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调查报告
年级:2011级 专业:日语(酒店管理) 班:6班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调查报告
前言:随着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明显增
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社科部某某老师的组织下,由日语专业的四名同学组成小组于五月13、14日在三峡广场通过纸质问卷这一主要方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市民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问卷结果与分析:考虑到抽取样本的可信度,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了分层抽样。发放问卷50张,回收50张。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0张,有效回收率也是100%。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统计分析,选择的问题如下: (1)、您的社会阶层是()
A:学生 B:工薪阶级 C:个体经营者 D:退休人员 E:其他(2)、您认为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可多选)
A:解决温饱问题 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C: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D:经济增长 E:科技进步 F:其他
(3)、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建设造成重要影响()(可多选)
A:教育水平 B:医疗改革 C:物价水平 D:安居工程 E:养老保险 F:食品药品安全 G:环境安全 H:其他
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结果统计分析。调查者中有58%的人是学生,12%是工薪阶级,14%的人是个体经营者,6%的是退休人员,其他占到10%。
第 1 页 共 2 页
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
所占比例 解决温饱问题 11.7%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20.6%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2.8% 经济增长 19.4% 科教进步 18.3% 其他 7.2%
对于民生建设重要因素
养老 比15.5% 例
需要保障和改善的因素
就业状况 比例
调查者中11.7%的人觉得小康意味着是解决温饱问题,其中个体经营者和打工者占得比例较高;2.8%的人认为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19.4%的人认为是经济增长,另18.3%的人认为是科教的进步可以促使小康社会的发展,其中学生所占比例尤为突出。结果显示社会的很多制度和体制有待解决和完善,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促使小康社会的发展。在第三道题中,选择哪些因素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影响。15.5%的人选择的是教育水平造成影响,其中也是学生所占比例较高;15.1%的人选择的是医疗改革,这部分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比例占据较大;14.3%选择的是物价水平,11%的人选择的是安居工程,16.3%的人选择的是养老保险,另15.1%和11.8%的人分别选择食品药品安全和环境工程,因为近年来的食品不合格新闻曝光时间得增加和空气质量下降,对这些方面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不分人群工作职位。结果表明,绝大数人民都很关心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因为这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第 2 页 共 3 页
食品药品安全 15.1% 环境其他 安全 11.8% 0.8% 教育水平 医疗改革 物价水平 安居工程 保险 15.1% 14.3% 11.0% 16.3% 收入水平 13.6% 住房条件 13.9% 医疗保障 14.7% 文化教育 10.6% 社会治安 12.1% 居住环境 10.3% 农村发展 8.8% 其他 14.7% 1.5% 是发展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社会诸多体制不完善,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还是有一些人挣扎在温饱的边缘。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越来越好的一些居民在解决自身温饱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的要求,对居住环境,食品安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条件,环境条件,教育卫生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此外,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同时也发现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了解程度,退休人员80%以上是非常了解,少数比较和一般了解;工薪阶层60%左右是比较了解,少部分非常了解和一般了解:其中学生、个体经营者和其他工作者大部分是一般了解,其中不乏一点不了解的人群。
依据调查中我们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出的问题,我们对于保障民生的那几方面提出了一 些建议。 关于人民最关心的物价问题,首先,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发挥失常对物价积极地影响作用,摒弃掉和尽量避免失常的缺陷对价格的不良影响。其次,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的力度, 运用这只有形的手对物价进行一定的调整控制。最后,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运用经济和行政上的手段对价格稳定控制,保障民生。很多人还觉得一定要完善保障社会制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提高养老金,加大对农村的扶持政策,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控制物价,增加社会治安管理,使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拉小贫富差距等等一系列的建议
三、建议(或对策)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
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面对目前的调查结果,我们需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强扩大社会保障层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保障,增强公平性,保证可持续性。
(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纪要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又要尊重经济规律。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针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现在我国急需努力扩大就业。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
第 3 页 共 4 页
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健康持续稳定增长,减少城乡收入及贫富差距。
(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医疗改革与改善民生具有普遍联系。因此需要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建设,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四)、主次矛盾关系,主次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是主要矛盾,教育质量及教育公平性等是次要矛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五)、因果联系观点。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这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食品安全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原因,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药品安全是所调查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量变与质变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抑制房价持续过高过快增长,保证刚性需求。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舒适房、满意房,加快公租房建设,让更多无家可归的人有房可住。
(七)、发展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既要充满信心,
第 4 页 共 5 页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教育和科技虽然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曲折性,实施起来非常艰辛,但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增加教育公平性,立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
结尾
民生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说我们从改善民生的根本入手,将与民生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联系起来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日常生活中与民生相关的太多了。我很关注民生工程。当然我们队这篇文章谈不上什么精要的研究,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我们的认真思考,查阅了资料,最后将的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切实的分析,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出来。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够做好,并且一定能够做好!
