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xiè)狭隘(yì)骇人听闻(hài) B.拮据(jié)惆怅(chóu)杳无消息(miǎo) C.狼藉(jí)怂恿(sǒng)吹毛求疵(cī) D.旁骛(wù)绯红(fěi)恹恹欲睡(yān)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植物是人类______的朋友,也是文人墨客的最爱。植物的名称_______与寓意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文人们的精雕细琢或_____,又让庭院气息和原野芬芳充盈其间。当你神游“故人庄”或“浣花溪”时,你就会感受到植物与文学那份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A.亲密内涵妙手偶得 B.亲切内容妙手偶得 C.亲切内涵巧夺天工 D.亲密内容巧夺天工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①菊花受人钟爱,不仅在于菊的品质执着,还在于它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更可贵的在于它能防病疗疾,具有悠久的良好药用价值。②飒飒西风中,难免蕊寒香
1
冷,但菊,还是不流时俗。③这便是菊花的傲气吧。④即使在严酷面前,菊也会静心守节,是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斗争精神的化身,为世人讴歌传颂,因此获得“花之君子”的美誉。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不久前,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A.: 《》,”。 B.,“”,。” C., “”,……”。 D.: 《》……。”
5. 下面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
2
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本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
B.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风雪之中梨花绽放的奇异景象,表现出诗人面对边塞奇景的惊异和喜悦。
C.诗中对雪景的选取,从广袤自然转移到室内珠帘、罗幕,再到辕门、红旗,最后到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 D.本诗选取了送别之前、饯别之时、临别时刻和送别之后的雪景进行描写,无处打情却处处含情,用画面展现了本不可直观的别情。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窗,中国园林的眼睛》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其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以下几种用途:一是借景,二是框景,三是对景,四是漏景……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
3
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
4
大的哲学思想。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选文有改动)6.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7.第③段中,没有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是()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B.窗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 C.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 D.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 A.打比方 B.作诠释 C.作比较 D.引用
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菌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⑤段中介绍的“六幂”之美是古代花窗图案中的最高境界,中国园林的窗就大多体现了这种风格。
C.第⑦段引用诗句,一方面为本文语言增添了生动、形象的色彩;同时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接上句,进一步印证、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
5
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课内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④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0.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室而谋室:家。
B.达于汉阴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叟:老年男子。
6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泛指鸟、兽的毛。 A.①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②邻居家从京城来的一位寡妇 C.③河曲智叟吓得以逃跑来回应 D.④天帝感动于操蛇之神的诚心
A.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甚至还吸引了孩童“跳往助之”,这充分说明愚公的愿望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是符合人们普遍意愿的合理需求。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相呼应,表现出移山的艰难,也从侧面显示了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从名字可以看出,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智叟这个人物的作用就是从反面衬托愚公的形象。
D.结尾写到操蛇之神受天帝之命背走了两座大山,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四、情景默写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⑥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
⑦报国情怀是豪放词的重要主题之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直接表达了他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是化用典故,以魏尚自况,委婉地表达了他希望能获得朝廷信任,施展才干报效国家。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诸军初至石头①,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②,至晓而成。闻峻③军严声④,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⑤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解释】①石头: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建康,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②垒:作战时防守用的墙壁。③峻:指苏峻。④严声:严阵以待的消息。⑤帅:统率,率领。
