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治疗脑血栓过程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的功效。方法 90例脑血栓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Smax)以及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均减小,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的IMT及Smax变化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2、2.435, 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肝肾功能下降、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 并且可以对颈动脉斑块产生软化和缩小的作用, 有利于患者二级预防, 并且该药物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形成脑血栓, 在临床上针对脑血栓的治疗主要是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为主[1, 2]。此次研究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 分析和讨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脑血栓中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血脂方面的功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 经临床、影像学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其中男50例, 女40例, 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58.9±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5例。治疗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46~81岁, 平均年龄(59.6±7.1)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8.2±7.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内容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 服用非诺贝特胶囊(商品名:力平之, 法国利博福尼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691)300 mg/d控制血脂, 確保患者电解质平衡, 患者同时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819), 20 mg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3个月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 治疗前后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诊断, 主要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 颈动脉如果局部回声结构突出的管腔超过1.0 mm, 则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测量Smax以及IMT。在治疗前后借助全身的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患者TC、TG、LDL-C、HDL-C进行检测。

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IMT及Smax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IMT、Smax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IMT、Smax均减小,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的IMT及Smax变化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2、2.435, 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结束, 患者均接受肝肾功能检查, 两组患者无明显肝肾功能下降、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血栓在我国是常见危重疾病, 患者血液中各种栓塞流入脑动脉, 将血管阻塞, 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 脑组织软化坏死, 危害人体健康[3-5]。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栓的主要原因, 并且其严重度和脑血栓形成联系紧密。临床治疗脑血栓形成中必须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斑块有很多原因[6-9]。炎性反应能降低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斑块大小对于血栓的发生和发展影响较大。一旦血脂异常, TC、TG水平均会明显升高, 但HDL-C水平降低, 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对此, 减少脑血栓形成必须采取及时的抗炎治疗, 并调节血脂[10]。

本次研究中, 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max以及IMT均减小,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的IMT及Smax变化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肝肾功能下降、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 并且可以对颈动脉斑块产生软化和缩小的作用, 有利于患者二级预防, 并且该药物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Abdulai, Fallah, Tengbeh, 等. 补肾和脉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

效果及机制探讨. 天津医药, 2016, 44(2):185-187.

[2] 徐庶, 吴秋义, 郭刚, 等.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5(11):904-908.

[3] 曹红桂.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形成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9):1162-1164.

[4] 江秀龙, 张旭, 雷惠新, 等.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2):132-134.

[5] 李红云, 韩迪, 王乃东. 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07, 47(34):65-66.

[6] 贾宝山.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的影响. 中国处方药, 2016, 14(7):68.

[7] 彭日红, 佘军红, 阳洪.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 医药导报, 2012, 31(12):1561-1563.

[8] 周志鸿, 郭遂怀, 郑凤霞.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 31(13):50-52.

[9] 吴莉娟.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其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作用. 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8):1063-1065.

[10] 董秋艳, 樊丽娟, 白智华, 等.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28): 6814-68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