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设计策略研究
曹国平,张雯娟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1)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地下空间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制定相对应 的开发条例和规范,同时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有机结合配置发展地下设施,对于城市空间立体方向发展有着深远的意 义。阐述城市空间有机结合配置的研究及思考,同时表达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设计策略的一些参考思路,以期为 地下空间长远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环境;城市地下空间;有机结合配置;开发原則0
引言
随着全世界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口增长及时代发展,人们 都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 空间也在不断缩减。截至2019年4月,全世界人口已超过 75.5亿,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一半。预计2050年全球 总人口将达90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将达到70%。我国作 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总量、城镇人口数量及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均在迅速扩张(见图1,2)。面对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城市空间的宜居性面对严重挑战。城市 地上空间开发利用已然无法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一 二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如何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开发 利用地下空间对城市开发建设尤其重要。合理开发利用城市 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地下空间之 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 城市整体同步发展、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对推 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善城市环境、建设 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CM3 2016 2D17 2018
时间/年
图1 2010—2018年我国人口总量统计
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用相对较为成熟 (包括地铁、隧道、地下管廊、人防工程及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 开发等)。以杭州为例,近年来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人 高峰期,仅2018年就重点推进31个重点区域、78个开发项 目、27个大型综合体以及11个地块联建成片开发试点,新增 500万m3地下空间,其中包括结建式地下空间及单建式地下 空间。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针
[作者简介]曹国平,工程师,E-nail: caogp@
chinacuc.com
linmff 宅一 148
79 298.射 号3 137
662
80 000 50586
v 70 000
%/60 000
«:ElS! 50 000
H54Q毅
〇 40 000
2鸪
Y5
-K»n
I5o
M 30 000
20 000 Y4.洛41班 10 000
16辑
令、子 ◊
夺、、子、令◊子、令、
i
时间/年
...... 人口教Si (万人〉---------槭》人口占总人口比癮
图2 2010—2018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统计
对一二线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本文阐述对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及设计策略的理解,以期为地下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提 供参考建议。1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
一二线人多地少的城市发展现状导致了城市建造向被动 的立体化方向发展,由于城市天然具有立体化开发的特征,如 何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多 年来困扰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高密度城市的主城区及商场周边经常会出现“交通难” 及“行车难”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地下空间规划不合理或未考 虑立体化整体规划造成的,若要缓解这一现象,需有立体化方 向发展思路。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配置机理能缓解
原有粗放的发展模式,更加集约、合理、高效地解决高密度城 市的常见问题(见图3)。
理解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的原理,结合地上空 间的功能发展合适的地下设施,使城市空间功能适时做到相
互补充、互为协调,形成有机的城市功能体系。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有中长期规划,在城市地下空间 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分段实施达到中长期目标,一旦缺少城市 空间的统一规划,势必会造成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地下 管廊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管线搬迁等情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具有一定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现 状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地 下空间建设开发中应具有一定的优先原则(见图4)。
Technology
地上城市=“城市活动场所(Place for Urban Activities)”
承载各种“城市活动”的场所
诸功能的收容
人、物体、事物相互交汇的共享空间=“公共空间”
承载着支撑日常的多样化活动
是到该区域来访的人们的共享空间,逗留场所
公共交通枢纽:公交车 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由空中连廊构成的步行网络
支撑生活的基础
停车场、地下车道 缓解地上道路的拥堵
行人的主楼层/商业空间
通过地下步道,连接车站-地下空间-地块公共交通枢纽:地铁站 输送来街者及通勤者
地下城市=“城市/生活基础设施(Urban/Life Infrastructure)” 支撑地面的“城市活动”广生活”及“日常营生”的基础设施
图3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配置
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正式运营的地铁线路有3条,共计 117.6km0 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计划运营16条地铁线路,共 计539km。2018年年底在建地铁389.9km,目前在建地铁 221.91cm;2018年下半年开工7条地铁线路,共计168km。机 场快速线路全长31.5km于2019年开工。可见,杭州对城市开 发地下空间的足够重视。杭州在地铁建设上的发展空间十分 巨大,与地铁站相配套的地下设施建设也将进人一个峰值,包
1) 地下-3m以内空间范围,市政管线具有优先级。2)
括地下商业及地上交通的连接。在杭州现有的地下综合体中
部分地区开发体量较大,交通错综复杂,局部规划要求较髙, 地下-3 ~-10m空间范围,地下步行道路、地下车行道
不仅对于杭州,对国内其他类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
路、地下商业设施及地下辅助配套设施具有优先级。
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3) 地下-10 ~ -30m空间范围,地铁建设具有优先级。
杭州市著名的风景旅游景区,在建筑设计中保留着传统、
4) -30m以下空间范围,地下道路建设具有优先级,-30m
