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练习
一、正误判断
1.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 )
2.《红楼梦》的序幕由前四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 )
3.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 )
4.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 )
5.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 )
6.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7.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
1
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 )
8.《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人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 )
9.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 )
10.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 )
1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
12.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政,管理贾府日常事务的是王夫人,在管理上最具有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 ( )
13.林黛玉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 )
14.宝玉和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 )
2
15.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 )
16.贾宝玉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邦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 ( )
17.“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一个绣香囊丢在大观园的山石后,被捡后交到了王夫人手里。王夫人于是让凤姐纠集王善保家的等几人连夜对大观园进行抄检。 ( )
18.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 )
19.《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而衰为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 ( )
20.《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又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因此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 )
21.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 )
3
22.《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 )
23.《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 )
24.《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 )
25.《红楼梦》里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 ( )
26.《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 )
27.《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 )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4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旬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的,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风姐。
5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E.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B.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E.《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三 简答题
6
1.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有关情节。
2.“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什么祥的处境和心情?(5分)
3.请简述抄检大观园的故事。
4.《红楼梦》中“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
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100字以内)
6.《红楼梦》中塑造了一大批丫鬟形象,其中有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她曾经当着贾宝玉撕扇子,也曾经撑着病体补孔雀裘。请说出她的名字,并简要说明她的性格特征。
7.“可叹停机
7
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
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9.列举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五位人物。(5分)
10.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的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11、《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12.《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
13、《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
8
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1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5、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
16、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
17、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9
18、简要叙述《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
19、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结果 。
20、请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 。
21、简述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22、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
23、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10
24、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
25、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主要原因。
26、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的行为。
27、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 。
28、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29、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 。
11
30、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情节 。
3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32、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
33、简述鸳鸯抗争的一个故事。
。
34、简述元春省亲情节。
。
12
35、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
36、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故事情节。
37、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38、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红楼梦》练习
一、正误判断
1.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 )
13
2.《红楼梦》的序幕由前四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 )
3.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 )
4.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 )
5.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 )
6.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7.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 )
8.《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人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 )
9.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 )
14
10.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 )
1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
12.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政,管理贾府日常事务的是王夫人,在管理上最具有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 ( )
13.林黛玉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 )
14.宝玉和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 )
15.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 )
16.贾宝玉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邦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 ( )
17.“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一个绣香囊丢在大观园的山石后,被捡后交到了王夫人手里。王夫人于是让凤姐纠集王善保家的等几人连夜对大观园进行抄检。 ( )
15
18.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 )
19.《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而衰为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 ( )
20.《红楼梦》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又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因此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 )
21.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 )
22.《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 )
23.《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 )
24.《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 )
16
25.《红楼梦》里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 ( )
26.《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 )
27.《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 )
一、正误判断
2.序幕由前五回构成。
3.说反了。
5.黛玉住潇湘馆,凤姐弄权铁槛寺。
6.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
7.忍辱吞声的是尤二姐。
11.诗社叫海棠社。
17
12.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
20.《红楼梦》按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21.应是贾母让黛玉到荣国府的。
22.说这句话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26.书中写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2 7.林黛玉改为晴雯。其余各项均正确。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旬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
18
开篇的。
D.红楼梦终因宝玉“调戏”而投井的丫环是金钏儿;袭人是宝玉的丫环,而在伺候宝玉之前,袭人服侍的是贾母。
E.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石榴裙是薛宝琴送的,最早提到将黛玉许给宝玉的是风姐。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E.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19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B.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C.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她的情节有“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花袭人。
D.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怡红社,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探春)、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E.《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二、选择题
1.A E(A项,说反了;E项,黛玉住潇湘馆。)
2.A B(A项,是湘云;B项,忍辱吞声的是尤二姐。)
20
3.D E(D项,诗社叫海棠社;E项,这里所说为第四回。)
三 简答题
1.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有关情节。
答:黛玉夜访宝玉,却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此时正值暮春,落英缤纷,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伤感,感花伤己,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入花冢,并写下《葬花吟》。
2.“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什么祥的处境和心情?(5分)
答:处境:寄人篱下。(2分) 心情:自怜伤感;独标高格。(一点2分,两点3分)
3.请简述抄检大观园的故事。
答:园子里发现了象征男欢女爱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的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令王善保大为丢脸。
4.《红楼梦》中“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
21
答:凤姐。探春理智清醒,对检抄行为非常反感,先命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给了带头检抄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丫环入画。
5.《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100字以内)
答: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是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6.《红楼梦》中塑造了一大批丫鬟形象,其中有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她曾经当着贾宝玉撕扇子,也曾经撑着病体补孔雀裘。请说出她的名字,并简要说明她的性格特征。
答:晴雯。性格特征:善良、纯洁、心灵手巧、敢于反抗、坚决大胆地追求幸福生活
7.“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
答: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2
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9.列举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五位人物。(5分)
答: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迎春、贾惜春、贾元春、贾探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10.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的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1分);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1分);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1分)。
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2分,意思对即可)
23
11、《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
12.《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
答:示例一: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示例二: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
13、《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
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于是被列入“又副册”。
1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
24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玉、宝钗成婚。后来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
15、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
答: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
16、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
答: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后,忙往宝玉处问询,回来后,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病倒在床。在宝玉娶亲之时,黛玉大叫着:“宝玉,宝玉,你好……”就悲惨死去。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他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
17、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
25
18、简要叙述《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
答: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
19、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结果 。
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20、请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 。
答: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高兴,并说扇能值几个钱。
21、简述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答: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
26
姿态,伤心痛哭 。
22、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
答: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
23、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4、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
答:一岁时抓周,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七八岁时,他就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有一句因林黛玉而起,对紫娟说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如何?”情已经成了贾宝玉生命的唯一意义 。
25、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主要原因。
27
答:晴雯之死原因有二:一是她长得太漂亮,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晴雯。判词云:“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
26、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的行为。
答:在抄检大观园时,抄检大军每到一处,大家都俯首帖耳。唯独探春反应激烈,保护丫鬟,坚决对抗,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她无所畏惧,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
27、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 。
答:小说写了刘姥姥的三次进府:一进荣国府是故事开始时,刘姥姥小心谨慎,凤姐不冷不热,草草打发;二进荣国府是贾府鼎盛之时,刘姥姥左右逢源,打诨逗趣,风光了一阵;三进荣国府是贾家衰败之后,刘姥姥挺身而山,耿直仗义。这个乡下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
28、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答:黛玉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所惊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的是:你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
28
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
29、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 。
答:尤三姐性情刚烈,发誓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白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人空门 。
30、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情节 。
答: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3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
32、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
29
答: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抄检的原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了大观园。
33、简述鸳鸯抗争的一个故事。
答: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34、简述元春省亲情节。
答: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35、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
答:木石前盟: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30
36、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故事情节。
答: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37、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答: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38、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答:同意。宝玉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包括亲近、爱惜、尊重、同情等。如“平儿理妆”一节 , 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委曲,不仅“劳形 ”,为之理妆 , 而且“劳心”,叹其身世。这样的对不幸者的关切相知之情是难能可贵的。 ( 可以有不同看法 ,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