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 异彩纷呈多面肖邦 从肖邦《c小调夜(op48 no1)》看其钢琴音乐的多面性 张沛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肖邦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肖邦的陛格气质与夜曲及其相符。夜曲仿佛是肖邦的内 心独白,更是最符合他浪漫气质的题材。本夜曲以极高的戏剧性反映出肖邦的不同侧面以及其民族根源,从中发 掘出该作品张力。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戏剧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 2(201 4)1 5—0068—01 一、肖邦夜曲的诞生 这首夜曲的中段较为庄严而神圣。圣咏般的那波里和弦从容进 具有人声般的圣咏合唱特点,柔和而又含蓄。再现部中《c小 1849)在音乐中始终贯彻其思想性。他于 行,l841年创作《c小调夜曲(op48 no1)》。在这期间,肖邦与乔治・ 调夜曲》第一主题再现的不是第一段中含蓄柔和的哀痛,而是更 肖邦(1810—桑隐居与巴黎,肖邦在爱情中得到心神宁静,同时加速其音乐更 加成熟。1830年俄军侵占华沙,又使肖邦对其音乐注入深厚的 抑郁,思乡以及英雄情节。这使他的音乐不断创新,在很多体裁 的作品中都具有史诗性和戏剧性。在《c小调夜曲(op48 no1)》 中,既有柔和、浪漫的情怀,又有悲愤的英雄形象。 加的悲愤不安,是完全激动的。 (四)理性肖邦 “创作具有永恒价值的、结构严密的杰作的作曲家,崇尚理 性的古典主义者,巴赫、莫扎特的同路人”。这是海因里希・申克 对肖邦作品的评论。该乐曲为规整的三部曲式,其中二级结构规 均匀,和弦性质明确;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的调性布局,使各部分 调性明确稳定。 和声进行按照古典功能的逻辑,和声进行的节奏 二、《c小调夜曲(op48 no1)》所展现的多面肖邦及其 模也均匀方整;音乐特征 (一)民族肖邦 肖邦的创作具有深深的波兰民族特征,有着波兰民间艺术 的根源。肖邦的母亲血统为斯拉夫民族,并强烈的影响肖邦。在 《c小调夜曲》前部的速度为(1ento),音乐旋律宽广沉稳,音色柔 和,音量不大。右手独立演奏旋律,左手给予和声背景,并伴有精 密而又多样踏板。右手的演奏旋律展现出巨大的表现力,低声部 的八度和中声部的和声,衬托出右手旋律的深沉宽广,更有圣咏 般的庄严感。这体现出斯拉夫民间音乐柔和宽广的特点,也是肖 邦旋律的特点。 (二)悲情肖邦 “悲情”是浪漫主义气质的一种展现。悲情在肖邦的创作中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悲情肖邦》中,于润洋先生描写到 “带有忧伤、悲哀意味的、对一种不可挽回地失去的事物所产生 的无法慰藉的惋惜和遗憾。这种惋惜和遗憾充满着对失去故土、 三、结语 肖邦的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优秀的艺术形式。夜曲的 气质与肖邦的性格极为相符。夜曲就如同肖邦的日记,书写着他 的内心独白,这是最符合他浪漫气质的体裁,是他最自我、最纯 粹的创作。其中《c小调夜曲(op48 no1)》具有独特魅力,是最优 秀、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通过本文的分析,认识到夜曲是以 极高的戏剧性反映出肖邦不同的侧面以及其民族根源,以及其 作品的张力,不同性格之美,让我们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肖邦。 参考文献: fll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编译,音乐出版 社.1956年. 【2]于润洋.悲情肖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孙月.“悲情肖邦”何以悲情.音乐艺术.2010年第三期. [4l余志超.肖邦夜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 [5】潘一飞.朱工一谈肖邦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4月. 居住他乡的孤独者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就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所 要表达的深层的精神内涵。”在《c小调夜曲》中这些悲情得到淋 漓尽致的发挥。肖邦的内心细腻,他的音乐同样细腻精致。每个 微小的细节都经过悉心思量,音乐精致玲珑的同时又充满张力。 这首夜曲不同于一般夜曲优雅动人的旋律、充满诗意安宁轻柔 的音响氛围,打破了仅为善心悦耳而创作夜曲的传统。给听众更 『6]毕琨.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_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1月 r7 梦青.试析肖邦夜曲中的悲剧性.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8月 [8瑚天虹论肖邦夜曲创作的艺术魅力.沈阳教育学院报.1999年l2月. [9]李小诺消邦<c小调夜曲(op48no1)>.音乐探索.2004年2月. 为沉厚的情感体验。肖邦并没用刻意去营造夜晚的朦胧情调和 安宁轻柔,而是将悲情抒发作为创作,恣意展现悲剧性内涵。 (三)戏剧肖邦 该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抒情性中又有着悲剧性、英雄 性。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对比强烈,音乐的发展充满动力。虽 然在篇幅上它不如叙事曲大,但与叙事曲有相似之处。结构严 谨,充满戏剧冲突。第一段是为沉痛庄严的宣叙调,左手节奏方 整均匀,八度低音深沉进行使哀痛抒情的宣叙赋予庄重的色彩。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