重要的历史映象,同时拥有众多知名商贸中心(武林门、四季
以下空间范围保证开发未来地下空间的可能性。
青及西湖文化广场等)。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之前,虽然
城市的地下空间实际开发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
某些商业综合体在开发建设时均设有地下设施,但其体量较
及商业综合体的连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原则严格按照此原
小且较为独立,受到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影响,要充分发挥作用
则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如图5所示,地铁车站与地下步行道
相对较为困难。成熟的商业空间需具备以下特点:①商业形成
路、地下车行道路、地下商业设施及地下辅助配套设施等发生
规模,空间互联互通;②商业中心交通便捷、高效,便于客流疏
冲突,当出现时建议采取结合开发原则,开发的优先原则应当
散和聚集,步行系统安全、便捷。满足上述2点要求在空间资
适当明确,这样在整体的统一规划中才能更加具有现代化意
源方面需要大量的投人,然而这些区域发展趋于成熟,资源稀
义,给未来更多的可能。
缺,地上空间的开发建设十分有限且难以实施。所以特定区域
开发建设地下空间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应遵循的准则:地下空间的开发利 用以中心区改造为目的,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依托,充分融合现 有地下设施的开发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出具有一定规 模、影响力较强、高质量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依托地铁建设的新
图5
城市交通及商业综合体结合
布局成为一个功能布局更趋合理、空间利用更髙效、设施齐备、 环境宜人、形态有序、交通便捷、特色鲜明的城市与建筑一体化 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商业、商务中心区,使空间利用率得到 极大提升,商业经济也得到有效融合。
3功能空间与开发模式
近年来,城市的地下空间建设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如杭
州市地铁与其他二线城市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技术的升级
C8H -149
Technology
4布局理念与总体策略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理念要遵循空间资源开发建设的一
工。对于一二线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参考性的开发模式,在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中潜力十分巨大,在布局理念及总体策略上应及时跟上步伐,使地下空间更具有现代化及协调性,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地下空间是未来城市空间的主战场,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十三五”规划[EB/OL].https: //wenku.baidu.com/
定规律,同时考虑到现有城市格局。将地面规划视为地下空 间规划布局理念的基础,将地下空间资源和地上空间资源整 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总体规划时,综合考虑此区域整体空间 的功能性,有机整合未来空间与现有空间,在充分体现人与自 然互融的同时,保障整个有机整体空间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功能设计主要是各项功能构成要素关 系互相交织的有机整合,如地下办公、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娱 乐及地下配套等是一种整合城市空间状态的系统设计。总体 策略应把握在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发展定位(地下空间功能要 素构成),首要原则应遵循保证功能要素有机的整体性。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证。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的开发建设 中地下空间规模会日趋完善,现阶段我国在开发建设与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布局理念 及总体策略相一致、充分论证空间协调性是城市空间有机整 合的重要保证。5
结语
城市空间与地下空间有机结合配置构成有机的城市功能 体系,应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原则,建议采 取结合开发原则尽量避免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及管线迁移返
view/accb87e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3.html,
2016.
[2] 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
空间,1998(2) :69-74,126.[3]
罗颖,李蕾.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综合利用——
以中关村
东升科技园二期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4): 15-19.[4] 李春.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
大学,2007.[5]
王海滨.绿色生态建筑视域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J ].城市住宅,2019,26( 4): 20-22.
[6] 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
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7] 朱合华,骆晓,彭芳乐,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发展
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6): 12-17.
(上接第137页)4
结语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可操作 性、可实施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实现社会经 济转型发展和空间有机更新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型城镇化和乡 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历史性契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显得 尤为迫切。寿昌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以人为本”观念的实 践,是对当前中国小城镇环境整治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成 功的探索,希望能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国积极推广 起到弓丨领和借鉴意义,促进新的城乡人居空间构建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
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规
区的共生性保护研究—与文化,2016(6):169-171.
[3] 赵莹,李宝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4(3):8-11.
[4] 雷旭升.基于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的路径研究[J].
城市住宅,2019(7): 105-107.
[5] 李坤,李冰.美丽乡村传统风貌与环境整治提升规划研
究——
以北京大兴区赵县营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8,
以陕南汉阴县为例[J].建筑
25(6):23-29.[6]
杨保军.回归“人”之本意的新型城镇化[J].居业,2014
(10): 64-67.[7]
肖秋云,刘仁义.小城镇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初探[J].
划,2004,28(8) :54—59.[2]
张蕊,杨豪中,杜乐.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历史风貌
小城镇建设,2009(12 ): 94-96.
rama 宅-is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