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影月报艺术广角 中国古代漆器艺术 一顾慧雯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 甸子古墓葬中发现两件近似觚形的薄胎朱漆器。墓 璨夺目的明珠。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 葬遗物经碳14测定,距今约为3400至3600年,属 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生 于夏家店下层文化。考古学家夏鼐对该文化层作过 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 分析,认为部分遗物与黄河流域的青铜器时代较早 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 遗址的出土器物面目相似。而另一部分则有龙山文 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 化的特征,因而视为中原地区晚期龙山文化的变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 种。 要发明。漆器经过抛光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 二.商周时期的漆器。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 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 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一个,河 的特性。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 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 瑰宝。 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 一.新石器时期的漆器。1 978年在距今已有六、 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 七千年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发掘 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到一件木碗,外壁有朱红色涂料。经科学鉴定。涂料 三.战国时期的漆器。战国在漆工史上是一个有 物厨_芏能与汉代漆器的漆皮相似。在江苏吴江梅堰 重大发展和极为繁盛的时期,并一直延续到西汉,这 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以棕红色为主的彩绘陶器。 一时期器物品种大增。生活各方面所需,无不用漆 从上面可以观察到彩绘}勺『原料十分象漆。取样与汉 器,许多品种是前所未有的。有饮食类、文具、乐器、 代漆片及纯属陶器的仰韶彩陶、吴江红衣陶试验对 兵器、丧葬用具等。漆器产量也随着品种大量增加, 比,发现与汉代漆片相同而与仰韶、吴江陶器有异。 漆器胎骨至战国而大备,木胎之外还有夹 胎、皮胎 报道的结论认为,梅堰遗址中出土的彩绘陶器上的 和竹胎。胎骨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制造各种器物的 彩绘物质和漆的性能完全相同。在辽宁省敖汉旗大 需要,故与品种的增多有密切的关系。精美的高浮 王”,享誉后世。林老倡导“唯不能同斯大雄”。书家要 拒。即使他成了名。字值钱了,他也乐此不疲,其人品 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写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 艺德,有口皆碑。 真正的书法家。 10.若问书家笔法珍,此中力量转乾坤。 8斤斤铁画信难如。饿隶千秋早被诬。 请看雨后泥行处,曲折墙边屋漏痕。 何事先生锲不舍,文皇不取小全书。 孙过庭《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 以柔软的毛笔能写出象铁画中铁打的线条实在 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 不易,尤其是用羊毫,就更难了。当年日本书法代表 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 团看林老写字,惊叹之余,拿起林老的笔也想写几个 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 字,结果笔毛柔软,一按就倒;墨水蘸多了,宣纸上又 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是 湮化成墨团。由此知道林老高深的笔墨功夫。林老瘦 点画与自然相合。关于笔法,林老自有妙晤:他要人 劲、挺拔的线条,犹如铁画中打出的铁画银钩.非数 看车辙印在泥淖中的雨后泥:他要人看从屋上漏下 十年锲而不舍的精神,无以达此境界。 的雨水如斗折蛇行,快慢协谐的“屋漏痕”。于自然中 9.乾乾几案笔头奴,窗月娟娟笑煞余。 领悟自然的化机、笔法的真谛。 犹不甘心于寂寞,当门濡墨写桃符。 书法之道,只有笔墨技巧是不够的,技巧是属 林老生前于书法简直是“生命以之”。他常年伏 于形而下的手艺,如何使“技”进于形而上的“道”, 案搦管,孜孜不息,不无幽默化的称自己成了“笔头 赋予作品“含道映物”,藉以与自然物象“神遇而迹 奴”,连娟娟窗月也笑他痴心翰墨,不甘寂寞。每当春 化”。这是林老终生为之奋斗,所取的书法的最高 节前乡亲们去请他写春联,总是有求必应,来者不 境界。 艺术广角剧影月报 雕、透雕和圆雕也用来做漆器胎骨,这是雕刻艺 平,有用稠漆堆塑成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 术和漆工艺术的结合。高浮雕如曾侯乙墓出土的 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 彩绘描漆豆。几何纹的透雕如放在棺底的筝床, 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动物形象的透雕如乌、兽、蛙、蛇巧妙地纠结在一 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帼 起的小屏风。立体圆雕则有虎座双鸟鼓、怪诞可 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 怖的镇墓兽和头与颈可以转动、形态如生的鸳鸯 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 盒。粘贴编织物的做法还导致夹 胎的出现。战 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国时漆器装饰也达到空前的水平。首先是用色比 六.宋元时期的漆器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 过去大为丰富,彩绘漆器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 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 出土的小瑟,曾就实物仔细观察,至少用了鲜红、 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 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九种颜色。尤 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 其是金、银的熟练使用,标志着技法的发展。小瑟 员是用稠漆堆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 既用浓金作点和线,又用淡金作平涂,浮动欲流, 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 有如水彩颜色,使人惊叹。同墓出土的棺板,大量 腴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 使用银彩,成为全器的主调。这在后代的漆器中 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 也是少见的。花纹的精美生动是战国漆器的又一 张成造栀子纹剔红盘,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 个重要成就,它可分为图案与绘画两大类。前者 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以云、雷、龙、凤纹及其变体为主,飘逸轻盈,灵活 七.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 多变;空间的处理,或全面铺陈,或边缘延续,或 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炝 圆周几匝,或二、三等分,仿佛随心所欲,皆可成 金、螺钿、雕填、款彩、犀皮、剔红、剔犀、百宝嵌 章。后者就是用漆作画,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如 等。 撞钟击磬和敲鼓舞蹈场面、狩猎人杠抬死兽归家 一色漆器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 的饰纹;又有纯出幻想臆造,有浓厚神秘气氛的 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 神怪飞腾、龙蛇出没等。 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 四.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汉魏晋南北 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 朝时期的漆器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 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 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 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 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O厘米的 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 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 是用填陷色漆,千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 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 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采色花纹装 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 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 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 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 法有针划填金的仓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 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 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 器厚、薄并存。薄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 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问用金或银 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 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架及鱼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 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 刻铭文,详列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 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 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 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 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 五.唐代的漆器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 到需要I向厚度,再施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