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来源:意榕旅游网


附件2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

技术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的要求,有效指导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需要开展的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

新增围填海项目的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及本指南有关要求执行,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编制生态建设方案专章。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围填海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害和资源占用等问题,科学确定保护修复重点与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遵循原有生态系统的特征,制定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修复对策,逐步修复已经破坏的滨海湿地,最大程度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考虑一定区域内所有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的统筹问题,合理空间布局,提升生态修复综合成效。对异地修

11

复项目,应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上统筹,按照空间规划总体布局研究确定项目选址方案。

——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本与效益,增强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一般宜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深度;加强监管,确保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实效。 2.2 编制依据

包含海域海岛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保护修复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前期的海域使用论证、生态评估等技术报告。 2.3 工作程序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目标分析和方案编制等阶段。

前期准备:收集围填海项目背景资料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资料,梳理围填海项目的生态问题。

目标分析:结合项目所在海域生态功能定位,确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和目标。

方案编制: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措施、进度安排、资金概算等;根据预期目标,制定跟踪监测计划和确定效果评估内容。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流程见图1。

12

前期准备 项目背景资料 工程概况、施工情况、围填海规模、空间分布、岸线利用/占用情况、已采取生态保护措施 区域背景资料 区域自然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灾害和生态功能定位 主要生态问题梳理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和目标确定 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设计 历史遗留问题围填海项目 新增围填海项目 生态修复措施 岸线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 水文动力及冲淤环境恢复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 生态化平面设计 生态保护措施 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生态化海堤 生态化岸滩 污染防治 2.4 资料要求

根据方案编制需要,收集真实、可靠、有效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项目概况和周边海域海岛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3

预算和实施计划 监管措施与建议 跟踪监测 效果评估 监管建议 图1方案编制技术流程

自然灾害、空间规划、遥感影像等历史和现状资料。现有资料无法满足保护修复方案编制需求的,需开展针对性的现场调查。 2.5 工作成果

形成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提纲参照附录A。 3 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和目标

根据围填海现状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梳理主要生态问题,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提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海岸线、滨海湿地、海洋生物资源、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海岛生态系统等作为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对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需要拆除的,还应关注海洋生境重建。同时,拆除方案应从海洋生态保护角度进行比选分析,给出推荐方案。 4 生态保护修复 4.1 生态修复

涉及海岸线修复的,应重点关注岸线类型和功能,采取沙滩养护、堤坝拆除、生态海堤建设等措施,形成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

涉及滨海湿地恢复的,应重点关注生态系统完整与健康,采取水系恢复、植被保育、退养还滩、退耕还湿、异地修复、外来物种防治等措施,尽可能恢复受损滨海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需开展异地修复的,应明确选址方案、修复规模、修复对象等。

涉及海洋生物资源恢复的,应重点关注围填海造成的资源损失,通过大型藻类种植、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等措施,提高海洋生物资源总量和生物多样性。

涉及水文动力及冲淤环境恢复的,应重点关注纳潮量、水交换能力、岸滩稳定性及其引起的生境变化,可采取堤坝拆除、清淤疏浚等措施,改善水文动力与冲淤环境。

14

涉及无居民海岛的,应重点关注海岛生态系统独立性,可采取连岛堤坝拆除和海岛复绿等措施,恢复海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具体修复措施参考表1。

