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 2007SHANXI ARCHITECTURE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1120055202
・55・
网络信息时代的城市变革
黄 敏
摘 要:介绍了互联网络的起源与各国建设,研究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探讨了网络信息时代的未来城市变革,提出了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城市出现巨大变革之际,城市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关键词:城市变革,网络,信息,居住小区中图分类号:TU098.1文献标识码:A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世界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网
络信息时代。全球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社会范式(SocialParadigm)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交换,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成为可能。信息资源丰富、利用程度高的实体凭借其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与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市场优势,最终主宰市场。
1 互联网络的起源与各国建设
Internet,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用户
2.2 产业结构优化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变革,整个国民经济
的传统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是高智能与高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高效率、高增长和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其将新技术、新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具有传统产业无可比拟的迅捷优势。
最多、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覆盖全球的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其最早由兰德公司提出,后被美国国防部采纳。继美国之后,欧洲各国及日本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实质内容的多种概念。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需要,我国政府迅速部署实施“金”字系列工程。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网络信息时代来临。3 未来城市变革
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物质经济实体,以及其包含的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传统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时代的强烈冲击,城市随之改变。
2 未来经济发展2.1 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打破相互封锁,而进行国际分工、国际投资、国际生产、国际贸易等活动,使全球经济成为一个统一体。
网络的建设,加快了各经济实体间信息、技术、资源和产品的性建筑对形成城市的特色有明显的作用,这就如同一曲千变万化的乐章中总有一个主题,主旋律统揽全曲一样。高层办公综合建筑由于在城市中所处位置显要,造型突出,在城市总体环境中一般都能明显地表露出来,具有强烈的特性,以一景之长统揽全局,不仅成为吸引视线的中心,也可成为城市的象征。美国纽约高达417m,110层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塔[1]是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上最高的建筑,整个纽约市总体环境中占有统领地位。坐船前往纽约港时,数十海里之外就可见到这高高挺拔的白色建筑屹立在蓝蓝的海平面上。它已经成了纽约市的象征,具有标志性。其实这种标志性建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城市的象征也会转移。
3.1 城乡一体化最终完成
1898年,埃比尼泽・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了一系
列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张:城乡一体,城市象任何有机体一样不宜无限制膨胀等。
6 结语
要达到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形成最佳结合就是要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使建筑高效低能,符合生态规律,使之成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建筑的各部组织达到最有机的配合,切实改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建筑更加人性化,成为人类栖息最理想的物质外延。参考文献:[1]霍 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彭晓彤,林 晨,沈捷攀.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热过程及热工
[1,2]
5 高层的社会意义设计[J].工业建筑,2006(6):36237.
1)节约城市用地和市政建设方面的投资。2)缩短交通联系[4]余 念,张 乐.现代高层建筑的智能化与生态化趋势[J].四路线。3)改善城市环境质量。4)经济效益高。5)社会效益好。川建筑,1998(11):66278.6)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
Coordinationofhigh2risebuildingandurbanenvironment
TAOYan
Abstract:Fromfouraspects:socialenvironment,naturalenvironment,cityimageandsocialmeaningsrelationshipsofthembetweenhigh2risebuildingsarediscussed.Baseduponthisthecombinationofhigh2risebuildingwithurbanenvironmentisanalyzed.Intheendthenecessitytocarryoutecologicaldesignofhigh2risebuildingispresented.
