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路分析_习题集(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电路分析》课程习题集

一、计算题1

1. 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求A点电位。

2. 求所示电路中A点和B点的电位。

3. 求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

第 1 页 共 18 页

4. 在下图中,V为直流电压表,其读数为3V,求I。

说明元件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

5.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1=R2=10Ω,Us =20V ,IS=1A,求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功率,并

6. 试用源变换求下图中电流I。

7. 用源变换求图示电路电压U。

第 2 页 共 18 页

8.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Uo。

9. 用源变换求U0。

10. 用源变换求电流I。

第 3 页 共 18 页

二、计算题3

11. 列出下图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只列方程不求解)。

12. 用节点分析法计算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u1与u2(只列方程不求解)。

13. 列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不用求解。

第 4 页 共 18 页

14.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15. 列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不用求解。

16. 用戴维南方法求图中电流I。

第 5 页 共 18 页

17. 求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RL获得的最大功率及此时的RL值。

18. 电路图中,已知R=5Ω,若使电阻R获得最大功率Pmax=7.2W,试求:g和Us的值。

19. 求图中端口ab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及电阻RL所获得的最大功率。

第 6 页 共 18 页

20. 已知U=32V,R1=R2=16Ω,R3=8Ω,RL=24Ω时,用诺顿定理RL上流过的电流IL。

21.

对称负载接成三角形,已知电源线电压UL220V,电流表读数IL17.3A,三相功率P=4.5kW,求每相负载的电阻和感抗。

22. 线电压UL=220 V的三相电源上接有两组对称三相负载,一组是联接成三角形的感性负载,每相功率为4.84kW,cos0.8,另一组是联接成星形的纯电阻负载,每相阻值为R=10Ω,求各组负载的相电流和总的线电流。

23. 电源电压为380/220V,接有对称星形联结的白炽灯负载,其总功率为180W。在L3相上接有额定电压为220V,功率为40W,功率因数cosφ=0.5的日光灯一支。试求图中所

第 7 页 共 18 页

2200V 。设U示的电流I10

24.

在线电压380V的三相电源上,接两组对称性负载,左边纯电阻性负载R=10Ω,右边纯电阻性负载Z=38Ω,求总干线上的线电流IA。

22000伏,25. 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已知每相负载的复阻抗Z=3+3jΩ,UA2201200V。求: I,I,I。 UCBAB第 8 页 共 18 页

三、计算题4

26. 电路如图所示,电压源在t<0之前没接入电路中,iL(0)0,求t>0的电流iL(t)。

27. 电路如图所示,电压源在t<0之前没接入电路中,iL(0)0,求t>0的电流iL(t)。

28. 电路如图所示,用三要素法求uc(t)。

第 9 页 共 18 页

29. 如图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求t0的uc(t)。

30. 电路如图所示,t0时开关由a向b,求t0时的电压uct。

i。

31. 如图所示电路中,R=103Ω,L=10mH,C=100uF,ω=103rad/s,u5cos3tV,求

第 10 页 共 18 页

45O,求C。

32. 知R=100Ω,输入信号频率为500Hz。要求输出电压u2与输入电压u1间的相位差为

•33. 求图中电容上的电流I。

34. 在RLC元件串联的电路中,已知R30,L127mH,C40F,电源电压

u2202sin(314t20)V。(1)求感抗、容抗和总阻抗模;(2)求电流的有效值I与

瞬时值i的表达式。

35. u2202sintV,R = XL = 22 ,XC = 11 。求电流iR ,iC ,iL ,i。

第 11 页 共 18 页

四、计算题2 (略)……

答案

一、计算题1 1. I1I212VA 20VA 512+VA I310I1=I2+I3

12VAVAVA12 =20510VA=-1.71V

2. UA2088V 12810UB55V

55第 12 页 共 18 页

3. VA8A 34. Ur=3-2=1V I= -1/2= - 0.5A 5. PIs=10w

电流源是吸收功率 PUs=60w

电压源是发出功率

6. I=2A 7. U=7.5V

4Uo12=8V24

二、计算题3

8.

9. U0=7.67V 10. I=1A

(221)I12I2I318611. (236)I22I16I31218

I33A12.

13. 与和Is串联的电阻要短路处理

(11111)Un1Un2Un3Is R2R3R4R3R411111)Un2Un1Un30 R3R5R6R3R6U111111)Un3Un1Un2s2 R4R6R7R8R4R6R8((14. I1+I2-I3=-7 12I1-6I2=42 6I2 + 3I3 =0 I1=2A

第 13 页 共 18 页

I2=-3A I3=6A

15. (2+2+2)Im1-2 Im2- 2Im3=-8+6

-2 Im1+(6+3+2) Im2-6Im3=8 -2Im1-6Im2 +(3+3+6)Im3=0

16. Uoc=6+3*2/3-2=6V

Req=3//6+1+1=4Ω I=6/(4+2)=1A

17.

uoc6VReq2

当RLReq2时:Pmaxuoc2.25W 4Req218. uoc12gUs 2gReq5 2g当RReq时可获得最大功率,g=1,Us=4V

19. UOC5V

Req5

当RLReq5时,可获得最大功率:

PmaxUOC1.25w 4RL220. ISC2A

R0=R3=8Ω IL=0.5A

第 14 页 共 18 页

cos0.68264721. |Z|UP22IP

R|Z|cos15XL|Z|sin16.122. 对接负载:

IpP27.5 A

UPcos2200 V =36.8(感性) UA B27.536.8 A I27.5156.8 A IA BB C27.583.2 A IC A负载相电流 IP 27.5A

47.666.8 A A线电流IA 对接负载:

12.730 A IA 负载相电流 IP 12.7A

II58.2959.2 A A相总线电流IAA A 各相总的线电流为:58.29 A

•U10.2730A I1R23.

0.273120A ,I0.273120A 根据对称性:I23'单相的线电流:I3''40120arccos0.50.36460A

220*0.5I'I''0.364600.2731200.55385.3A I333第 15 页 共 18 页

24. 设UA2200V

IAYIA••••2200220A 10380301060A

38j••IAIAYIA39.3A IA39.3A

25. Z32450

IAIBIC

U220000A51.945A0Z3245U22012000B51.9165A 0Z3245U22024000C51.9285A0Z3245三、计算题4 26. iL(0)0

iL()1

时间常数: 4/15

15t4y(t)y( )[y(0) y( )]e

iL(t)1e15t/4

27. iL(0)0

iL()1

时间常数: 4/15

第 16 页 共 18 页

y(t)y( )[y(0) y( )]e 15t4

iL(t)1e15t/4

28. uc(0+)=uc(0-)= -1.5V

uc(+∞)=1.5V

4412ms 44uC(t)uC()(uC(0)uC())e500t1.53e500tV

29. uc(0)uc(0)3V,ReqC111s,uc()3V

uc(t)uc()[uc(0)uc()]et3[3(3)]e36etV

t1uc(0)uc(0)8Vi1()2A30.

uc()4i1()2i1()12VReq44210

RC1suc(t)1220etV,t031.

•Z10000.21(Ω)

I32.521030.21(A)

i=5cos(3ωt+21o)mA

32. XC11 jCj2500C45arctgC=3.18uF

Xc R33. I510 0 5 5jI52 45

第 17 页 共 18 页

XLL40180CZ3040jXC34.

U220

4.4A|Z|50XXCarctanL53Ri4.42sin(314t73)AI2200V 35. UUIR100A iR102sintA RICU2090A iC202sin(t90)A

jXCUIL1090A iL102sin(t90)A jXLIII10245A IRCLi20sin(t45)A

四、计算题2 (略)……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