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美术学院 艺术概论
级美术学潘 登 福
—1— 2009 《艺术学概论》
2011——2012学年第 二学期
授课 内容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上编 艺术总论 课时安排 8学时 通过 艺术总论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艺术概论课程的结构、种类、起源、功能等和艺术本质的特征、相应的观点,艺术的性质等,从而更好的认识和把握艺术概论的性质和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展开对艺术美学的研究。 重点:艺术的定义、特征、性质和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观点。 难点:对不同艺术本质特征差异的阐释和理解。 本编授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像资料等信教学 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多媒体为依托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结方法 合图片分析讲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对自学、重点内容布置讨论及思考题,引导手段 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一、“模仿说” 二、“游戏说” 三、“表现说” 四、“巫术说” 五、“劳动说”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 第四节 艺术与道德 第五节 艺术与科学 课外学习思考: 1、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课外 学习
—2—
要求 2、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3、艺术的社会功用。 4、艺术的性质和本质特征。 阅读书目: 1.彭吉象 《中国艺术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 2.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01 教学 后记 授课 内容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中编 艺术种类 课时安排 14学时 通过艺术种类的学习,让学生认知艺术形态的划分、依据、语言特色,形式特征,能够根据艺术种类的划分,赏析和评论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特色、创作过程、语言审美特征和造型要素。 重点:青铜器的社会功用、形制特征、审美内涵,绘画和雕塑的时代性特点。 难点:阶级社会形成后艺术的社会功用变化所产生的文化差异。 本编内容教学以讲授和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丰富的图片资教学 料和网络信息和载体,形象直观的叙述、议论、讲解、观看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方法 手段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分析鉴别不同艺术作品的良好习惯和态。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第五章 实用艺术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实用艺术精品赏析 第六章 造型艺术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第七章 表情艺术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表情艺术精品赏析 第八章 综合艺术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综合艺术精品赏析 第九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外语言艺术精品赏析 思考题: 课外
—3—
学习 要求 1、艺术形态划分的依据和种类。 2、造型艺术的语言特色。 3、表情艺术的语言形式和特征。 4、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阅读书目: 1.曾祖荫 《中国古典美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05 2.宗白华 《美学与意境》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03 教学 后记 授课 内容 教学 目的 要求 教学 重点 难点 下编 艺术系统 课时安排 14 通过对本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的辩证关系,以及作为生产与消费的劳动产品其形成的过程,审美的心理,创作的理论和方法;形式技巧的分析和运用,语言的提炼与创新等领域的全面了解,在接受过程中,客观识别艺术欣赏的作用和价值,批评于美术创作的意义等。 重点:艺术创作的过程、理论、种类。艺术作品的语言、艺术家的价值,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等。 难点:艺术创作中不同风格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对艺术批评的客观性理解与把握。 教学 对本编内容采取讲授与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手法。提倡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像资料等方法 信息资源,以多媒体为依的托学习、实践方式。凸显艺术评论的学科特点,以学生的自手段 由探讨与自主探索相辅相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第十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第四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第四节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课外 学习 要求 思考题: 1、艺术作品的语言。 2、艺术作品的层次。 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 4、艺术欣赏与批评的关系。 阅读书目:
—4—
1、严翔林 《后形而上学美学》 学林出版社2007.12 2、周积寅 《中国画论》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07 教学 后记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