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 ) 1.针对下图的形势清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强化皇权
D. 禁烟运动
2.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的是
( A .林则徐在广东抗英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关天培在虎门抗英
D.香港人民自发抗英斗争
(
3.我们之所以说 “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主要依据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B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已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D .清政府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外贸易
4.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
是
(
A .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C.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自主独立的城市国”。西方列强获得
这些特权开始于 (
A . 1840 年 B .1843 年 C. 1858 年 D. 1860 年
6.《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能明显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内容是
( ①割占香港岛 ②五口通商 ③关税协定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7.“六月初六 ,, ( 同治帝 )登宝座 ,(各国 )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此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
)
)
)
)
)
)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
丑 条 约 》 8.近代中国有这样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
课而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清政府增加了赋税 B .白银外流,物价上涨 C.粮价大幅度下跌 D.商人高利贷者对人民的剥削9.右图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 ,, 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 ”这里“降谕”的大清皇帝可能是
( )
A .乾隆帝 B .道光帝 C.咸丰帝 D. 光 绪 帝 11.下表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英国对华贸易表 (不含鸦片贸易)。 表中所示英国在华贸易下
降的主要原因是 ( )
(单位:万英镑 )
年份
1842
1845
1850
1851 216.0
1853 100.0
输华商品总值 96.6 239.0 140.0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太少 C.英国的商品不适应中国人的需要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鸦片贸易的影响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
①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 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人民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马克思称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 “海盗式 ”的扩张,最能证明这点的史实是( )
A .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A .洗劫并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D.强割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D . 《 北 京 条 约 》
( )
14.中国内河航运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 .《望厦条约》 B .《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15.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1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开始成为侵略者的附庸 ③外国经济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和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革命 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其间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
( )
D. 重 庆 ( ) B.《南京条约》附件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西方殖民势力深入长江流域, 的是 A .九江 B .汉口 C.沙市 18.近代史上,最早规定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19.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告终。这表明
①战争的性质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②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 ③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④战争结局与战争指导正确与否直接相关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马关条约》
中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 ( )
D .①②③④
)
20.鸦片战争后, 美国和法国相继得到了 《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的其它特权。
英国也借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的规定要求修约。 这些侵略者所依据的是 ( A .领事裁判权 定
2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往北的顺序是 ①广州 ②福州 ③厦门 ④上海 ⑤南京 ⑥宁波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④ C.①③②⑥④ 22.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含义是 A .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和封建社会B.一半是殖民地,另一半是封建社会C.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D.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23.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 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国际外交惯例
D.《南京条约》的规
D .①③②④⑤ ( )
( )
B.西方的商品完全占据了中国市场 D.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4.在 1860 年,按清朝当时的行政区划,拥有通商口岸数量最多的省是 ( )
A .广东省 B .福建省 C.浙江省 D. 江 苏 省 25.从本质上看,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 )
A .索取战争赔款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自由通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24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年份
1840
1841
1845
1850
1851
1853
总值 材料二:
52.4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中国银钱的比价
年份银一两兑钱数指数 1821/100
1840 1643
1842 1572
1843 1656
1844 1724
1845 2024
1847 2167
1848 2299.8
1849 2355
1850 2230 176.1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
129 124 130 136 159 171 181.5 185.9
1840 年至 1845 年和 1845 年至 1850 年的数据变化有什么
相似和相异之处?( 6 分)
( 2)上述相似和相异之处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6 分)
27.根据下列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回答:
(1)依据地理和政治有关知识说明两次侵华战争的特点, ( 16 分)
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对西方列强的上述战略,清政府采取的对策有何特点?并指出其危害。 ( 8 分)
28.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
外界完全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
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 1)马克思所说的解体指的是什么?(
3 分)
( 2)此前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 3 分)
( 3) 19 世纪 40— 50 年代“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8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