表1 生态修复措施与相关技术要求

序号 修复类型 修复措施 相关技术参考 自然岸线:可采取沙滩养护、植被种植、促淤保滩等措施,修复和重建受损自然岸线。 人工岸线:可采取环境整治、生态护岸、景观建设等措施,提升海岸线景观效果;《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可采取海防工程加固、提高海堤标准等南》(HY/T 255-2018) 措施,增强海岸灾害防御能力;可采取堤坝拆除、生态海堤建设等措施,形成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 可采取水系恢复、植被保育、退养还滩、退耕还湿、外来物种防治等措施,恢复滨海湿地的结构与功能。 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修复,还可采取异地补种等措施。 可采取大型藻类种植、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投放等措施,恢复海洋生物资源。 《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HY/T 214-2017);《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HY/T 255-2018)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SC/T 9416-2014);《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 1 岸线修复 2 滨海湿地修复 3 海洋生物资源恢复 水文动力及冲淤环境恢复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 4 可采取堤坝拆除、清淤疏浚等措施,改善水文动力与冲淤环境。 5 可采取拆除连岛坝、海岛岸线修复等措施,恢复海岛生态系统独立性和完整性;《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技术指采取植被复植等措施,恢复被破坏的海南》 岛自然覆被。 4.2 生态保护

新增围填海项目应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边建设边修复,最大程度避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生态保护措施应参照《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明确围填海项目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开展生态化海堤和生态化岸滩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案。

15

5 预算与实施计划

测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所需经费,原则上不得低于生态损害评估的金额。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包括责任主体、组织方式和预期目标(如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等。 6 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

根据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制定针对性的跟踪监测计划。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的确定可参照表2选取。

表2 跟踪监测计划

序号 1 修复类型 岸线修复 监测内容 岸线 红树林生境及环境要素 2 滨海湿地修复 珊瑚礁生境及环境要素 滩涂生境及环境要素 海洋生物资源恢复 水文动力及冲淤环境恢复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 主要监测项目 岸线属性及岸线变化 植被、鸟类、外来物种等 修复完成后立即活体珊瑚覆盖率、珊瑚礁鱼类、进行1次;3年后水质、沉积物等 跟踪监测1次 水深地形、海水水质及沉积物质量、湿地植被、潮间带生物等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仔鱼、修复完成后首年游泳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春秋季各监测1物、大型藻类以及增殖放流生物次 品种等 水深地形、流速流向、断面潮通量等 岸线属性、植被类型和面积等 修复完成后立即进行1次 修复完成后立即进行1次 监测频次 修复完成后立即进行1次 3 海洋生物 4 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 海岛岸线、植被 5 可根据监测结果开展效果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评估内容根据保护修复方案合理确定,应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是否达到了设计方案的相关指标要求;

——是否形成了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 ——是否有效恢复了滨海湿地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是否有效恢复了海洋生物资源; ——是否有效改善了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 ——是否有效恢复了海洋(海岛)生态系统的功能。

16

附录A

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大纲

1. 概述 1.1编制背景

介绍方案编制的相关背景情况,包括编制过程与编制目的等。 1.2编制依据

列出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编制原则

阐明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4工作范围

明确生态修复方案编制的工作范围。 2. 围填海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地理位置与区位、总平面布置、审批状态、用海主体、围填海现状、岸线利用或占用情况、施工情况及已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3. 围填海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 3.1项目所在海域生态环境特征

简述项目所在海域的自然条件、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灾害等。

3.2主要生态问题

依据生态评估结论等,梳理围填海项目建设引起的主要海洋生态问题。

4. 生态修复重点及目标 4.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结合项目所在海域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项目实际情况,依据海

17

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等,分析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

4.2生态修复重点

基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依据围填海项目特征,提出具体的生态修复重点。

4.3生态修复目标

提出总体和阶段性的生态修复目标。 5. 生态保护修复 5.1生态修复

根据修复目标,针对海岸线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水文动力及冲淤环境恢复、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修复等,提出生态修复的内容、规模、措施和工程方案,并附工程总体布置图和典型设计剖面图。

5.2生态保护

对于新增围填海项目,根据保护修复目标,针对生态化平面设计、公众亲海空间设计、生态化海堤建设、生态化岸滩建设和污水排放与控制等,提出生态保护的内容、规模、措施和工程方案,并附工程总体布置图和典型设计剖面图。

6. 预算与实施计划

测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所需经费,并制定生态保护修复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包括责任主体、组织方式和预期目标等。

7. 监管措施与建议

制定针对性的跟踪监测计划,确定效果评估内容,给出后期监管措施与建议。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