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8卷第1期 西安社会科学 20 J 0年2月 VO1.28,No.1 Xi’an Social Science Feb., 201 0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李 茜 H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O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论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理论建设;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978~7—8O712—4o2~3(2o10)o1—192一o2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 有的概念元素来说,概念表征在大脑中足共享的, 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 但一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要强于二语词名和共 要阶段。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沦建设和 享概念的联系;x,t于翻译对等词所不共有的概念元 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下文将分三个阶段分别研 素来说,这种不共有的差异一;h-面表现出一种被 究分析。 “调和”的趋势,另一面.TK表现出一种“独立”的趋 一、我国心理语言ele ̄N-建设理论研究 势。该研究提出了“二语词汇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 分析 (分布式)非对称模型”。董燕萍、桂诗春对双语心 l-吸收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理词库的七个表征模型进行了对t:Ic ̄)-*r.g-,发现其中 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囤外心理语 存在四对冲突:(1)双语概念存储共享与存储独立; 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 (2)概念调节与词汇连接;(3)局部式表征与分布 理语言学专著《心理语言学》,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 式表征;(4)单编码系统与x2z.编码系统,并进一步  ̄-:N-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说明了“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的合理性。董 2.起步阶段(8o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囤内 燕萍、周彩庆则通过实验证明,对于中高水平的外 学者们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 语学习者来说,集中接触高频熟词的多个义项及其 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在这些研究 搭配知识,能够很快提高受试的理解性词汇知识, 中,集中反映国内学Nqi ̄F究成果的有桂诗春的《中 而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义项进行组织整理,则能提高 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彭 受试的产出性词汇知识。张淑静重点探讨了二语心 聆龄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朱曼殊教授主编的 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差异,发现二语涮汇和母 《心理语言学》和常宝儒教授的《汉语语言心理学》。 语词汇存在系统性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既有语言 这几部著作都概括了世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 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张淑静还采用联想实验的 有的是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实验材料,有的是以汉 方法,通过比较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反应类型,探讨 语语言事实来丰富心理语言学的内容,表现出中国 了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词而 心理语言学家对本门学科诸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见 言,二语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语义联系,语音联系 解。 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主导作用。赵翠莲的研究通过 3.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学者们结合 四个实验证明了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了中国本土的特点,基础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 二是句子的研究。李志雪简要介绍了句子理解 一步加强。 中的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董 一是心理词汇的研究。研究者们试图发现二语 燕萍、梁君英考察了动词和沦元构式在二语句子意 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储存的,又是 义理解中的作用,发现受试的分类随语言水平的不 如何从大脑中提取的。董燕萍对中国学生的二语词 同而呈现不同的倾向。邓玉梅总结了近lO年来西 汇进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对于翻译对等词所共 方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T-加工两大领域的研究 收稿日期:20¨O9~1l~2O 作者简介:李茜(1982一),女,陕西韩城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七,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 192 ・ 成果,多仁简要分折了一 B1’- H 学研究t rl出现的新动 向和解决心 语 学核 C.-问题的可能途径。 三足篇章的研究。索玉柱研究r中囤大学生在 英汉语篇 解中的逻辑推理特征。他发现,从英汉 语的差异方面和英汉语的共性来看,逻辑推理的处 理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比较类型。索玉柱在研究了 中围学生的逻辑推理后发现,中国学生在阅渎英汉 语篇时进行连接推理;在理解篇章的过程类型语句 (types of process)时,中国学生对汉语的敏感程度 明显要高于x,J-英语的敏感程度。而杨炳钧则综述了 语篇理解的主要理论(命题理论、 式理沦、容量理 论),指出了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李绍山在对文 本易读性的研究中发现,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文本的 易读性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这对阅读理论和阅读 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3Z.。他认为,影响易读性的 因素很多,除文本因素外,也不能忽略读者和环境 这两个因索。而井世洁、李西君则指出,语篇主Pdi 的建构是语篇理解的主要目的,它通过主题推理加 工来实现。主题推理存在自动)m2r2 ̄策略性加212两 种方式,主题推理加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 发展完善。 二、我国心理语言eleeleN-建设具体应用 研究分析 1.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此之前,国内心理语 言学界几乎没有实证性研究,而在第二阶段的研究 仍然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包括了一些心理 语言学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桂诗春研 究了心理词汇问题,他通过视觉词汇辨i.k实验证明, 英语学习者的英汉语共享统一的心理词汇,激活扩 散可以在两种语言中交叉进行。桂诗春和李崴在另 一项研究中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 编码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词汇检索中遵循 多数实验所揭示的规律,英语字母或汉字的回述率 较高一些;对中国学生而言,两种语言的词汇检索 是不同的。桂诗春和李崴还研究了句子的短时记忆 功能和特性。他们的实验表明,汉语句子加汉语词 表的回述率与外国学者在用英语的受试中所获得的 数据大致相同。李绍山使用快速系列视觉显示和多 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 主要因素,发现命题和熟悉程度是影响阅读的最重 要变量,难度和频率的重要性次之;包括命题和难 度在一起的语言变量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大于背景 知识所起的作用。李崴利用PDP模型中的交互激 活和竞争对记忆的提取和概括进行了模拟,初见成 效。 2.发展阶段。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探讨外语教 学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涵盖了听力、口语、阅读、 写作、翻译等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听力、 口语以及阅读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贾冠杰简要介 绍了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讨沦了这些理论对 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而很多学者研究了阅读的心 理过程及影响心理过程的因素。严慧仙也以心理语 言学模式为出发点,探讨了阅读技能培养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_解决这 问题的办法。荣卉讨论_『 学生在『蒯谈中趔到的障碍及眼动与阅读障碍之间的 关系。蔡旭东提出,心理语言学有关阅渎过程的心 理分析及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卡lI关理沦对如何提 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三、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在研究广度上存在失衡现象。心理语言学涉 及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方面,目前国 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阅读理解和听 力理解),而对语言产生(=f5面的和口头的)和语言 习得的研究很少。 2.研究深度不够。虽然学者们进行了不少基础 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但这些模型往往是 借鉴西方学者的模型,或对原有模型稍做修改,原 创性还不够。 3、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国内学者进行 的实证研究大都以重复性实验为主,或者仅仅停留 在个人经验的思考上,在研究设计上还不够严密, 研究结果说服力还不够强。 4、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通 常都是借用国J'b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上创新不 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心理语言学 研究问题的解决对学习理论、思维理论、儿童心理发 展理论的研究都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对工程心 理、语言教学、言语缺陷的诊断和治疗、电子计算机 的语言识别等人212智能的研究也都有应用价值。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也已经开展,由 于汉语和其他各种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开展 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平.美国心理语言学的一项新研究[J].国外语言学, l982(3).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rA?,陈思清.从图式论来 看阅读的心理过程[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a. [3]崔刚.语言理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2). [4]邓玉梅.论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子加工的研究[J].株 洲工学院学报,2004(4). [5]董燕萍.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J].现 代外语,1998a(3). r6]董燕萍.关于心理语言学中双语词汇记忆的试验手段一一 启动试验的有效性条口].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b(5). rT]董燕萍,桂诗春.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rJ].外国 语,2OO2(4). [8]杜桂枝.心理学与语言学渊源口].外语学刊,2004(6). [9]桂诗舂.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l979(2). E10]桂诗容.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责任编辑:刘军平) ・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