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学考试填空题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统计学

知识点一: 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1、统计是 统计工作 、 统计资料 和 统计学 的统一体,

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学 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 综合指标法 和 估计推断法 。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 统计设计 、数据收集 、整理分析 和 开发应用 四个阶段。

4、随着 研究目的 的改变,总体和 总体单位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 现象总体数理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 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变量值 。

7、变量按 连续性 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 离散 变量;变量按 性质 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 数量性 、 总体性 、 具体性、 社会性 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 统计指标名称和 统计数值 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 数量指标和 质量指标;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

11、说明 总体单位 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 总体数量 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 绝对数 表示,质量指标用 相对数 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 数量标志 和 所有的统计指标 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总体 变成 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 基础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准确 、 及时 、全面, 经济。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 统计报表 和 专门调查 。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 和 经常性调查 。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 直接观察法、凭证法 和 采访法 。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方案 、调查时间和 地点 。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 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是指 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 调查项目 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 单一表和 一览表 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 原始记录 、统计台账 和 企业内部报表 。

9、建立和健全 原始记录 和 统计台账 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 普查、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和 重点调查 。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 标志值 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 统计标志 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 填写报送资料的单位 的单位。 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 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选择分租标志 。

2、统计整理包括 资料审核 、 统计分组 、 统计汇总和 编制统计表 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 频率 ,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 全距 ;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组限 。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 手工汇总 和计算机汇总 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数字资料 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 简单表 、 简单分组表和 复合分组表 。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 平行排列 和 复合排列 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 穷举和互斥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 简单分组和 复合分组 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 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 相同 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 全距 。在组距数

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组限 。

12、在组距数列中,用 组中值 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 均匀 分布的。

知识点四: 统计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 、价值单位和 劳动单位 三种。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 无名数 和 复名数

两种表现形式,除 强度 相对指标可用 复名数 表示外,其他都用 无名数 表示。

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 比例 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结构 相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 强度 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 比较 相对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 动态 相对指标。

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 各组次数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 各组标志总量 为权数。

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 出现次数最多 的标志值。

6、 平均指标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标志变异指标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

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 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 的 均衡性 的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 节奏性和 协调性 。

8、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 全距 、 平均差 、 标准差 和 离散系数 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 标准差 。

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 总体标志总量 ;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时期指标和 时点指标 。

10、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 各组次数 的影响;在总次数一定的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 越大 ,平均数的值偏大。

11、算术平均数是 总体标志总量 除以 总体单位总量 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 未分组资料 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 分组资料 计算的。

12、统计指标中 总量指标 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 相对指标 和 平均指标 的基础。

知识点五: 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一个 指标 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 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2、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值所属的 时间 ;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 指标值 。

3、平均发展速度是 环比发展速度 的序时平均数,它有 几何法和 方程法 两种计算方法。

4、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 时距扩大 法、 移动平均 法、 分段平均 法和 最小平方 法。

5、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可以分为 水平 和 速度 两大类。

6、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发展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量和 平均增长量 等。

7、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有 发展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 增长速度 和 平均增长速度 等。

8、由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 首尾折半算术平均 法,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 加权算数平均法 法。

9、根据某20项的时间数列,采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

修匀后的新的时间数列有 16 项。

10、发展速度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分为 环比发展速度和 定基发展速度,两者之间具有 定基发展速度是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的数量关系。

11、增长量指标由于采用不同的基期可分为 逐期增长量和 累积增长量 ,两者之间具有

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的数量关系。

12、在移动平均法方法下,移动平均的项数越长,数列所表现的长期趋势 越明显 。

1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 长期趋势 、 季节变动 、 循环变动 和 不规则变动 。

14、时间数列中的 逐期增长量 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

程; 二级增长量 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

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 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最小平方

法的数学依据是 趋势值与实际值的利差平方和最小 。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个体指数和 总指数 。

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 综合指数 和 平均指数 。 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和 质量指标指数 。

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 选择同度量因素 ;二是 把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 。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 过渡 作用,又起 权数 作用。

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 报告 期的 数量 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 基 期的 质量 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7、平均数指数是从 个体指数 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 综合指数 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和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

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 基期总量 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 数量 指标总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 报告期总量 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 质量 指标总指数。

9、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方法是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公式为 。

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 20.755% 。

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 17.6% 。

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乘积 ,总量指

标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 和 。

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 其他因素不变 ,来测定 某一因素的变动 。

14、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 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 平均指标指数等于固定组成指数乘以结构影响指数 。 15、平均指标指数是 同一经济现象两个不同时期条件下数量的平均指标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又称为 ;固定组成指数的公式是 ;结构影响指数的公式是 。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 函数关系 和 相关关系 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 完全相关 、 不完全相关 和 完全不相关 。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 正相关和 负相关。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 线性相关和 非线性相关 。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 散点图 ;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计算相关系数 。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 【-1,1】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 正相关 ;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 负相关 。

7、进行 回归 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 相关 分析不同。

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 关系值不固定 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 函数关系 ,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

算的分析方法称为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 散点图 ,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相关系数 ,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 回归分析 。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 最小平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