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周幽王时的兴衰形势

1.周幽王时的兴衰形势

来源:意榕旅游网
1.周幽王时的兴衰形势

1.周幽王时的兴衰形势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1,戎

2、狄3必昌,不可逼也。当成周4者,南有荆蛮5、申6、吕7、应8、

邓9、陈10、蔡11、随12、唐13;北有卫14、燕15、狄、鲜虞16、潞

17、洛18、泉19、徐20、蒲21;西有虞22、虢23、晋24、隗25、霍26、

杨27、魏28、芮29;东有齐30、鲁31、曹32、宋33、滕34、薛35、邹

36、莒37;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惰之心,而加之以贪冒

38。君若以周难之故,寄孥39

与贿

40

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41,是

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黑柔、历、华,君之土也。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公曰:“南方不可乎?”对曰:“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季紃是立,薳氏将起之,祸又不克。是天启之心也,又甚聪明和协,盖其先王。臣闻之,天之所启,十世不替

42。夫其子孙必光启土,不可逼也。且重、黎之后也,

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

43,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

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妘姓邬、郐、路、逼阳,曹姓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而又无令闻,必不兴矣。斟姓无后。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芈姓苜歧越,不足命也。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姜、赢、荆、芈,实与诸姬代相干也。姜,伯夷之后也,赢,伯翳之后也。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者也,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者也。其后皆不失祀而未有兴者,周衰其将至矣。”

公曰:“谢西之九州,何如?”对曰:“其民沓因

45

44

贪而忍,不可

也。唯谢、郏之间,其冢

46

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

若更君而周训之,是易取也,且可长用也。”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故王者居九畡

48

47

极。

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

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夫虢石父,谗诌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与剸聘后而立内妾,好穷固也;侏儒戚施

49

同也。弃

50,实御在侧,近顽童也;周法

不昭,而妇言是行,用谗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试幸措,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51弧52箕53服54,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

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龁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淫德而加之焉。毒之酋腊

56

55

是女

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将使候

者,其杀也滋速。申、缯、西戎方强,王

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公曰:“若周衰,诸姬其孰兴?”对曰:“臣闻之,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

58

57

矣;君若欲

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距

59

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公曰:“姜、嬴其孰兴?”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雋

也,且大,

其将兴乎?”公说60,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译文】郑桓公担任周幽王司徒时,得到西周民众和东方人的竭诚拥护。他问史伯说.:“王室多灾多难,我恐怕灾难会牵连到我,什么地方将可以逃避横死?”史伯回答说:“王室地位将要降低,戎狄一定会昌盛,不可以向他们逼近。成周所处的位置,南边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边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边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边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等国家。这些不是王的支子、外戚、外甥、舅父,就是蛮、荆、戎、狄等异族人。不是亲人就是顽民,他们的地域都不可以进入。可以发展的地方,大概在济水、洛河、黄河、颍水之间吧。这块土地上子、男爵的国家以虢、郐为大。虢叔依靠地势,郐仲依靠险阻,他们都有骄横、奢侈、懈怠、轻慢的心思,还加上贪得无厌。君主如果以周室遭难的缘故,把妻子儿女和财货寄在他

们那里,他们不敢不同意。周王室混乱破落,这两国骄恣贪婪,必然会背弃与君主的情谊,君主如果率领成周的士众,以天子的命令,讨伐有罪的国家,没有不胜利的。如果夺取了这两个地方,邬、弊、补、舟、依、黑柔、历、华八邑,就都是君主的土地了。如果前面是颍水,后面是黄河,右边是洛河,左边是济水,为芣、騩二山的主祭人,喝溱、洧二河里的水,修治旧有的常法用以守卫这片土地,就可以比较地稳固。”

郑桓公说:“南方不可以吗?”回答说:“那楚君熊严生四个儿子,伯霜、仲雪、叔熊、季紃。叔熊逃难到濮,同化于蛮。季紃被立为君,薳氏将扶起叔熊来立他为君,碰上祸患,没有立成,这是天启迪季紃的心,使他又聪明和谐,超过他的先王。臣听说,天所启迪的,十世不会废弃。他的子孙一定会开拓疆土,不可以向他们逼进。再说他们是重、黎的后代,黎是高辛氏的火正,使天的光明更加辉煌,使天的明亮地的规律更为厚重,四海之内阳光普照,所以称他为祝融,他的功劳大着呢。

