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
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娃》,激发做个娃的自豪感。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通称为“民通”歌曲。歌词纯朴、直率,真诚地表露了华夏子孙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的热爱。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的素材,但有很大的创作成分,有歌演体的风格,其中装饰音、儿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的韵味十分具有乡土气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愉快的寒假生活就在新学期的上课铃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在音乐方面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谁先把自己的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 生:自由发言。 二、导入新课
师: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听到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也是大家很喜欢的三位男歌手演唱的,是什么歌曲? 生:是《百家姓》
师:不错,百家姓是我们人自己姓氏的一个组合,也是表现我们人团结一心的四字经,是我们人才拥有的。所以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高歌一曲《娃》,先请大家听一遍。 三、聆听与感受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倾听歌曲。 2、歌曲分析:
歌曲的主要部分是“主唱”段。头与尾的“童谣”是伴唱,这是流行歌曲的常用手法。主唱部分为展开性的二段体结构,调式是六声徵调式,旋律明朗,流畅。
1 / 14
3、听后谈话:
师:你们作为一个娃,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四、表现与鉴赏(跟唱、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1、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听,哼一哼歌曲的旋律,歌词里都唱了什么?
2、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五、体验与探索 1、学唱歌曲旋律
先拍击节奏,然后随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教师纠正错误之处后再齐唱歌曲。
2、你唱了这首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3、寻找歌曲中具有特色的地方。
5、谈话表达对的热爱,用自豪的声音告诉全世界:我是娃,我爱这个家。 六、创造与表演
1、学生自由结伴,讨论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
2、学生分组表演。
众人划桨开大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2、 通过演唱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演唱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多种音乐形式演唱歌曲。 重点:学生能够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难点: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演唱活动。利用师生共同表演的方法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大胆、自信的参与演唱或表演。
2 / 14
教具: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利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MTV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要求学生跟随录像一起学唱。
二、教师对此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三、教唱歌曲
1、 请学生跟琴学唱谱子。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对照谱子纠正自己唱错的地方。 2、 强调吐字、咬字,发音的口腔位置。 3、 特别强调念此的一段,更要注意字的发音。 4、 完整地演唱一遍。 四、歌曲演唱处理
1、 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 2、 教师解释劳动号子引导学生。
3、 采用学生或教师提出的演唱方法,全班演唱一遍。 五、音乐实践活动
1、 教师要求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
2、 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演。 3、 如需教师加入表演,教师主要帮助设计动作表演。 4、 并给每一位学生记成绩一次。
六、布置作业:请学生查找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梗概,下节课给大家讲解的同学加“优”成绩一次。 课后反思: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课 题:孤独的牧羊人
3 / 14
课型:欣赏课
课 时: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进行各种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强化学生内在的音乐听觉感受,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创编、表演、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手偶玩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do re mi》踏步拍手进教室。 2、练声曲:《do re mi》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导入:师:真棒!哪个同学知道这首动听的《do re mi》,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呢?
2、介绍影片《音乐之声》引出歌曲。
3、初听《孤独的牧羊人》:师:很好!赶快进入音乐之旅的第一站——细细品位《音乐之声》的影片插曲《孤独的牧羊人》。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想,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复听: 师:真棒!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表演吧。请同学们边看边想想歌曲中最好听,最有特点,最吸引你的是哪几句?
5、.学习歌词:师:这么诙谐,幽默的歌曲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朗读PPT第一段歌词)
原来只有他一个人在唱歌,所以他觉得很孤单。可是后来呢?请同学们再接着读
4 / 14
下去:(朗读PPT第二段歌词)孤独的牧羊人还孤独吗?他的歌声变得越来越?
