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何建崎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1期
[摘要]分析了湖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电商人才引入和培养体系,建立适合农村的电商模式,推进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发挥政府的扶持与监管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湖南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湖南是我国农产品的主产区,农产品十分丰富,作为农业部电子商务试点省份,湖南农村电商发展将在湖南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10年来,湖南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兴起,随着湖南省“乡乡有网站”工程、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国家鲜活农产品和农资电子商务试点等项目的实施,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南农村电商服务主要分为农产品电商服务和农资进农家电商服务两类。 农产品电商服务从农户、企业、政府和地域等角度有很多种模式分类,如根据交易对象和交易主体的组织方式,可分为P2C2B、B2B、P2G2B等模式;根据服务对象,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主要有农户信息服务模式、企业信息服务模式、个人零售服务模式等。湖南农资电商服务主要有专业型、自营型和综合型等模式。 2 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 2.1 交易增长迅猛,发展势头强劲
2016年,湖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76.6亿元,同比增长40.81%。其中,全省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00亿元,农村电商交易发展迅猛。 2.2 体系建设加快,产业注入活力
2016年湖南新增7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达15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省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83个,覆盖率达86%;乡镇服务中心216个,村级站点2500个;物流配送网络覆盖了全省86%的行政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产品发展快速,农户实现增收
以电商平台为基础,以县乡村服务点为依托,农村电商发展拓宽了农副产品的市场范围,实现了农资采购、农产品进城、交易、金融、物流等多维度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农户实现了增收。
2.4 参与热情高涨,产业规模扩大
随着电商采购与营销体系的发展,湖南县域农户及涉农企业参与电商交易的积极性高涨,在缓解农副产品滞销的同时增加了农村产业经济的规模。 2.5 开展电商扶贫,行动成效显著
湖南省制定相关政策,争取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资金和安排电商扶贫专项资金,完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落地运营模式。2016年,在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中,全省建立1000多个村级服务站,在全省农村电商交易额中,51个贫困县占四成以上。 3 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薄弱
截至2016年底,湖南省互联网普及率为44.4%,农村光纤接通比例不足70%,部分农村地区位置偏僻,网络信号不稳,难以适应电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部分农村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机构,干部对计算机网络缺乏认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产品种植带有盲目性,有待加强电子商务科学普及教育。 3.2 缺乏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
一方面,湖南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形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西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闭塞,物流网络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物流成本过高,农产品进城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和不完善,增加了农村生鲜产品直配难度。 3.3 缺乏完善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乡镇农村懂网络、熟悉电商技能的人才较少,教育领域对于电商人才的培养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县域电商市场的薪资待遇、经济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劣势还难以吸引电商专业人才,本地人才培养存在着周期性问题,农村电商人才匮乏成为突出难题,需要完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3.4 电商发展模式缺乏科学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湖南县域农村在选择电商发展模式上存在盲从性,发展模式模糊,许多电商企业完全依赖知名平台,在电商平台线上的产品结构及产业链条短,同质化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政府在电商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上缺乏有力引导和科学规划。 3.5 缺乏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现阶段,电商平台上的许多农产品是农户自己生产、粗加工和销售,缺乏质量标准认证,低价商品竞争充斥市场,而现有专业检测部门的工作和检测仪器相对滞后,难以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化。县域农村电商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上不擅于品牌包装与设计,在电商平台线上的产品雷同,缺乏品牌宣传、建设与推广。 4 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通信、光纤向农村全覆盖;制定适合的费用标准,推进农村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的普及;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机制;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户的电商意识。
另一方面,建立全面高效的农村物流网络配送体系。不仅要改善配送网络和乡村道路交通,还要鼓励各乡政府自建或引进第三方物流在乡村设置配送站,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粮食、生猪、土特产、水产品等农副产品聚集带,规划完善集散批发市场,鼓励和促进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的发展。
4.2 建立电商人才引入和培养体系
人才是推动农村电商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第一,政府要在贫困农区为农户提供免费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第二,依托阿里研究院等电商平台,组织农村过剩产业人员参加培训,培养后备人员;第三,依托湖南省内高职院校,鼓励农村生源毕业生回乡创业和就业,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第四,选拔优秀干部与电商企业进行“一帮一”,发挥其电商知识和技术上的优势。 4.3 建立适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电商多元主体应在“互联网+”的思维下进行模式创新。第一,依托知名电商平台,以“一县一站、一村一社”模式实现农村商贸电商化;第二,建立“基地+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配电商模式,实现基地与采购产销网络对接和农产品社区直供;第三,建立基于智慧农业的产品营销电商模式,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和农村日常消费品供需问题;第四,建立“放心农资进农家”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模式,建好农资网上销售平台、电商服务和监控体系;第五,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型电商模式,整合和共享涉农电子政务、涉农电子商务和农村生活综合信息。 4.4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与特色品牌化建设
质量分级、包装规格和品牌管理标准是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先决条件,需要严把检测质量关。政府应引导涉农单位提升品牌意识,创立区域电商品牌,鼓励电商企业申请商标和产品专利,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集群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的电商营销战略,促进农村电商品牌化发展。
4.5 发挥政府的扶持与监管职能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电商法规,确保法律保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加大农村电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软硬基础环境;在人才引进、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授信、贷款、简化手续等方面提供融资支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创业咨询、技术辅导等公共服务工作;鼓励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湖南农村电商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建崎.构建“一带一部”战略下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体系[J].全国商情,2016(6):26-27.
[2] 李明贤.洞庭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 胡心宇,陕勇.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2014(23):75-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