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建筑设计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筑物建造的目的、建筑物设计的特征、建筑物设计的动力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立体思维和复合思维、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求异性和设计灵感,并从设计方法和设计形态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设计方法设计形态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根据可拓学的相关理论,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拓性,并且可拓性是进行创新的源泉。建筑设计创新是设计者的不断追求,也是提高设计水平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从可拓思维模式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实际工作发挥借鉴指导作用。 二、传统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对比分析
传统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多方面的不同,表现在多个方面,就设计性质来看,传统设计更加注重技术水平,而现代设计不仅重视技术水平,还注重将技术水平、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等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就设计过程来看,传统设计进程比较随意,而现代设计更加注重条理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从设计手段来看,传统设计通过手工计算、绘图来完成,而现代设计运用
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更加注重技术和策略的运用,具有更为广泛的可拓空间,更有利于建筑设计的创新。
三、影响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因素
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目标和追求,只有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建筑设计创新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建造的目的。修建建筑物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安全、效益和文化价值。而建筑物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人们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保障人们的安全。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物逐渐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形成文化价值,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能力,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促进建筑物更大效益的发挥。
2、建筑物设计的特征。建筑物不仅仅是其本身,它融合了科学、艺术、逻辑思维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到科学、人文、美术、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还包含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通过统筹分析、推理演绎等思维处理过程。总之,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综合性强,涉及到众多方面。
3、建筑物设计的动力。人们感官上需要新的设计,新的建筑形态,这推动了设计创新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也要求设计进行创新,以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与周围环境融洽。此外,设计师自我批评和改进也是推动建筑物设计创新的动力。通过自我批评和改进,不
断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要求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而进行创新设计就是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总结原有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新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时候,着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这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操作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结合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多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中最本质的思维模式。整合思维是指综合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案当中,选择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建筑创新设计的时候,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
2、立体思维和复合思维。建筑创新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立体和复合思维模式,就是确定一个有机整体之后,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属性和特点,并客观和全面反馈,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整体的属性和特点。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离不开立体思维和复合思维来拓宽思维活动。
3、洞察力、求异性和设计灵感。在建筑创新设计的时候,尺寸的选择、组成要素的选择等等,都需要设计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将各种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代替原有的设计模式,形成具有创新
性的作品,这离不开求异性的支持。为了进行创新设计,必须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激发灵感,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五、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策略
在设计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可拓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第一、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就对建筑物进行整体分析,把握其整体功能,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综合性设计就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建筑要素、功能、历史发展等因素,然后进行整合,以获得最佳设计效果。第二、构成性和联系性。构成性设计是指在关系作用下,各要素实现有效的集合,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整合,使其有效的组合在一起。联系性是指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还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第三、动态性和最优化。动态性是指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发展方向,变化趋势,并对前景作出展望。最优化是指在设计的需要综合考虑各部分的功能,将各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设计。 2、建筑设计形态的创新。第一、表面变异。建筑物表面包括墙体、屋面等能够为人们所看到的空间,对人们的感官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建筑创新设计的重点。可以采用轻质透明材料,或者高科技光学特效来代替明显的建筑分界线,给人们带来视觉上时隐时现的感觉。或者采用轻薄构件或质感变异材料,给人们带来可渗透性或层
次感强的视觉冲击,达到特殊的建筑空间表面视觉效果。第二、构成变异。在进行创新设计的时候,通过利用不同形状的材料,或者将其不规则的镶嵌在建筑物的表面,展现出一种破碎的表现形式;通过材料叠加的方式,形成具有层次感的效果;采用与中心相关,但没有连接圆心的线来表现辐射形式;设计门和窗的突然出现形式,给人们感官上创造时空通道的意义;通过光线折射形成明暗色彩对比,给人以空间感。第三、绿色变异。主要是指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截然不同,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建筑设计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覆盖设计的方式,表面上弱化了建筑的整体形态,与钢筋水泥的突出表现形式不同,而是环境对建筑的体现;消解设计的方式,对建筑自身进行了隐藏,使得建筑特点得到了弱化,让建筑融入到环境当中,促进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六、结束语
总之,可拓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到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同时也有利于建筑设计的创新。作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天赋、热情、洞察能力、判断力、设计经验等等,还需要在设计工作中能够运用创新思维,不断观察世界,独立思考,探求新的想法,设计新的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捷.观演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j].南方建筑,2008(1) [2]韩晨平.建筑设计创新的适合理论研究[j].华中建
筑,2012(9)
[3]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7)
[4]王科奇.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5)
[5]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