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及运营目标,对影响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害物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以便企业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机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3.职责 3.1总经理:
a.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b.负责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确认,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的审批如:分析市场行业、国内外经济形式结合公司状况并识别风险与机遇,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3.2管理者代表:
a.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
b.按要求定期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范围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应对机遇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环境因素: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5.管理内容与方法
5.1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 a.可能对企业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需求、理念、价值观; c.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e.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害物质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要求。 5.2 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原则上风险与机遇的识别一年不能低于一次 5.3 风险与机遇的类型:
5.3.1环境风险与机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5.3.2市场风险与机遇:包括市场容量、竞争力、价格、促销。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d.促销风险: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5.3.3财务风险与机遇:有融资/筹资、资金偿还、资金使用、资金回收、效益分配。
a.险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f.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5.3.4经营风险与机遇:主要有原材料、员工、设备、供销链、技术、管理、产品、法律、专利及产权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
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施: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技术:技术陈旧与更新的风险与机遇
f.专利产权:由于专利限制不允许制造的风险,由于专利独有占领市场的机遇 g.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5.3.5质量风险与机遇: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报废、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5.4风险与机遇的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
5.4.1各单位应组织对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风险与机遇进行识别与评价,评价准则可以按以下准则来执行,特殊情况也可通过相关负责人经验的认知或数据分析的结果或企业负责人的眼光等来判定风险与机遇是否需要应对即重要风险与机遇判定如下: a.风险系数C≥9 b.相关负责人眼光判定
b.发生的影响程度 风险极少 评很少 价偶尔 准有时 则 经常 5 非常高/非严重 5 5.4.2环境风险与机遇由总经理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5.4.3市场风险与机遇:由市场部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5.4.4经营风险与机遇:
a.原材料风险与机遇:由采购部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b.员工风险与机遇:由各部门分别对所在部门员工存在的风险与机遇进行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c.设施风险与机遇:由设施管理部门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d.技术风险与机遇:由研发部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e.专利风险与机遇:由研发部组织市场部识别、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5.4.5质量风险与机遇:由品质部识别并组织评价并确定应对措施或方法 5.4.6其他的风险与机遇;
a.环境污染、能资源消耗、危险源由人事行政部组织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识别与评
4 高/严重 4 C<9 低 3 较高/较严重 3 C=a*b 9≤c<16 中 2 一般 2 1 低/轻微 1 C≥16 高 a.发生可能性 分值 收益/损失/ 分值 c.风险系数 d.风险等级 价控制程序》操作
b.产品与过程的设计与开发:由研发部按《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管理程序》来操作 5.5.对风险等级评价后,找出重要风险项目,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和机遇。
5.6.风险应对措施类型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等,并制定可行实施方案。 5.7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风险与机遇的应对措施效果进行追足踪并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5.8各单位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应对措施组织再讨论并重新制定应对措施 6.相关记录
6.1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清单
6.2 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 7.流程图
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与应对流程图序号流程图流程要求及说明责任部门使用表单1信息获取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各部门/2风险识别风险与机遇的识别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3评价重要识别单位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风险与机遇进行评价确定重要风险与机遇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4能否规避不能能评价风险与机遇是否能采取措施规避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5能能否接受不能对不评价结果不能采取措施进行规避的风险与机遇进行确认是否能接受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6制定和采取措施1、对采取措施能规避的风险与机遇制定对应的规避应对方案2、对无法采取措施规避的风险与机遇制定对应的风险降低应对方案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7有效性验证责任单位对应对措施好执行状况及有效性进行追踪各部门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8定期评审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所有单位对风险与机遇的应对措施进行定期评审,原则上每年不能低于一次评审,此评审可与管理评审同步进行人事行政部组织各单位将已认可的管理方案列出重要危险因素管控计划中并发布到全公司实施及监督管理者代表相关评审记录管理评审报告9资料规档各部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