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做题的态度,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再现他做作业时的情境。面对学生作业中的种种错题,我们更多的是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现状和本班学生错题的实际情况,我决定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是共性错误的,要从知识体系上分析出错源。是个性错误的,要分析是审错题目还是看错数字。要对症下药,切实的降低学生的出错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做题的态度,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再现他做作业时的情境。学生做错数学题,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再普遍不过的事。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 1.错题原因分析
1.1 会做而做错。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通常急于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这是造成错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1)信息遗漏。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还
有一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条件给的不明显,需要从图中或文字中去挖掘,这样的题学生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平时要善于积累,对一些应用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2)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等一二年级学生犯的低级的错误。 (3)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4)不去检查。做题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经常出现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1.2 一知半解而错。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大多数是一些被老师忽略的学生,他们不捣乱,也不参与,一节课下来,你甚至感觉不到他在不在你的课堂上,这些被遗忘的“乖”孩子,特别容易走神,对知识的捕获可能出现遗漏,导致一知半解。
1.3 完全不懂而错。这部分学生基本就是班里的后进生,这部分特殊的群体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特点:
(1)基础知识落得太多,获取新知较困难。 (2)缺乏自信心,或多或少有厌学的念想。
(3)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要么父母离异没有固定的人管教,要么就是父母工作繁忙没人管教。 2.解决方案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升学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解题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1)认真审题。不管是见过还是没见过的题目,都要从头到尾认真读题,分析,解答。
(2)正确计算。加强口算训练力度,如加大训练频度、提高训练速度、变换训练形式等;重视估算训练,如算前估算训练、算后估算训练、估算方法训练等。
(3)自主检查。当学生解题后应当养成自主检查的习惯。检查是否按题目的要求;检查数字、符号有否抄错;方法是否正确。自主检查应当是反思的第一步。
(4)深入反思。错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怎样克服?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2.2 强化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照顾到一些”边缘”学生,多提问,让其多参与。
2.3 后进生工作。尽管这些孩子落下的知识很多,但他们大多都很聪明,再者毕竟是少数的个别几个人,我们还加强了家校联系,通过做家长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我们最后见到了效果。 参考文献
[1] 《认知发展》(美)弗拉维尔,(美)米勒著华师大出版社,2002.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师大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