“凡成就了天地之间的大功的,他的子孙未曾不彰明,虞、夏、商、周都是如此。虞幕是能凭乐感听知和风将至,于是使乐曲得以成就,使谷物得以生长的人。夏禹是能消除水患,平治土地,使万物各得其所的人。商契是能够总括五教,使之协调,用来保养百姓的人。周弃是能播种百谷种植菜蔬,使人民有衣穿有饭吃的人。他们的后人都做王、公、侯、伯,祝融也是能使天地的光明更加辉煌,使美材嘉谷得以生殖的人。他的后代八姓,在周没有侯伯。在前代辅佐治理政事的,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商伯。在周代没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五国,董姓鬷夷、豢龙两氏,夏代已把他们灭了。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各氏族,殷商把他们灭了。秃姓的舟人国,周把它灭了。妘姓的邬、郐、路、偪阳,曹姓的邹、莒都是采服、卫服。还有的在王室为官,有的与夷狄杂处,没有人能完全数得清了。他们又没有美好的名声,必然兴盛不起来了。斟姓没有后嗣,祝融的后人能兴盛的,恐怕在芈姓了吧,芈姓中的苜歧越,不值得赋予天命了。蛮芈已经蛮化,只有荆确有明显的发展规律,如果周室衰微,它必然会兴

盛了。姜、嬴、荆芈,他们与姬姓各国更替强大,互相干犯。姜是伯夷的后代,嬴是伯翳的后代,伯夷是能以礼祀神辅佐尧的,伯翳是能使生物各得其宜辅佐舜的。他们的后代都有人祭祀先祖,但没有人兴旺发达的。周的衰微就将到来了。

郑桓公说:“谢国以西的九州怎么样?”回答说:“那里的居民拖沓贪婪而残忍,不可依靠。只有谢与郏之间,那里的首领奢侈骄恣,那里的民众对君主拖沓轻慢,没有达到周遍的发展规律;如果换一个君主周遍地训导他们,这里是容易取得的,而且可以长期待下去。”

郑桓公说:“周室要衰微了吗?”回答说:“大概必然是要衰败了。《泰誓》上说:‘人民的所需,上天必然会顺从。’如今周幽王抛弃高尚明智的贤臣,而喜爱愚昧和进邪恶谗言的奸臣;讨厌仪态端庄的王后,而接近愚顽无知和鄙陋的小人,不求和协而只取相同。那和协就能产生万物,相同就难以持久。用别的事物去协调另外的事物,叫做和协,所以能丰厚增长并吸引万物。如果在事物之上加上相同的事物,相同的事物是有限的,加完了就被废置不用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合成各种事物。因此调和五味适应口的需要,强健四肢保卫身体,和谐六律使耳朵聪灵,端正七窍为心服务,安放八体形成完人,建立九脏统一机体的性能规律,用十这个数字来排列百物,由此出现了上千个种类,具备了数以万计的方法,计算上亿的东西,裁减十亿事物,收取百亿的缴纳,达到千亿的极大数目。所以王拥有田亩九万亿,收取百万亿粮食,用来养活众多的民众;周遍训导而能使用他们,普天之下才能同样和谐安乐。象这样,就是和协的顶点了。于是先王向异姓聘娶王后,向有那种货物的地方征收那种货物。选择臣属,挑选谏官要多角度考察,不拘一格,这是为了努力做到和同。声音单一没有音乐,色调单一没有文彩,味道单一没有美食,事物单一没有比较。王将抛弃这个和协,而赞许片面的相同。天夺去他的明察,想不衰败,能行吗?