附录:
【1、2】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3】各项统计结果图表 【4】50份问卷调查原始材料
第 5 页 共 6 页
附录一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卷调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您的户口所在地是( )
A:农村户口 B:城镇户口
3、您的年龄属于( )
A:25及以下 B:26-34 C:35- 45 D:46及以上
4、您的社会阶层是( )
A:学生 B:工薪阶层 C:个体经营者 D:退休人员 E:其它
5、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了解程度( )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了解 D:不了解
6、您认为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 )可多选
A:解决温饱问题 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C: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D:经济增长 E:科教进步 F:其它
7、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可多选
A:教育水平 B:医疗改革 C:物价水平 D:安居工程 E:养老保障 F:食品药品安全 G:环境安全 H:其它
8、您觉得现在的民生有哪些方面需要保障和改善( )可多选
A:就业状况 B:收入水平 C:住房条件 D:医疗保障 E:文化教育 F:社会治安 G:居住环境 H:农村发展 I:其它
9、您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什么建议或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 页 共 7 页
附录二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1、您的性别是( )
A:男 (22、44%) B:女(28、56%)
2、您的户口所在地是( )
A:农村户口(26、52%) B:城镇户口(24、48%)
3、您的年龄属于( )
A:25及以下(25、50%) B:26-34 (8、16%) C:35- 45(9、18%) D:46及以上(8、16%)
4、您的社会阶层是( )
A:学生(29、58%) B:工薪阶层 (6、12%) C:个
体经营者(7、14%) D:退休人员( 3、6%) E:其它(5、10%)
5、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了解程度( )
A:非常了解(4、8%) B:比较了解(13、26%) C:一般了解(18、36%) D:不了解(15、30%)
6、您认为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 )可多选
A:解决温饱问题(21、11.7%) 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37、20.6%) C:人
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41、22.8%) D:经济增长(35、19.4%) E:科教进步(33、18.3%)F:其它(13、7.2%)
7、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可多选
A:教育水平(38、15.5%) B:医疗改革(37、15.1%) C:物价水平(35、14.3%) D:安居工程(27、11.0%) E:养老保障(40、16.3%) F:食品药品
安全(37、15.1%) G:环境安全(29、11.8%) H:其它(2、0.8%)
8、您觉得现在的民生有哪些方面需要保障和改善( )可多选
A:就业状况(40、14.7%) B:收入水平(37、13.6%) C:住房条件(38、13.9%) D:医疗保障 (40、14.7%) E:文化教育(29、10.6%) F:社会治安
(33、12.1%) G:居住环境(28、10.3%) H:农村发展(24、8.8%) I:其它(4、1.5%)
9、您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有什么建议或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 共 8 页
附录三 各项统计结果图表
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 所占比例
对于民生建设重要因素
比例 15.5% 15.1% 14.3% 11.0% 16.3% 15.1% 11.8% 0.8% 教育水平 医疗改革 物价水平 安居工程 养老保险 食品药品安全 环境安全 其他 解决温饱问题 11.7%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20.6%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2.8% 经济增长 19.4% 科教进步 18.3% 其他 7.2%
需要保障和改善的因素 比例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五个方面的表格及扇形统计图
就业状况 14.7% 收入水平 13.6% 住房条件 13.9% 医疗保障 14.7% 文化教育 10.6% 社会治安 12.1% 居住环境 10.3% 农村发展 8.8% 其他 1.5% 社会保障 23.40% 就业问题 17.00% 教育科技 17.70% 住房环境 17.60% 食品医疗 24.30% 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教育科技住房环境食品医疗
第 8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