、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
3
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11、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13、举两例对偶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可以使自己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进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4
六、比较阅读
(一)[甲]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粗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或栖于椟( )
2、翻译。(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二)[甲]陋室铭
5
[乙]陶潜,字元亮,少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用“/”断句。(2分)
环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短 褐 穿 结 箪 瓢 屡 空 晏 如 也
2、解释加粗的词语。(4分)
(1)有龙则灵 ( ) (3)无案牍之劳形 ( (2)惟吾德馨 ( ) (4)尝著《五柳先生传》 ( 3、翻译。(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不陋。
6
)
)
(3分)
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分别写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的知足常乐。
5、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
答案:(一) 1、(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我的屋室之内(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堆在木箱上,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一本本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无非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因疾病而呻吟,或者悲伤忧虑,愤激感叹,从来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宾客没有到来,妻子没有相见,或者风雨雷电冰雹的变化,都有不知道的时候。偶或有意想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经进来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二)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l处0.5分)
2、(1)灵验 (2)品德高尚 (3)使……劳累 (4)曾经
3、(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2)有时没有酒,也高雅地不停
7
吟咏。(原则上要求直译,每小题2分)
4、D
5、要求:①要一分为二 ②明确其思想内容 ③如何评价。示例: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观点1分,理由2分)
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