生:欢快!不孤独了,因为有许多的人都在听他唱歌了。 师:很好!让我们再读下去:(朗读PPT第三段歌词) 6、了解歌曲旋律:
a.先跟着老师一起拍拍第一句的节奏。(老师边唱边拍手)
b.好。再加入自己的演唱。(一共学四句,每一句后都有衬词的演唱。) c.最后,和着原唱拍手唱一唱。
7、.拓展活动:师:老师觉得仅仅用歌声还不能完全表现出牧羊人快乐,奔放的情绪!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8.拓展知识:师:有谁知道是哪位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孤独的牧羊人》呢?简单介绍作曲家。 三、教师小结,下课。
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感受外国歌曲的独特风格,及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为歌谣创编节奏并能读一读,并能有表情地读、唱。 重点难点:
学唱《森林水车》,并能加入打击乐器和表演动作读与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电脑课件:欣赏画面,并向同学们简介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名、作者、国籍等,让同学们对这首管弦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结合电脑画面初听歌曲,让学生注意聆听音乐。 二、感受与体验
1、初听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水车的外形、用途及作用,然后教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唱歌曲:请同学们在听后说一说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3、结合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古老的水车,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更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 4、教师教唱歌曲。 三、创造与表演
1、让学生用色彩或线条来表现自己所听到的水车声、鸟叫声、流水声、太阳升起的感觉,可以画在课本上所出示的空格中。(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
5 / 14
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画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表现的是什么? 2、齐唱歌曲,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下课。
长城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6 / 14
A、 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 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简评: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7 / 14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第二单元 壮丽的诗篇
颂歌:
1. ,我可爱的母亲 2. 黄河颂 3. 欢乐颂 4. 芬兰颂 5. 走进新时代 设计思路:
让学生在听赏颂歌中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在演唱颂歌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教材分析:
《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三段体结构。曲调由悠扬抒情发展为宽广、激昂,热情地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欢乐颂》,合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二部分。歌曲为二段体,进行曲风格,气势庄严、宏伟,表现了对人类的团结和友爱的讴歌。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颂歌这种音乐作品体裁,在歌曲的听赏感受中能辨别出颂歌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2、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唱出心中的颂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赏中感受颂歌的特点和歌颂的对象 难点:小组合作唱颂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二)赏前谈话: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音乐小博士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四)过渡导入:现在我们来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
8 / 14
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和歌颂对象。 1、《黄河颂》
简介:《黄河颂》选自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是他的名作。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旋律由开头的悠扬抒情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2、《欢乐颂》
简介: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被称为“乐圣”。《欢乐颂》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二部分。 听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小结:这首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气势庄严、宏伟,表现了对人类的团结和友爱的讴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视唱:出示《欢乐颂》歌单 3、《走进新时代》
听赏完全曲,让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小结:这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五)知识小结:
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稍慢,旋律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颂歌的类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气势,如《黄河颂》; B、采用进行曲风格的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欢乐颂》;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走进新时代》。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范唱
A、《祖国慈祥的母亲》B、《为了谁》 C、《精忠报国》 2、谁来说说歌颂的对象?生自由谈。
3、请2-3名学生唱(唱一段或几句,说出歌颂的对象) 4、各学习小组合作,唱出心中的颂歌!同时完成一张表。
7、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歌颂的主题(即对象),搜集整理颂歌。8、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评价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颂歌,可以先分小组,然后学生自由展示。(每唱一首,就自己拿一个小音符放进本组的箱中)
2、总体评价:与学生一起清点小音符,得出结果。 3、小结:
