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作业
工作记忆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文摘统计,关于工作记忆的文章,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年均仅二十余篇,增长为九十年代末的年均近二百篇,不断上升的论文数目说明了工作记忆成为认知心理学中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在阅读有关工作记忆研究历程及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归纳对工作记忆的结构定向观点、功能定向观点和内容定向观点等三种理解观点,以利于掌握和学习。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工作记忆研究早期, 巴德利和黑钦把工作记忆看作是一种资源有限的心理工作空间,从而奠定了结构定向的研究基础。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对工作记忆性质的讨论出现了一些变化,许多研究者从工作记忆的功能和内容角度界定工作记忆,出现了功能定向观和内容定向观。
(一) 结构定向观点
1974 年,巴德利和黑钦提出了著名的工作记忆模型。该模型假定工作记忆是一种容量有限的心理工作空间,该空间会在不同的加工和贮存任务上灵活地部署能量。他们关于工作记忆的三成分:即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路和视空模板。 模型奠定了结构定向的观念基础。结构定向观经常把工作记忆看作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地方”、“盒子”或贮存处。巴德利和洛基曾提到在最初的模型中,他们认为中央执行器也包含一个加工容量贮存处(pool) ,其作用是支持控制过程或提供递补性贮存。凯斯将工作记忆结构观引向了极致,他采用“工作记忆空间”说法提出了工作记忆的资源分配机制,认为工作记忆的整个空间可以灵活地分配成操作空间和短时贮存空间,工作记忆空间的容量等于前二者容量之和。
结构定向观引发了脑功能定位研究。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至80 年代,神经心理学家采用脑损伤研究思路考察了语音回路、视空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对应的脑区。90 年代以后,研究者更多采用无创脑功能成像技术,如ERP、PET、fMRI 等技术对正常人工作记忆子成分的脑定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视觉客体信息和视觉空间信息的工作记忆激活了各自独立的特殊脑区,语言材料的储存位于左侧半球,其中左侧顶叶下部参与语言材料的被动存储,而左侧额叶的腹外侧及额叶后部是语言材料的主动复述脑区;空间材料的脑功能区在右侧皮层,包括顶叶、运动前区背侧及额叶腹外侧;中央执行系统的脑功能区在双侧额叶背外侧及额叶前部。
以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果似乎证实了工作记忆内部三种结构成分的存在。但从逻辑推论理解,这些成果仅仅证实了工作记忆结构中存在三种成分,但不能说明这三种成分是仅有的。因此,2000 年以后,巴德利等把注意力转向新的工作记忆成分的探索,并提出一个新的成分———情境缓冲区。
(二) 功能定向观点
功能定向观认为工作记忆是复杂认知过程中与控制调节活动和主动维持任务信息有关的机制和加工过程。例如,巴德利和洛基强调工作记忆是当前状态下认知的一些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成分可以保证人类对短暂的环境信息进行心理表征和理解,并将这些短时间内体验到的信息保留在记忆中,以支持新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形成原理、建立联系,并按照当前的目标行动。扬和莱威斯认为工作记忆是执行任务过程中维持信息并为信息的建立和提取提供通路的计算机制。奥瑞利等把工作记忆定义为与主动维持和P或快速学习有关的控制过程,该控制过程是多个大脑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属性。
以上观点主要强调工作记忆是一个执行短时贮存和注意控制(执行控制) 的功能系统。
短时贮存表现为对新信息的暂时保持;注意控制(执行控制) 表现为对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反应倾向或心理过程进行抑制,对心理过程有选择地注意并在不同过程之间切换,对工作记忆中的表征进行编码和检验。工作记忆的功能属性尤其是执行控制功能是目前工作记忆领域研究的热点。米亚卡等最近提出工作记忆的执行控制过程还表现在三个方面: 任务定势转换、更新和抑制,即抑制最活跃的行动图式,选择另外的行动式加以替代。奥博奥尔等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础上提出,工作记忆除了发挥同时性贮存、加工和监控功能外,还具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表现为在不同要素间建立新关系,并把这种新关系整合进相应的结构之中。例如,视觉系统必须同时到达几个目标才能建立起几何关系,推理系统也必须同时接受几方面信息才能建构起新关系。
根据工作记忆的功能属性来认识工作记忆,有利于研究者更深刻地理解工作记忆与言语理解、与心算加工、与逻辑推理及流体智力等复杂认知过程的关系。
(三) 内容定向观点
劳维特等认为工作记忆是加工过程中被保持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整个陈述性记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工作记忆不是什么特殊的信息储藏室,它不过是那些高度激活的陈述性知识的结点。艾瑞克森和德拉内强调在最一般的水平上,工作记忆实质上只是储存在个体巨大长时记忆库中的极小的一部分知识、技能和信息,这部分内容影响着个体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行为和思维过程。由此看来,内容定向观强调工作记忆是长时记忆的激活部分,它包含着个体为完成当前任务所需要的所有选择性信息和程序。这一观点有利于将工作记忆研究指向揭示和理解多种日常活动的认知机制,因为日常活动主要是通过激活和提取长时记忆信息来维持的。
以上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工作记忆的基本性质,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结构定向观虽然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也在经受不断挑战,越来越多的研
究者倾向于从功能和内容角度来理解工作记忆。从功能来看,工作记忆是与认知加工过程捆绑在一起工作的过程,它本质上并不是“记忆”,而是控制与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系统。从内容来看,工作记忆是长时记忆中的激活部分。对工作记忆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导致了工作记忆研究重心的转移。在工作记忆研究早期,研究者主要从结构及其贮存功能来理解工作记忆,因而许多研究集中在语音环路和视空模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上,中央执行成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功能定向观点和内容定向观点的流行,与中央执行系统有关的执行控机制研究、与长时记忆激活有关的维持激活和抑制激活研究成为行为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焦点。在神经水平上,最近的神经影像研究正致力于揭示作为一个整体对工作记忆过程发生影响的复杂的、分布式的神经环路或系统,不再追求确定工作记忆在脑内的特殊定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