“那虢石父,是一个谗毁别人、阿谀逢迎的家伙,王却立他为卿士,这就是专擅片面的相同,废掉聘娶的王后而立所纳的妾为妃,这就是喜好鄙陋;超级矮子、驼背这些滑稽的角色,他们侍候在王身旁,

这是接近愚顽无知。周法不明,而听信妇人的话,这是信用邪恶的谗言。不任命卿士,而使用和安置妖冶嬖幸的小人,这就是愚昧。这样的事,不能持久。而且宣王的时候有童谣说:‘山桑木弓,使用草箭,灭亡周国。’听到这样的童谣,夫妇二人卖这样的弓和箭囊,周宣王派人抓了在路上示众,羞辱他们。在王府藏中供使唤的小丫头生一个女孩,是王子,小丫头惧怕,弃了女婴。这两夫妇收养了这个女婴逃到褒国。上天安排这事已久,怎么可以人为地改变呢?《训语》上有这样的话:‘夏代衰败的时候,褒人的神灵化为两条龙,同到王的朝廷里,说:“我们,是褒的两位君主。”夏王占卜是杀掉它们,还是驱逐它们,还是拘留它们,都不吉利。占卜请留下龙的口沫藏起来,吉利。于是陈列玉帛,用文书向龙祷告。龙走了,它们的涎沫保留着,用匣子藏起来,相传下来,在郊外祭祀它。到殷、周,没有人打开匣子。到厉王末年,打开匣子来看,涎沫流到庭院里,不能抹去。王叫妇人不穿上衣喊叫,涎沫化为黑鼋,进入王的府藏,乳齿还没换完的一个小丫头碰上了,到十五岁成年就怀孕,当宣王在位时生下来。没有丈夫产下孩子,所以害怕,就抛弃了婴儿。造弓和箭囊卖的人正在路上被羞辱,夫妇哀怜婴儿晚上啼哭,就拾起来逃走,逃到褒国。褒君褒姁有一场官司,把这个女孩进献给王,王就赦免了他。王宠爱这个女子,直到封她为后,生下伯服。天生下这个人已经很久了,她的毒性也已经很大啦,等待王有荒淫的规律时把她送给王。毒性经过整治,它杀死人也越快。申、缯、西戎正当强大,周王室正处于骚乱之中,幽王还放纵私欲。想不衰败不是困难吗?王想杀死太子成全伯服,一定向申索取太子,申人不给,王必定会攻伐它。如果攻伐申,那么,缯与西戎就会与申联合攻周,周就守不住了。缯与西戎正好要发展申的规律,申、吕正处在强盛时期,它爱护太子必定是可以预知的。王的军队如果在申不撤,缯与西戎救助申、吕,是必定无疑的。幽王的心已经激怒起来了,虢石父跟着王怒气冲冲了,周的灭亡,不超过三年了;君如果想避开这场灾难,就赶快规划逃亡的地方吧,祸到临头才想办法,就恐怕来不及了。”

郑桓公说:“如果周室衰微了,姬姓各国谁能兴盛?”回答说:

“下臣听说,武王他光大文王的功业,文王的运已经衰尽,武王的后人将要来继承吧。武王的儿子不在应、韩,那大概就在晋国了。守险要的处所,邻近弱小的国家,如果施行发展的规律,可以大开疆土。”郑桓公说:“姜、嬴两姓谁将兴旺?”回答说:“国土广大富有发展规律的将要兴旺。秦仲、齐侯是姜嬴二姓中杰出的人,而且国土广大,大概会要兴旺吧。”郑桓公喜悦,就向东方寄存妻儿财货,为虢、郐所接受。十邑都有郑桓公寄存的地方。

【说明】本节记录的是郑桓公询问史伯逃避灾难的故事,史伯为他详细分析了西周时期周幽王时的天下形势,太史伯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尽管强调了天命,并且夹有迷信传奇色彩,但着眼点还是在人事。他论形势,引史事,谈现实,说传奇,阐述详尽而且鞭辟入里,有理有据而且见解独到,确实颇具逻辑性和说服力。郑桓公听从了他的分析向东发展。

——————————————————

【注释】1.卑:(bēi杯)《书·无逸》:“文王卑服。”《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易·系辞》:“天尊地卑。”《广雅》:“卑,庳也。”这里用为地位低微之意。