音乐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今天我们学习的颂歌仅仅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请你们课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进行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对人民
9 / 14
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唱着《走进新时代》结束快乐的音乐课吧!教师弹琴,学生唱着歌儿走出教室。
教学目的:
一、能从听赏中掌握颂歌的特点。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颂歌这一体裁。 教学准备: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诗歌展示: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画面展示:各种大型地配乐诗朗诵(内容与歌颂祖国有关) 通过朗读,感受颂歌(引入本节课主题) 二、音乐鉴赏与体验 (一)欣赏:
1、《,我可爱的母亲》 2、《黄河颂》
A、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B、听赏音乐。
探讨:1、这两首歌曲在歌颂什么,请自由地说一说。 2、颂歌的特点。 (二)听唱《走进新时代》
颂歌除了歌颂和赞美祖国壮美山河以及一切美好事物之外,还可以歌颂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们都很熟悉的歌曲《走进新时代》 1、听音乐,探讨:这首歌曲歌颂了什么? 2、唱歌曲,进一步感受颂歌。 (三)总结:颂歌的特点与概念。 三、创作表现。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景色非常迷人的渔洋河,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它的美,发挥你的想象,用最美丽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1、分组创作歌词。 2、分组展示。 四、课外延伸。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1. 下马威 2. 球迷歌 3. 悲壮的散场 4. 鸟啾与蝉鸣 5. Here we go! 6. 声音的海洋
10 / 14
《声音的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地运用各种声音材料,参与班级足球赛的有关场景的“声音表现” 设计与表演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愉悦感。
2、能大胆地对自己或他人的表演进行客观地评价。 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导他们对声音材料进行选择和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的表演。 教学准备:
1、声音材料:鼓、锣、钹、碰铃、沙锤、电铃、口哨、体育音笛、闹钟。 2.歌曲:《运动员进行曲》、《球迷歌》、《飞吧足球》、《生命的奖杯》。
3.CAI课件(头饰、小彩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认识各种声音材料、了解声音特点。
出示图片:鼓、锣、钹、碰铃、沙锤、角铁、制雨材料、口哨、队号。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大家辨别一下,说说老师手上是什么声音材料?这些声音材料中,有的属于常见乐器的声音,有的属于非乐器的声音。大家看图上列举的这些声音材料,哪些属于乐器?哪些属于非乐器?
2、感受用声音表现的情景。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乘着美好的春光,让我们去郊外踏青春游,一起感受乡村的春光好吗?(学生听录音。)
师:你们听得很认真,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3、 观看一段足球赛。
师:大家刚刚感受到了春讯,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但你们不能光看录像哦,还要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这是一场什么赛事?你看到了哪些精彩的场面?
4、引出课题:“声音的表现”。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巴塞罗纳VS皇家马德里足球赛的实况录像,大家体验到了足球比赛热闹的场面。下面,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运用我们身边的声音材料来表现班级足球赛的有关场景,大家有信心吗?好,我相信你们一定是很棒! 二、新课教学
1、 释文入情,引导探索。
观看六副场景图与文(第26页)。
师:这是六幅内容不同的场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其中哪些能用身边的音乐材料进行声音表现。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场景,教材给它取名叫“下马威”,请同学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用声音来表现?(1)运动员进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声音?(《运动员
11 / 14
进行曲》)(队员进场的跑步声)(2)开场笛声可以用什么声音材料表现?(3)激烈战斗时球场上会有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4)灌入一球球场上会有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对,你们真的很棒!那么我们第一个场景内容找出来了,请看图。
师:我们接下来看看第二个场景:球迷歌。提问:队员奋力拼抢时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两支球迷对抗呼喊声、吆喝声、《球迷歌》的歌声)对,大家思维很敏捷。我们第二个场景的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接第三个场景是:悲壮的散场。提问:我摔了一跤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幼狮队获胜了观众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幼狮队下场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描绘一瘸一拐离开球场?在京剧中有一段《关公走麦城》的锣鼓节奏,它描绘了关公败走麦城时的那种沮丧心情,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下面我们来练习一句节奏,看看像不像我们刚才所听的锣鼓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下面节奏:
6/4 4/4 X.O X X X X:|| X O O O|| 仓 切 切切 切:|| 仓 O O O||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看第四个场景:鸟啾和蝉鸣。提问:中午12点会有什么声音?还有呢?(钟声、鸟啾、蝉鸣、《飞吧,足球》、进入梦乡时起伏的鼾声)对,那么我们第四个场景的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看看第五个场景图:Here we go。古代打仗前,一方会给另一方下战书,这时会有什么声音来表现下战书?(锣鼓声)图中神猴队为什么要下战书呢?(不服输)他们在讨论些什么?(略)那么我们第五个场景图的表现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第六个场景图:声音的海洋。请同学看看那些地方可以用声音来表现?(比赛开始、紧张时刻、《球迷歌》、《生命的奖杯》、声音的海洋)好,那么我们第六个场景要用声音表现的内容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看完了这六幅场景图,同学们的想像力的确很丰富,真让我高兴,下面我们就来设计表现这些场景,好吗?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向奥林匹克出发: 1. 健康歌 2. 足球梦
3. 向奥林匹克出发 运动的旋律:
1. 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 2. 五环旗下的音符
一、 导入新课:(放VCD《健康歌》)
1、刚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欣赏了我带给大家的礼物:一段《健康歌》,并且做了做热身运动,大家感觉怎么样?
