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等边三角形ABC,在A、B两点放等量异种点电荷,已知A、B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别为E、φ,则C点的场强和电势分别为( )
A.
1E、φ 8B.
1E、φ 4C.
11E、φ 84D.
11E、φ 442、如图所示,上表面粗糙、倾角θ=37的斜面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体上。现给斜面体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发现无论F多大,物块均能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则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4
3
B.4 3C.
3 4
D.3 43、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升国旗仪式代表了我国的形象,象征着我国蒸蒸日上天安门广场国旗杆高度为32.6米,而升国旗的高度为28.3米;升国旗时间与北京地区太阳初升的时间是一致的,升旗过程是127秒,已知国旗重量不可忽略,关于天安门的升国旗仪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擎旗手在国歌刚刚奏响时,要使国旗在升起初始时,旗面在空中瞬间展开为一平面,必须尽力水平向右甩出手中所握旗面
B.国旗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可能小于0.2m/s
C.当国旗匀速上升时,如果水平风力大于国旗的重量,则国旗可以在空中完全展开为一个平面
D.当国旗匀速上升时,如果水平风力等于国旗的重量,则固定国旗的绳子对国旗的作用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45度
4、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某静电场中的等差等势线,实线为某带电粒子在该静电场中运动的轨迹,a、b、c为粒子的运动轨迹与等势线的交点,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比在b点的加速度大 B.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C.粒子在a点和在c点时速度相同
D.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时的电势能大
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6、以开发核聚变能源为目的,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核聚变反应的是( )
144171A.7N2He8O1H
B.2HeD.
2359242713Al30151P0n
2341C.1H1H2He0n 1891U0n14456Ba36Kr30n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速大小为v=0.6m/s,此时波刚好传到0.24m的位置,P为0.60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0.6s传播到P点
B.刚传播到P点时P点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C.从t=0时刻到刚传播到P点过程中O点的路程为30cm D.0.18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5sin(5πtπ)cm 28、如图,MN和PQ是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L,导轨弯曲部分光滑,平直部分粗糙,固定在水平面上,右端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平直部分导轨左边区域有宽度为d、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从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到达磁场右边界处恰好停止.己知金属棒与平直部分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则金属棒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 ) (重力加速度为g)
A.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 B.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mgh C.金属棒产生的电热为
1mg(h-d) 22ghB2L2dD.金属棒运动的时间为 -g2Rmg9、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若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
A.动能损失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
B.动能损失了2mgH D.机械能损失了mgH
1mgH 2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mgsin;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滑块动能Ek、势能Ep、机械能E随时间t、位移s关系的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源电动势和电路内、外电压关系的实验装置。电池的两极A、B与电压表V2相连,位于两个电极内侧的探针a、b与电压表V1相连,R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置于电池内
的挡板向上移动可以使内阻减小。当电阻R的滑臂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2的示数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不变,将挡板向上移动,则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量ΔU1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ΔI的比值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12分)某实验小组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选用的实 验器材如下: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A1(0~200 μA,内阻为500 Ω) C.电流表 A2(0~0.6 A,内阻约为 0.3 Ω) D.电压表 V(0~15 V,内阻约为 5 kΩ) E.电阻箱 R(0~9999.9 Ω) F.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1 Ω) G.滑动变阻器 R′(0~10 Ω) H.开关、导线若干
(1)该小组在选择器材时,放弃使用电压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改装成一量程为 2 V 的电压表,并设计了如 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流表 a 为___________ (选填“A1”或“A2”),电阻箱 R 的阻值为___________Ω。
I2 的多组数据,(3)闭合开关, 在坐标纸上描绘出 I1-I2 图线如图乙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两电流表的示数 I1、根据描绘出的图线,可得所测 干电池的电动势 E=_____V,内阻 r=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
步骤。
13.(10分)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侧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cm,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将开关K关闭,已知大气压强p0=75.0cmHg.
(1)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2)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14.(16分)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两波源S1、S2分别位于x轴上x1 =0、x2=14m处,质点P位于x 轴上xp=4m处,T=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由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振动周期均为T=0. 1s,波长均为4m,波源Sl的振幅为A1 =4cm,波源S2的振幅为A3=6cm,求: (i)求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多少?