【资料链接】东晋平定苏峻之乱,是在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内战。公元325年,晋成帝五岁即位,转年,外戚庾亮等人参辅朝政,施行一连串冒进政策,引起朝野上下哗然。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联合豫州(今河南淮阳)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内向,攻克建康(今南京)。后在荆州刺史陶侃联兵讨伐下,叛乱于329年
8
2月得以平定。苏峻因轻敌出战阵亡。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侃从之从:__________②诸将咸惧其来攻咸:__________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15.石头城一战,陶侃、李根、孔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核桃田鑫①一说起核桃,父亲总会提起门前那棵和他年纪一样大的核桃树。②我经常念想着爬上树去看看村庄,可是一次也没有实现过。主要原因是它过于高大,周身粗且滑溜,根本没办法顺着树干爬上去。③核桃树的叶子宽大,我经常会拿它撕出我想要的样子,一会儿是蝴蝶,一会儿是扇子,有时候还会把它们连在一起,做成裙子。④夏天,我们在核桃树下铺上干净的麦草,躺在上面睡觉。核桃叶子挡住太阳,把不多的风也截流了。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家的房子变成高大的核桃树该多好,这样,睡醒了就可以吃核桃。⑤核桃在莜麦睡醒后,就像花一样开了。分成四瓣的核桃皮“花瓣”,眼看着就要兜不住熟透的核桃。)我们眼巴巴地等着它们掉下来,一个梦接着一个梦似的砸在地上。⑥我没办法爬到树上,我的父亲和叔伯也没办法爬到树上,只能等它们掉下来,或者用杆子打下来。我们采取折中的办法,用短棍子提前让它们变成美味。村子里的夏天是最解馋的,杏子吃了吃梨,梨吃了有核桃,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贫瘠的童年在味蕾上得到了弥补。⑦核桃树成了童年的欢乐所在,这棵和我父亲同龄的大树,它的根能感知我们的脉
9
动,它的枝叶盯着我们一家,我们的快乐传染给它,它用无数的叶子将其放大。⑧就因为依附于叶子,这快乐也有凋谢的时候)。第一次凋谢,是因为我们家的骡子伤了祖母。核桃树下就是我们家的牲口槽,坏脾气的骡子自打拴在核桃树下就没消停过,不是啃树皮,就是用蹄子挖地,还时不时攻击靠近的人。一个下雨的午后,祖母就在家里照看我们这些小仔子,兼顾给牲口添草料。骡子拴在原地,雨落下来的时候,就落在它身上,这让它焦躁不安,这狡猾的倔强玩意儿,在缰绳解开的一瞬间,朝祖母的下巴就是一口。疼痛让祖母大惊失色,喷涌的血也让我们大惊失色。骡子的叫声,祖母的叫声,我们的叫声,混在一起,合成雨的悲痛交响曲。⑨母亲的丧事是在祖母被咬的那年秋天举行的。当时,核桃树上的叶子正在大面积脱落,母亲的棺材就停放在树下,树叶飘落在棺盖上。⑩大人们正在进行葬礼前的准备,我和妹妹以及叔伯家的孩子们一起,围着核桃树转圈圈。我们把核桃树宽大的叶子围在身上,像原始人围着火一样绕着核桃树转,还唱着歌。⑪我几乎忘了自己是个没有了母亲的孩子,觉得核桃树像个有糖果的大个子,吸引着我,蛊惑着我,让我忘乎所以,以至于被大伯踢了几脚后,才发现我们的游戏是多么不合时宜。多年以后,想起我在母亲入棺前后的游戏,就觉得自己的无知是多么严重。⑫后来才知道我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在核桃树下经历的,虽然它现在被连根拔起,巨大的核桃树却没死,在我的血液里,恣肆生长着,连同母亲去世带给我的伤痛一起。⑬有好些年,我基本上想不起核桃树,也没什么机会吃核桃。妻子怀孕的时候,买了核桃,每天陪她吃几颗。
10
剥核桃的时候,童年的记忆也被剥开了,那些伤痛,已经坚硬得像成熟的核桃。我使劲咬它们,牙齿明显感觉到疼痛。我用剥核桃的镊子夹它们,咔嚓一声传来,核桃裂一次,内心坚硬的记忆就碎一次。(选自《散文海外版》2022.11有删改)16.结合文中内容简要概括,核桃带给我童年的欢乐有哪些。
17.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入手,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核桃在莜麦睡醒后,就像花一样开了,分成四瓣的核桃皮花瓣,眼看着就要兜不住熟透的核桃……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19.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A.本文记录了“我”成长过程中与核桃树有关的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对核桃树以及像祖母、母亲一样的劳动妇女的赞美和热爱。
B.关于祖母被骡子踢伤和母亲去世的情节,原文还有更详尽的记述,选入试卷时进行了删减,从目前保留的文字来看,这部分内容还是笔墨过重,进一步删减应该不会影响主题的表达。
C.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既表明母亲去世时“我”年纪尚小,还不能体会失去至亲的悲苦,也照应前文,表明核桃树在“我”童年的世界里是值得倚赖、依附的。
D.文章结尾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失去亲人的痛苦在“我”内心深处是挥之不去的,即使时间久远,也还容易陷入其中。 E.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情感真挚。核
11
桃树就是“我”全部童年生活浓缩性的符号,它引起了“我”复杂的感情回忆。 七、综合性学习
清明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某校组织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参加“又是一年清明至,慎终追远祭先人”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明华小组提交的材料如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2年清明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的时令性节目有:新闻频道的《春和景明》,缅怀先烈,展现春色宜人、春耕正忙的图景;综合频道的《古韵新声·清明》聚焦民风民俗,速测清明节历史传承,展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中文国际频道的纪录片《绝笔》第二季和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清明》,展现革命先烈理想信念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综艺频道的《多情的土地》;纪录频道的纪录片《无声的功勋》;央视新闻新媒体的直播报道《清明·山河锦绣思念永恒》,与观众一起重温历史,缅怀英雄。【材料二】本市各个街镇社区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发出的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引导市民采用多种文明绿色方式缅怀逝者,祭奠亲人,不少民众选择举办家庭追思会并敬献亲手制作的菊花,或在“文明祭扫云平台”发布怀念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材料三】清明前茶树的芽叶最嫩,采摘期短、采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