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
青春期家庭教育———探析家长的角色定位
李
晗
【摘要】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应该明确他们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要做
知识传递者、言语交流者、行为管理者和成就激励者,以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期,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青春期【关键词
家长角色
家庭教育【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0)03-86-03
【中图分类号】G459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家庭教育来说,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在青春期时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从而导致了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变得相对困难。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迅猛,再加上学业、交际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加大,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必须针对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做好应对措施。正如著名教育家卢梭对青春期的描写“当海浪咆哮着直冲云天的时候,汹涌的激情宣示着剧变的来临……抓紧你的头盔,否则一切将不复存
。[1]因此,家长必须明确他们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在”
的角色定位,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并抓住这一发展的关键期,塑造他们的人格,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青春期的发育才会成熟,这是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生理上的重要阶段。此外,青少年的心理也会随着生理
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逐渐萌发性意识,自主性逐渐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喜欢进行社会交往,但是内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也不足,处于半幼稚的状态,情绪比较敏感。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程度很大,这对他们的知识累积、性格形成、身体发育、品格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青春期家长角色定位
(一)知识传递者
1.性知识的传递:避而不谈VS直面应对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在青春期面临同一性危机、都会与父母发生争吵、都会与异性坠入爱河,但是从本质上讲,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生理性过渡,最终发展到与成人发展水平相同的身体上的成熟。这意味着青少年的性特征将会在青春期显著呈现,所以向青少年传递性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家庭是给青少年普及性知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必须担负起科学传递性知识的责任。但是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找到与子女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的最佳方式,感到难以启齿,甚至达到了谈性色变的程度,长此以往十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北京、黑龙江、四川等地对两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6%的初中学生家长从来没有提过相关知识,6.36%的学生是通过低俗的成人小说
一、青少年青春期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又被称作心理上的断乳期,青春期的英文表达adolesence源于拉丁语adolescere,被译为“成长为成年人”[2],是青少年成长为成人的生理、心理的过渡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在经历青春期这一过渡期时,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以及社会性都处在过渡阶段。生理方面,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呈迅猛发展状态,从医学上讲,人身体的第二性特征出现之后,要经历
李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道德教育研究(大连116029)
86
JICHUJIAOYUYANJIU·李晗青春期家庭教育———探析家长的角色定位
和成人影视来认识性的。家长的避而不谈、含糊其辞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迷茫感,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青少年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作为青少年最亲近的人,理应担负起传递性知识的重任,必须抛弃传统的性教育观念和性教育方式,直面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家长应该提高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当前避而不谈、含糊其辞的性教育方式,使青少年明白性并不是羞于启齿的话题,并且要从性保护的角度出发,教导青少年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尊重他人,使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对待性。
2.道德知识传递:表里不一VS以身作则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著作《父母必读》中做出了这样的论述:“不要以为你们只有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时,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的举止、谈吐,你们怎样对待先进人物、敌人和朋友,怎样欢乐和发愁等这些都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3]也就是说,青少年每时每刻都受到父母各方面的影响,父母言行对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而言,更是有着深刻影响。在青春期,青少年的道德推理将变得更加原则化,他们注重判断某个行为或是某个现象是否得当。因此,倘若父母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原则,那么青少年便难以认同家长的行为,进而难以信服家长的教育。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忽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往往是一边告诫青少年不要这样做,一边却做了不让青少年做的事,这会让青少年认为,这些事情父母可以做,我自然也可以,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
2018年9月,《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正式出炉,报告中指出,超过两成的八年级学生都见到过或经常见到父母做出不良行为,包括不守诚信、不讲礼仪、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部分家长只知道对孩子提出各种道德行为要求,但是自己却没有做出表率,不能以身作则。报告表示,八年级学生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的不良行为越多,孩子将父母选为榜样的倾向性越低,但是四年级的孩子却没有这种表现。这说明,在青春期阶段,家长是否以身作则将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必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树立榜样,不能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二)言语交流者:喋喋不休VS恰到好处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超限效应,它主要指因刺激过多、过强或是刺激的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父母与青少年在进行交流时,如果过于唠叨、喋喋不