2.戎:(rong荣)中国西北的戎族、戎国。《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

3.狄:(dí笛)《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国语·晋语》:“戎狄怀之。”《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4.成周:地名。这里是指东周时期周国的都城雒邑。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以东。《韩非子·说林上》:“温人之周,周不纳客。”

5.荆:(jīng晶)诸侯国名。荆国即楚国。《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墨子·公输》:“荆国有余。”《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吕氏春秋·察今》:“荆国之为政。”

6.申:西周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韩非子·十过》:“昔者楚灵王为申之会,宋太子后至。”

7.吕:(lǚ旅)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阳西。周时赐姓姜。春秋初年为楚所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8.应:(yīng英)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国语·郑语》:“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

9.邓:(Dèng凳)古国名。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左传·隐公十年》:“癸丑,盟于邓,为师期。”《春秋·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说文》:“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从邑,登声。”

10.陈:周代的一个诸侯国,故都在今淮阳县。《左传·隐公六年》:“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论语·公冶长》:“子在陈。”《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韩非子·初见秦第一》:“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

11.蔡:(cài菜)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县一带。《左传·桓公十五年》:“夏,厉公出奔蔡。”《论语·先进》:“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12.随:(suí绥)周代诸侯国名。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随县。《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

13.唐: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周武王灭唐,将唐人迁至杜地,因之

后人称为唐杜。《左传·隐公二年》:“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14.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诗·卫风·淇奥》。《左传·隐公元年》:“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15.燕:(Yān焉)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16.鲜虞:(yu鱼)周初所封诸侯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左传·桓公十年》:“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虞人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代虢。”

17.潞:(lù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单称“潞”或“路”。为赤狄的一支。故址在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左传·文公十一年》:“晋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

18.洛:(luò落)本作“雒”。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国语·郑语》:“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

19.泉:(quán全)古诸侯国名,故址今不详。《国语·郑语》:“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

20.徐:(xú冔)指古国名。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诗·大雅·常武》:“徐方既同,天子之功。”《韩非子·五蠹》:“仁义而徐亡。”

21.蒲:(pú脯)古国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

22.虞:(yu鱼)周初所封诸侯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左传·桓公十年》:“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孟子·万章上》:“百里奚,虞人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代虢。”

23.虢:(guó国)周代诸侯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24.晋:(jìn进)周代诸侯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左传·僖公三十二》:“晋于是始墨。”《韩非子·初见秦》:“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

25.隗:(Wěi萎)古诸侯国名。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国语·郑语》:“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公羊传》:“楚人灭隗。”

26.霍:(huò获)周代诸侯国名。周武王弟叔处的封地,故城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左传·闵公元年》:“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

27.杨:周代诸侯国名。故址今不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

28.魏:(wèi卫)周代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

29.芮:(ruì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诗·大雅·緜》:“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30.齐:周代诸侯国名,周武王克商之后,封其大臣吕望于此,建都营丘(后称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其疆土包括今山东省中部和东北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

31.鲁:(lǔ虏)西周、春秋时诸侯国名。在山东省南部。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战国时为楚所灭。《书·费誓》:“鲁人三郊三遂。”

32.曹:(cáo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左

传·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

33.宋:(sòng送)周代诸侯国名。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论语·八佾》:“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34.滕:(téng疼)春秋战国时代的滕国。《左传·隐公七年》:“七年春,滕侯卒。”《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

35.薛:(xuē削)古诸侯国名。任姓。祖先奚仲做过夏代的车正,传说为车的创造者。周初分封为诸侯国。战国初期被齐国吞灭。战国时是齐国田婴的封邑,在今山东滕县。《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36.邹:(zōu驺)古诸侯国名。春秋时叫“邾国”,又称“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将其改称为“邹国”。汉置邹县,属鲁国,在今山东省。唐为邹县,历代因之,明清时皆属兖州府。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邹县一带。《孟子·梁惠王上》:“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说文》:“邹,鲁县古邾国,帝颛顼之后所封。”

37.莒:(ju举)周代诸侯国名。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国家,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管子·小问》:“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左传·桓公十二年》:“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

38.冒:(mào茂)《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顾命》:“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诗·邶风·日月》:“下土