Keywords:high2risebuilding,socialenvironment,naturalenvironment,cityimage,ecologicaldesign
收稿日期:2006211215
作者简介:黄 敏(19732),男,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长沙吉佳城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 410016
・56・
第33卷第11期
山2007年4月
西建筑
城市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分散—集聚—分散。
人类从原始狩猎社会开始,便由单一个体走向群居;后聚集于城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对城市的居住、卫生、环境、交通等方面造成巨大的负担与压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可以实现远距离、大容量、即时迅速的交流与交换。远离都市、拥有宜人环境的小城镇与乡村日益受到“白领阶层”的青睐“,在家工作时代”来临。同时,许多产业及部门,将逐渐由大城市向小城镇及乡村转移。大城市将被更加密集的城镇群网所代替,与乡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两者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虽然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规模仍将会不断扩大,但城市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由分散到集中,到高度集聚与发展,然后是更高层次的疏散,这是生产力与科技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得人们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及附近区域。居住小区将同时具有居住、工作、休憩三大功能,对于未来人们而言,居住小区将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地域,同时网络将家庭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等公共活动引入家庭。人们将比以往更少地依赖于地域、交通,居住地区的选择将较少地考虑学校、医院、商场的远近,绝大部分的公共服务可直接在家庭或居住区(小区)内获得,居住区(小区)的自身服务功能以及内部凝聚力增强,相对以往将更加完整独立。
居住区(小区)也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用地结构、各项结构所占比例均将发生变化。其中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的比例将显著提升。
3.5 城市交通日趋复杂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其所产生的城市变革,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城市交通上,城乡一体化、CBD衰退、居住区独立化等都将对城市的交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城市的交通量也可划分为四种:基于工作的交通量、基于教育的交通量、基于生活的交通量、基于交往的交通量。基于工作的、基于教育的交通量,由于“在家工作”、“远程教育”的未来实现,呈锐减趋势;基于生活的交通量,其趋势并不明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购物方式将与网上购物方式并存;基于交往的交通量,则将呈上升趋势,在周末、节假日,基于交往娱乐的交通量将激增。
轻轨、地铁、短途铁路等大型公共交通将由于交通量的“钟摆式”加剧而陷入困境。一方面,日常的基于工作教育的交通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周末、节假日基于交往娱乐的交通量猛增,这将使得现在许多城市以“日”为周期的“钟摆”改为以“周”为周期的“钟摆”。停车也出现同样的“钟摆”问题,即中心区的停车位平日大量空置,严重剩余,但周末、节假日则严重不足,停车场管理更加困难。
3.2 CBD(中央商务区)衰退
CBD集中了城市最大、最多的金融、贸易、办公、商业零售机
构,由于其独特的集聚性促进信息流、金融流、物货流的充分交融,以及其特殊的中心地域优势,以此带动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CBD的发展存在着地产价格昂贵、交通混乱、环境恶化等严重的先天不足。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CBD的传统优势受到猛烈的冲击,因而其弊端就益显突出。信息流、金融流、物质流的充分交汇完全可以不再依赖于产业、机构、用地的高集聚。CBD对于信息及其相关产业,包括部分办公机构,失去了充分的吸引力。全球大公司、各金融机构不再过分依赖于CBD的地域特性。网上购物成为CBD内传统大商场、服务中心的有力竞争对手。
信息网络的不完善以及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工作习惯,将使得CBD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甚至发展,但从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经济规律而言,CBD的衰退不可避免。
3.3 城市传统文化更受重视
网络正迅猛地扩展自己的领域,不久将渗透至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领域,城市的传统文化受到猛烈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略加剧,但是各国具有自身的悠久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是其他民族或城市所不具有的独特一面。因此,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本民族文化不受侵害。
就城市而言,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往往体现城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地域的独特性,城市居民往往对之产生亲切感、认同感。人类是群体性动物,其具有社会性,具有渴望交往的生理、心理需求,工作、学习中交往的减少,势必增加闲余时间的公众活动,人们将对城市广场等文化设施要求空前强烈。因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城市居民的心理慰藉。
4 结语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城市出现巨大变革之际,城市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在城市向小城镇、乡村转移过程中,无限制地占用良田、生态林地,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2)遵循经济规律,思考城市中CBD的规模与效益问题。3)重视城市历史传统文脉、传统街区、传统景观的保存与保护。4)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同时认真对待其“钟摆式”特征加剧的可能性,寻求较妥善的办法,缓解日益尖锐的交通问题。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沙利文・特雷纳.信息高速公路透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金 哲,邓志伟.21世纪世界预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
[3]吴志强.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J].城市规划汇刊,1998(4):29230.
[4][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4 居住小区更完整独立
信息高速公路将许多人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在家工作”,使
Urbanchangeinnetworkinformationage
HUANGMin
Abstract:ThefollowingpaperintroducestheoriginofInternetanditsconstructioninvariouscountries,studiestheeconomicdevelopmentinthefuture,discussesintendingurbanchangeinnetworkinformationage,andproposestheproblemsshouldbenoticedbycityplanningontheoccasionofgreatchangeofcityalongwithhigh2speeddevelopmentofnetworkinformation,whichhasreferentialmeaningforthecompilationofcityplanning.
Keywords:urbanchange,network,information,residentialdistric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