( ii)从t=0至t=0. 35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15.(12分)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
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细圆管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L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F.改变BC间距离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F-L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g取11m/s2),试求: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1.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题分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L,A、B两点的电荷量大小为Q,A、B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E2kQ8kQ2L2L ()2kQ1cos60E 2L8C点的电场强度为
EC2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则有
C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B 【解题分析】
当F=0时,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可知
mgsinmgcos
得
tan
即
当F特别大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将加速度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
34fmgsinmacos
垂直斜面方向
Nmgcosmasin
又fN,由于F可以取无穷大,加速度无穷大,所以以上各式中的mgsin和mgcos可忽略,联立解得
14= tan343综合分析得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D 【解题分析】
A.若用水平向右甩出手中所握旗面,则手给旗子水平方向的力,因为旗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方向的力和重力无法平衡,则旗面在空中瞬间无法展开为一平面,故A错误;
B.若旗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小于0.2m/s,则在127s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0.2×127m=25.4m<28.3m 故B错误;
C.国旗匀速上升,说明国旗受力平衡,此时旗面受重力、水平风力、绳子的作用力,无论水平风力多大都无法和竖直方向的重力平衡,则国旗不可以在空中完全展开为一个平面,故C错误;
D.国旗匀速上升,说明国旗受力平衡,如果水平风力等于国旗的重量,则水平风力和重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则固定国旗的绳子对国旗的作用力应与水平风力和重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则固定国旗的绳子对国旗的作用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45°,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题分析】
由等势面的疏密可知电场强度的大小,由FEq可知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曲线的弯曲方向可知粒子的受力方向,进而判断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粒子在a点动能与粒子在b点动能之间的关系。由动能定理可知BC两点的间的电势能的变化。本题中解题的关键在于曲线的弯曲方向的判断,应掌握根据弯曲方向判断受力方向的方法。 【题目详解】
A.因a点处的等势面密集,故a点的电场强度大,故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b点受到的电场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比在b点的加速度大,故A正确;
B.由粒子运动的轨迹弯曲的方向可知,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右侧,则从a到b电场力做正功,粒子动能增大,故B错误;
C.速度是矢量,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由图可知,粒子在a点和在c点时速度方向不相同,故C错误;
D.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右侧,则从b到c电场力做负功,粒子的电势能增大,所以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时的电势能小,故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中告诉的是等势面,很多同学由于思维定势当成了电场线从而出现错解。 5、C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设物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若F>mgsinθ,则物体有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f的方向应沿斜面向下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有F1mgsinf----①;若F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这就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由此可知:核反应方程 2141H31H2He0n 是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A. 14741N2He178O1H,是原子核的人工核转变,故A错误; 4B. 2He2713Al30151P0n,是原子核的人工核转变,故B错误; 2341C. 1H1H2He0n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235921891U0n14456Ba36Kr30n属于裂变反应,故D错误。 D.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C 【解题分析】 A.简谐横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为 tx0.60.24s0.6s v0.6故A正确; B.根据同侧法可知,t0时刻0.24m的位置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是向下,所以刚传播到P点时P点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波长为 0.24m 简谐横波的周期为 Tv0.4s 所以有 3t0.6sT 2从t0时刻到刚传播到P点过程中O点的路程为 3S4A30cm 2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振幅为 A5cm 角速度为 25rad/s Tt0时刻0.18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5cm,所以0.18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5sin(5t)cm 2故D错误; 故选AC。 8、CD 【解题分析】 根据功能关系知,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金属棒以及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之和,故A错误.设金属棒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W.