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工学结合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首要做好学业规划,根据所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习方案书,明确专业方向,提高专业学习效率,着力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生涯;学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21-03 一、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谋划的重要,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不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是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首要做好的是学业规划,即尽早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打造专业特长,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搭建良好的平台。本文结合我院2011级软件技术专业学业规划教育实践谈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二、确定专业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1.大学生活与个人发展的“三级跳”。三级跳是一项田径项目,运动员能跳多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也有类似的“三级跳”(如图所示),即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和大学毕业后前五年。
中学阶段是一个基础阶段,主要是构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框架,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方式,养成学习习惯。当然还决定能否读大学、读什么大学、以及是否可以选择专业等。大学阶段是一个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全面塑造自我和发展自我,并以学会“独立自主”作为阶段目标,一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可以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三个方面培养自己。最后将决定进入社会的第一个角色是什么,即得到怎样的一个发展平台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大学毕业后,首先面临适应社会环境的问题,要在经验、技术、能力、资金等方面不断进取和积累。同时可以重新定位自我,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寻求和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确定专业方向,提高专业学习效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内涵可以理解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懂得与人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可以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调研,结合个人的兴趣与需求,并参考他人的意见,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专业学习效率应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学有所长,二是学有所用。所谓学有所长,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打造自己的一技之长,没有特长的高职毕业生就好比是一个钝刀型人才,在人才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所谓学有所用,是指在岗实习
和就业环节中的专业对口,作为高职生初次进入职场需要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来提高其竞争力。 三、明确学习重点,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高职学院“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在刚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年,首先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外读书笔记,做好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在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宽而广,即广泛涉猎和拓宽文化基础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深入理解重点课程和拓展课程知识。第二个学年的学习总体要求是专而深,即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有关考证和考级的学习。同时在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应用和行业状况后,确定本专业的某一个方向作为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并精通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一阶段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学习总体要求是精而熟,即在实习岗位上通过参加实践项目进一步学习最新技术知识,同时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2.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能力,即问题分析
能力、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这方面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思考、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培养。二是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可以通过课程实习、项目训练和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培养。
3.素质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理素质,即生理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水平、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二是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是社会文化素质,主要由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构成。素质培育是一个过程,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阅读、读书笔记、静思、运动和学会交流等。
四、制订学业方案,打造专业特长
制定《专业学习方案书》,这也是问题的落脚点,大学阶段学习行动方案。第一,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职业范围,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方向。第二,根据教学进程安排,结合选定的职业方向,界定每个学期的重点课程。课程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提高专业学习效率最终还是要从课程学习入手,所以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应该明确重点课程。第三,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选定的职业方向,确定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试类别和应考日期。在此以我院2011级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专业学习方案书》。
根据2011级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划
以《专业学习方案书》为载体进行学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尽快
适应大学学习,在习得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方向。同时依据此方案书还可以制定三年长期学习计划、每学年中期学习计划、每学期短期学习计划,并且做好时间管理和行动日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此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宣仲良.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谈潘攀.it类专业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杨耀稳.大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4]马征杰.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规划的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5]郑昌辉.浅析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