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课文。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4.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3. 教师总结。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写字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5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灰雀图,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随文识字词 1.闯关准备 (1)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熟读课文 1.闯关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书写生字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4.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3.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 3.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识记生字 4.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简介白求恩。 三、 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2.小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归纳全文,读懂课文。 1.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2.引导交流: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 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连续工作69个小时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联、缸”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些英雄你们认识吗?刘胡兰、杨靖宇、张自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赵一曼烈士的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烈士的高尚品质。 2.赵一曼是谁?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 女,汉族,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 。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大碗有什么故事呢?这是赵一曼的吗?)想不想知道答案?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齐读、开火车读词语。:陈列、缸子、高粱、一顿、侦察 (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2)多音字我能分:辨析多音字“还、盛”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中写出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试着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四、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1.学习课文1自然段。 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1)出示句子: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 ➢ 这个碗有什么故事呢? ➢ 粗瓷大碗也不是很值钱的东西,会有故事吗? ➢ 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带着这些提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面对通讯员送来的大碗,赵一曼是什么态度呢? 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读出赵一曼坚定语气,同时读出通讯员委屈语气。) 2.学习课文5~8自然段。 (1)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来一大碗高粱米饭?当时抗日联军的生活怎么样? (2)面对诱人的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3)赵一曼看到这碗米饭想到了什么? 面对通讯员的爱戴,赵一曼又是怎么做的呢?带着问题默读第7、8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读出对赵一曼的崇敬之情。)(板书:关心战士,以身作则) (5)分角色朗读课文9~11自然段。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的碗为什么又丢了? 出示句子: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讨论:这儿的“丢”是什么意思?(把碗送给别人了) 五.总结全文。 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在那样的艰苦中,还碗以及吃饭时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经过,赞美了她时时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倒叙)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1年12月10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默读的知识,学会默读的方法。 2.认识带有目字旁的字及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学会区分近义词,并会运用;学会给词语分类。 4.通过体验、诵读,体会名句,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名言的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2.小组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 3.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4.了解默读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三、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字词,做到发音准确。 2.多元识记生字“眨 瞪 瞅 眶 睹”。 3.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组长随意说出与“目”有关的字,其他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 4.你还认识哪些“目”字旁的字?并组词。 四、词句段运用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句子,思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 相交换吗?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能混用。 (4)熟读句子,深入体会。 2.整理购物清单。 (1)学生识字读词,练习分类。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答案。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五、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学生朗读,背诵积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默读:不发声 不指读 注意速度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继续 连续 陆续 海鲜类 果类 洗化类 日常生活类 电器类 食品类 仁爱与交往的名言 教学反思: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看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án shuǎ diào yú shā lā yǐn rén zhù mù ( ) ( ) ( ) ( ) ( ) guān chá hé 1ǒng yǒu qù yì běn zhèng jīng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盛 shèng( ) chéng( ) 长zhǎng( ) ch觉jiào( ) jué ( ) 还 huán( )难 nàn( ) nán( ) 漂 piāo( ) pi三、组词。

耍( ) 欠( ) 钓( ) 拢( ) 要( ) 吹( ) 钩( ) 笼( ) 四、词语搭配: 1.填合适的词。

( )的花瓣 ( ) 的草地 ( ( )的花瓣 ( ) 的草地 ( 2.连一连,读一读。

搭 橹 住在 一吹 摇 船 一大片 观察 捕 嘴 使劲 草地 张 鱼 仔细 乡下 五、对号入座。 采 彩

1.( )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2.“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插上了( )旗。 一只 一张

3.我看见( )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4.翠鸟有( )红色的长嘴。 六、照样子,写句子。

áng( ) ái( ào( ) 的笑脸) 的笑脸)) h 例:多么可爱的草地!

1.多么____________的蒲公英!

2.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原文填空。

1.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 )的,翅膀带着一些( ),比鹦鹉还( )。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 )吃呢。 3.多么可爱的( )!多么有趣的(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 )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 ),和我们一起( )。

八、阅读: ______________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他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u)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按短文内容填空。

( )地吮吸 ( )地咬开 ( )的枝条 ( )的汁水 ( )的果肉 ( )的叶子

又()又() 又()又 () 越()越()

(3)你觉得短文中描写的杨梅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