是冒。”《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舟人冒利。”这里用为贪求之意。

39.孥:(nu奴)《书·甘誓》:“予则孥戮汝。”《书·汤誓》:“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这里用为妻子与儿女的统称之意。

40.贿:(huì卉)《诗·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周礼·太宰》:“商贾阜通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窃贿为盗。”《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尔雅》:“贿,财也。”《国语·晋语》:“假货居贿。”《仪礼·聘礼》:“贿用束纺。”这里用为财物之意。

41.弊:(bì毕)《管子·侈靡》:“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庄子·刻意》:“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韩非子·喻老》:“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韩非子·难二》:“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诸葛亮《出师表》:“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这里用为枯竭、衰落之意。

42.替:(tì剃)《书·微子之命》:“往哉惟休,无替朕命。”《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诗·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替孟明。”《楚辞·离骚》:“謇朝谇而夕替。”《庄子·则阳》:“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国语·楚语》:“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说文》:“竝,废也。”这里用为废弃之意。

43.章:(zhāng张)古通“彰”。《易·丰·六五》:“来章,有庆誉,吉。”《书·尧典》:“平章百姓。”《诗·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管子·宙合》:“章道以教,明法以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孟子·尽心上》:“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荀子·正名》:“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吕氏春秋·知度》:“而尧舜之所以章也。”这里用为彰明、明显、显著之意。

44.沓:(tà挞)《国语·郑语》:“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孟子·离娄上》:“泄泄,犹沓沓也。”《说文》:“沓,语多沓沓也。”这里用为拖沓、疲沓之意。

45.因:(yīn音)《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扬榷》:“辩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46.冢:(zhong肿)《书·牧誓》:“我友邦冢君。”《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礼记·内则》:“冢子则太牢。”《尔雅》:“冢,大也。”《白虎通》:“冢者,大也。”这里用为地位高的官吏之意。

47.姟:(gai该)为垓。《国语·郑语》:“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

48.畡:(gāi该)古同“垓”。数字,古代一万万为垓。《国语·郑语》:“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

49.剸:(zhuan专)《荀子·王制》:“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劲矣。”《马王堆汉墓帛书·称》:“圣人不为始,不剸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汉书·萧何传》:“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颜师古注:“剸,读与专同。”这里用为专擅之意。

50.戚施:蟾蜍又名戚施,其背坟肿,故用来比喻不能仰面的驼背。《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51.檿:(yǎn演)落叶乔木,叶互生,内皮可做纸,木材坚韧,可做弓、车辕。《书·禹贡》:“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管子·地员》:“其榆其柳,其檿其桑,其柘其栎。”

52.弧:(hú壶)木弓,泛指弓。《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易·系传》:“弦木为弧。”《国语·郑

语》:“檿弧箕服。”《说文》:“弧,木弓也。”《汉书·韩安国传》:“弧弓夭猎。”

53.箕:(jī饥)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这里借指为柳条、草根之类的物品。《国语·郑语》:“檿弧箕服。”

54.服:(fú扶)《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管子·小匡》:“弢无弓,服无矢,寝武事,行文道。”《荀子·大略》:“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记·内则》:“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55.嬖:(bi壁)《管子·君臣上》:“妇人嬖宠,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说文》:“便嬖,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56.腊:(là辣)《易·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国语·周语下》:“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古文苑·王褒<僮约>》:“结苇腊垆。”章樵注:“腊,缉治也。”缉治,谓整治之意。这里用为整理、治理之意。

57.稔:(rěn忍)庄稼成熟。《左传·僖公二年》:“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国语·吴语》:“不稔于岁。”《说文》:“稔,谷熟也。”《后汉书·明帝纪》:“岁比登稔。”

58.祚:(zuò做)《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列子·杨朱》:“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国语》:“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文选·李密<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善注引《字书》曰:“祚,福也。”这里用为福运之意。

59.雋:(jùn隽)古同“隽”。优秀,才智出众。《国语·郑语》:“秦仲、齐侯,姜、嬴之雋也,且大,其将兴乎?”

60.说:(yue悦)《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