2、范小萱的这首健康歌大家都会唱,为了健康人人都需要运动,那么现在我们做
12 / 14
一下设想,如果没有音乐的辅助,我们跳起来的感受及状态有什么不同吗?(请几位同学谈谈)
小结: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二、 运动的旋律:
1、说起运动,同学们可能都知道、也喜欢一些运动。你们说说:你们都喜欢一些什么运动?现在请大家再想想,有哪些运动项目是必须要有音乐伴奏的?(采用聊天式谈话,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四种运动项目的 图片,请大家思考,他们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刚才大家欣赏了四个运动图片,通过讨论对他们的音乐特点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做一道连线题。并说说你们选择这项音乐的理由? 4、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健美操的青春活力,请同学到前面跳健美操为我们表演?音乐没有停,为什么不跳了?
5、学生讨论、谈一谈、为什么不跳了?《梁祝》比较适合于什么运动项目? 6、讨论一下为运动选择音乐应注意什么? 小结: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7、听音乐表演:听完音乐以后请用动作表现出相应的运动项目。 A飞吧!足球 C拉德斯基进行曲 B春之声圆舞曲 D月光奏鸣曲 三、五环旗下的音符:
1、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都是运动中的旋律,那么在请你们想想在运动场上,例如奥运会上(2008年奥运会在哪开?)会出现哪些带有音乐的场景。
2、下面老师放两首你们熟悉的曲子,请你对这两首乐曲进行对比,说说感受。 3、那我们在来设想一下,在我们的运动会赛场上会有哪些场景需要音乐呢?(学生讨论)
四、 设计运动会场景:出示四个运动会的场景 A开幕式 B运动员入场式 C拉拉队 D颁奖典礼
找学生进行表演,随着音乐进行。(让学生们讲解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音乐,不要用固定的一首音乐套住学生的思维,只要觉得合适的都行。) 五、总结: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补充。 《运动的旋律》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
首先要注重师生共鸣体验的过程,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在唱歌或欣赏时他们才非常投入,进而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
13 / 14
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各种场景场面选配或创作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本节课是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内容,不是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我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充分认识到不能够“教死书”“死教书”,要学会整合教材、通过对身边音乐的寻找,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截取了“运动”这一社会生活中更为具体和专门化的场景以及“体育”这一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通过探讨、感受运动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艺术与体育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运动的旋律”分为三个板块,即“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和“五环旗下的音符”及“设计运动会场景”。我选取了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滑冰、太极拳等四个必须和经常配音乐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听四段音乐,然后将音乐与运动项目进行搭配,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许多运动项目(包括竞技运动与健身运动)没有音乐是无法进行的,如果音乐风格与运动特点不一致、不协调,同样也不行,由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音乐对于运动的重大意义。应该说,音乐对于运动的重要性还不止如此,各种运动会,尤其是像奥运会这种大型的世界运动员的大聚会,其中许多场合都离不开音乐的,因此我还设计了“五环旗下的音符”“设计运动会场景”这两个板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与音乐的密切关系,理解音乐对于运动的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参与和表现,使他们在活动中切身体验以下两点:
1、 许多运动项目没有音乐是无法进行的: 2、 音乐的风格与运动形式不协调也是不行的。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