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保税区区内存在的问题。

1)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

2)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3)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4)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需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

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2)保税区区外的制约因素

1)保税区的政策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不能得到充分落实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

2)保税区物流运作体制还没有理顺。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使物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部门的制约。

3)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部门之间的规章相互打架,企业无所适丛,执行有困难。其次是海关通关效率不高。效率不高的原因是海关的通过模式造成的。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

4)保税区与港口一体化联动进展缓慢。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长期以来,我国保税区虽然都临港,但一般与港口分开,区港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开发,造成货物进出不流畅、管理繁琐、费用增加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港口功能普遍比较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对港口功能的认识不到位,一直停留在“港口是

交通运输枢纽”的认识上,单纯地发展港口运输功能、口岸功能。尽管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海关总署同意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深圳盐田港、厦门、天津等七个保税区与邻近的港区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但是这些继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之后的第二批区港联动试点的七大保税区,目前只有大连经过了验收。其他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体制建设还没有理顺,各种利益冲突的发生制约着区港联动的进程和效率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