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d-W=0,得 W=mg(h-μd),故B错误.电路中产生的总 1mg(h-μd),故C正确.金属棒在下滑过程中,其机械能守恒,21BLd ;根据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02,得v02gh.金属棒经过磁场通过某界面的电量为q22R2R的焦耳热Q=W= mg(h-μd),则属棒产生的电热为 2ghB2L2d ,选项D正确;故选CD. 量定理:BILtmgdt0mv0 ,其中qIt ,解得t-g2Rmg9、BD 【解题分析】 AB.已知物体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g,由动能定理得:动能损失等于物体克服合外力做功为 EkW合F合H1mg2H2mgH sin30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CD.设摩擦力的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fmamg 得 f0.5mg 则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f2H0.5mg2HmgH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机械能损失mgH,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CD 【解题分析】 A、滑块向上滑动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sv0t12at,由此可知位移s与时间成二次关系,由Q=fs可知,A错; 2B、根据动能定理,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减小量,图像B应为曲线,B错; C、物体的位移与高度是线性关系,重力势能Ep=mgh,故Ep-s图象是直线,故C正确; D、物体运动过程中,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故相当于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总量不变,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变小 不变 【解题分析】 [1]根据题意,电压表V1测量是电源的内电压,电压表V2测量是路端电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 Rr可知,当电阻R的滑臂向左移动时外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由: U内Ir 可知内电压变大,故电压表2的示数变小; [2]因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内外电路之和,故电压表1和电压表2的示数之和不变;若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不变,将挡板向上移动,则电源的内电阻将减小,根据 UEIr 结合数学推理可知: rU I所以电压表1的示数变化量U与电流表示数变化量I的比值大小等于电源的内阻,由于挡板向上运动时,液体的横截面积变大,根据电阻定律: RL S可知内电阻减小,故比值变小。 12、量程太大,测量误差大 A1 9500 1.48 0.7~0.8均可 【解题分析】 (1)[1].由于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只有1.5V,而电压表量程为15.0V,则量程太大,测量误差大,所以不能使用电压表; (2)[2][3].改装电压表时应选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故电流表a选用A1;根据改装原理可知: RU2rA15009500; Ig200106(3)[4].根据改装原理可知,电压表测量的路端电压为:U=10000I1;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10000I1=E-I2(r+R0); 根据图象可知: E=1.48V; [5].图象的斜率表示内阻,故有: rR0故有: r=0.8Ω 1.480.601.8 0.50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12.0cm;(2)13.2cm 【解题分析】 (1)以cmHg为压强单位.设A侧空气柱长度l=10.0cm时压强为p,当两侧的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cm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1,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有: pl=p1l1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p0+h ② 打开开关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p0,而A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B、A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着减小,直至B侧水银面低于A侧水银面h1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1=p0﹣h1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l1=12cm ④ (2)当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2,压强为P2,由玻意耳定律,有: pl=p2l2⑤ 由力学平衡条件有: p2=p0⑥ 联立②⑤⑥式,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l2=10.4cm ⑦ 设注入水银在管内的长度为△h,依题意,有: △h=2(l1﹣l2)+h1⑧ 联立④⑦⑧式,并代入题目数据,有: △h=13.2cm 14、 (i)40m/s( ii)32cm 【解题分析】 (i)由λvT4m可得:v=40m/s; (ii)S1波传到P点,历时t1S1PSP0.1s,S2波传到P点,历时t220.25s vv因此当S2波传到P点处,S1波已使P点振动了Δtt2t10.15s, '其路程x16A124cm,且振动方向向下; S2波传到P点时,振动方向向上,P为减弱点,叠加后振幅AA2A12cm '在t=0.35s时,合振动使P点振动一个周期,其路程x24A8cm ''故在t=0.35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x2x124cm8cm32cm 15、⑴vD=6m/s;⑵m=1.2kg,r=1.4m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⑴设小球经过D点时的速度为vD,小球从D点离开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在水平方向上为匀速运动,有:x=vDt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vD=x12gt① 2g=6m/s 2h2vD⑵设小球的质量为m,圆轨道的半径为r,在D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D+mg=m③ r2vA在A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mg=m④ r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g(2r+L)=由③④⑤式联立解得:ΔF=FA-FD=2mg 1212mvD-mvA⑤ 22L+6mg r即ΔF与L呈一次函数关系,对照ΔF-L图象可知,其纵截距为:b=6mg=12N ⑥ 其斜率为:k= 2mg=11N/m ⑦ r由⑥⑦式联立解得:m=1.2kg,r=1.4m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对图象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偏高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