休,会更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实际上,父母唠叨早已在“儿童最反感的父母行为排行榜”名列前茅了,不少青少年都表示:“我知道他们说的是为了我好,但是有些话讲一遍就够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心里会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有部分青少年表示:“有时候我明明没有这么做,但是他们一直在说,我反而就要做给他们看了。”由此可见,父母的唠叨不仅不利于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反而容易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做出叛逆的行为。
如果父母唠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青少年就会失去倾听的耐心,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无动于衷,导致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极易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因此,父母要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言语交流者的角色,并对这一角色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喋喋不休、不停唠叨,避免产生超限效应,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三)行为管理者:严格约束VS疏通引导
就争吵问题而言,与其说是青少年和家长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争吵,不如说是针对这一类事件应该听谁的而进行争吵。仔细分析青春期初中生与父母发生争吵的案例可以发现,针对类似于作弊、抽烟、打架等涉及道德原则问题的事件时,初中生接受父母制定规则的概率比较高,但是在面对诸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弄什么样的发型这一类非原则性问题时,父母若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求他们严格遵照自己的意愿执行,他们则会做出强烈的反抗。这是因为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自主性不断加强,自我意识萌发,他们会将发型和衣物的选择这类行为视作“私人领
域”
,对涉及私人问题的争吵,青少年不会轻易地做出妥协。如果家长过于约束青少年的非原则性选择和行为,往往会激发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如果家长的管束过于严格,那么部分青少年可能会在父母面前隐瞒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那么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难度就会大幅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在进行青春期青少年的行为管理时,必须采用疏通引导的行为管理方式,在原则性问题不出错的前提下,给青少年适当的自我空间,家长和青少年可以就哪一类行为属于“私人领域”,哪一类行为是不可妥协的原则问题进行协商,尽可能减少因为琐碎事件而引发的争吵,把握青少年行为发展的大方向。
(四)成就激励者:外部刺激VS内部激励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只有在青春期人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这种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相较于儿童期,青春期时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做出的行为和选择对其人生、职业(下转第90页)
2020年2月·03
87
董洪英游戏材料流通:从玩扎染说起
”(互相看了看,嘟嘟先开口:“给丹丹穿。丹丹是文)外面的西西和洋洋看见文文和嘟文那个娃娃的名字
嘟给娃娃换衣服很有趣,也扮演“客人”的身份进来给另一个娃娃换衣服。很快,一条粉花裙子和一件蓝花背心分别穿在了两个娃娃身上。
观察与分析:当游戏区域内异常安静时,教师介入提出“娃娃睡醒了,衣服打湿了要换”,激发幼儿开拓游戏玩法。当文文和嘟嘟两人因选同一条裙子发生争执时,教师再次介入,引导她们把问题聚焦在:两人都喜欢同一条裙子,可不可以一起给娃娃穿呢?促使她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就这样一块块花布设计成服装后穿在了娃娃身上。
后续支持:花布的流通并未局限于此,幼儿还把扎染作品流通到了“梦想舞台”“迷你超市”“奇异花房”“开心茶园”……
助下不断解决着游戏中产生的新问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让一块小小的扎染花布发挥出了较大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围绕扎染花布开展的一系列区域活动都是在开放、丰富的环境中由幼儿的兴趣自然生成的,在活动中教师退位关注并巧妙鼓励幼儿实现游戏意图,并及时地梳理帮助幼儿找准问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扎染花布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扎染花布为主材料,在流通中发现和创造多样的玩法,并在教师的帮
(一)灵活策略,支持材料流通
不同活动区之间的材料流通,既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激发了活动兴趣,又促进了幼儿与幼儿及材料间的互动。地方特色区域幼儿的扎染花布在晾晒的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教师借此契机引导幼儿商议解
,进而流通决,将扎染馆的花布流通到“巧手工作坊”
到娃娃家,最终花布变成服装穿在了“娃娃”身上。
(二)持续观察与关注,助推幼儿学习
适时支持幼儿扩大流通空间,可以进一步发展游戏,帮助幼儿成长。幼儿将三个区域的材料进行流通组合后,俨然形成了一个服装加工使用流水线,即染布—设计制作—使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幼儿将扎染馆的花布流通到“开心茶园”“奇异花房”,将“巧手工作坊”制作的服装流通到“梦想舞台”“迷你超市”等其他区域。
总之,以幼儿的兴趣为导,教师适时退位、用心观察、正确回应与支持,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给幼儿留下更多探索与参与的空间,幼儿会如同绚丽多彩的扎染花布,呈现出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白杨
(上接第87页)
的影响更加明显。实际上,青少年
在青春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成就就是学业成就,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更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而影响青少年是否会取得成就、取得什么程度的成就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成就动机。通常来讲,家长对青少年的动机影响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给予外部奖励刺激,另一种是内部激励。[4]家长给予的外
能够刺激他们不断获得内部成就动机的家庭氛围,营造积极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青少年适当进行自主性发展,并针对他们取得的各种成就给予精神鼓励,促成青少年内部成就动机的不断养成。采用内部激励方式进行家庭教育,要求家长的行为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要注重但是不能过于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尤其是学习成绩,这样才能从内部对青少年的成就进行激励,使他们在学校拥有良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儿[M].方卿,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2]王海山,王续琨.教育·科学·社会———当代社会的大教育观[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3][苏]安·谢·马卡连柯.父母必读[M].耿济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英]劳伦斯·斯滕伯格.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M].第7版.戴俊毅,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部奖励刺激主要针对青少年的考试成绩,也就是学业
成就给予奖励,考得好就给予某种奖励,奖励内容包括金钱、物品等。相反,如果考得不好就给予某种惩罚,例如限制青少年的某种行为或剥夺某项权利。采用这种方式激励青少年提高学业成绩,青少年的成就动机更加倾向于一种外部的表现,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或是为了避免失去某种东西而做出行为,如果刺激物达不到他们的期望,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行为动机。
青少年成就的内部激励方式带来的效果则截然不同,利用内部激励方式能够使青少年拥有内部成就动机,内部成就动机包括渴望得到能力的提升、了解某种知识的欲望。因此,家长首先要为青少年创造一种
(责任编辑清雅)
90
JICHUJIAOYUYANJI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