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来源:意榕旅游网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所谓“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在“优化作业设计”原则上,要把握三个“度”

1.数量限度。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迫于压力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采取消极应付的方法,导致效能低下;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2.时间跨度。这里有两层含义:(1)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学过、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2)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暨不能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马虎应付,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点拨而时过境迁。

3.难易程度。作业留得太深、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自信心丧失;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在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上,要体现三个“注重” 1.笔答式作业要注重于巩固基础。

(1)必须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应把主要的作业量放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2)必须突出基本技能的提高。要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些作业训练之中不自觉地接受训练,进行潜移默化。

(3)必须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大量的新知识和信息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从接收到被掌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只有熟练掌握了概念,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掌握知识。 2.课堂作业应注重感性新知。课堂书面作业训练,既是教学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作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要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而获得完整的感情认识,提高教学整体效益。因此,适当增加课堂书面作业的时间和数量,可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3.课外作业要注重知识的拓展。

(1)启发性。我们要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认识,启发学生不断掌握新知,促成新旧知识不断地交互作用,使认识结构不断扩展。

(2)要有综合性。要变单纯的书面作业为书面与口头并举,变单纯的课外作业为课内、课外作业并行。

(3)要有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大量单一形式重复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降低了作业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要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穿插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尝试

1.全面型作业

(1)精心筛选,作业质量化。学生的数学作业不能单纯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考虑作业的质量。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只有教师深入“题海”精选数学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作业资源,才能使学生脱离“题海”,确保作业的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选择,作业个性化。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快慰,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是人健康发展的起点。

(3)题型穿插,作业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充实。

(4)师生评促,作业互动化。①充分利用作业桥梁,开通“信息相通”栏目,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②教师与学生一同做作业,题目主要来自学生,真正构建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园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2.生活型作业。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1)实践型作业。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调研型作业。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