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法)模拟试卷1(题后

来源:意榕旅游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法)模拟试卷1 (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2007.42)

A.恒定刺激法 B.平均差误法 C.最小变化法 D.系列探索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恒定刺激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平均差误法也叫调整法,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最小变化法,也叫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最小差异法,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序列交替变化组成,且每次变化的数量是相等的。起点随机选择,直至被试反应发生变化为止。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2007.43)

A.-0.22 B.0.22 C.0.33 D.3

正确答案:C

解析:β=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β=0.11/0.33=0.33。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3. 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2008.33) A.史蒂文斯 B.费希纳 C.韦伯 D.冯特

正确答案:A

解析:史蒂文斯——幂定律,费希纳一对数定律。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4.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2008.34)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正确答案:D 解析: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上限指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下限则指递减系列最后一次非“-”到第一次“-”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5.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2008.36)

A.β增大,d’增大 B.β减小,d’不变 C.β增大,d’减小 D.两者均不变

正确答案:B

解析:奖惩会改变判断标准β,但不会影响辨别力d’。d’跟个体的主观感受性以及信噪的相对关系有关。增加对击中目标的奖励,会使报告标准更加宽松,即β减小。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6. 就测定方式而言,依据误差对阈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 )(2015.38)

A.极限法 B.恒定法 C.调整法

D.信号检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极限法、恒定刺激法为直接依据阈限定义的测量方法,而平均差误法则是依据误差阈限的间接测量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7. 实验的多次重复导致了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 )(2015.39)

A.练习效应 B.疲劳误差 C.习惯误差 D.期望误差

正确答案:B

解析:疲劳误差因实验多次,致使被试疲劳,使测得阈限偏高的一种效应;练习误差因多次实验,致使被试对刺激更加敏感,使测得阈限偏低的一种效应。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8. 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 )(2015.41) A.能计算出奖惩标准 B.能将信噪比进行分离

C.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D.能计算出信号和噪音的概率

正确答案:C 解析:与古典心理物理法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能够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9. 根据表中所列的信号检测论实验结果,可计算出d’真值为( )(2016.36)

A.-1.20 B.0.25 C.0.43 D.2.3

正确答案:D

解析:d’=Z击中-Z虚惊=ZSN-ZN=0.55-(-1.75)=2.30。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0. 对偶比较法通常用来制作( )(2017.48) A.顺序量表 B.称名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正确答案:A

解析: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1. 用极限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的阈限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的阈限值,则说明存在某种误差,这种误差是( )(2018.37)

A.习惯误差 B.期望误差 C.练习误差 D.疲劳误差

正确答案:A 解析:习惯误差:习惯误差是因为被试习惯于实验的刺激而过晚报告实验转

变了,造成递增过程中阈限偏高,递减过程中阈限偏低的现象。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2. 在感受性测定的实验中,特定刺激条件下由被试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而得出的虚报率和击中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2018.41)

A.回归曲线 B.渐进线 C.练习曲线 D.ROC曲线

正确答案:D

解析:ROC曲线,即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或等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的感受性相同.判断标准不同,左下边的点表示判断标准高、严。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3. 建立顺序量表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8.46) A.分段法 B.感觉等距法 C.等级排列法 D.差别阈限法

正确答案:C 解析: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是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等距量表的建立方法是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比例量表的建立方法是分段法与数量估汁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4. 依据费希纳定律制定的心理量表,采用的方法是( )(2019.35) A.数量估计法 B.绝对阈限法 C.差别阈限法 D.信号检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差别阈限法以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差别阈限法构建的心理物理量表符合以下规律:绝对阈限对应了心理物理量表的零点,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是心理物理量表的单位,心理物理量表的值由绝对阈限以上最小可觉差的总数决定。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都是运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心理量表。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5. 绝对阈限的可操作性定义是( ) A.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量

B.被试报告“若有若无的感觉”时的刺激大小 C.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D.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正确答案:C

解析: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AL)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6. 费希纳定律的公式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S为感觉量,K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

A.R=KlgS B.S=RlgK C.S=KlgR D.K=SlgR

正确答案:C

解析:费希纳定律:S=KlgR(S为感觉量,K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7. ROC曲线离对角线愈远,表示( ) A.被试辨别力愈强,d’的值就愈大 B.被试辨别力愈弱,d’的值就愈小 C.β值愈大 D.β值愈小

正确答案:A

解析:曲线的曲率反映d’大小,ROC曲线离偶然事件越远,辨别力越强,d’越大。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8. 在递增序列中,习惯误差会使测得的阈限值( )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习惯误差是因为被试习惯于实验的刺激而过晚报告实验转变了。造成递增过程中阈限偏高,递减过程中阈限偏低的现象。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19. 在递减序列中,由于期望误差会使测得的阈限值( )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解析:期望效应是对刺激的来临抱有期望,会过早地报告转变了。造成递增过程中阈限偏低,而递减过程中阈限偏高的现象。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0. 操作者特征曲线中,45。对角线代表辨别力为( ) A.-1 B.0 C.1 D.1.5

正确答案:B

解析:曲线的曲率反映d’大小,ROC曲线离偶然事件越远,辨别力越强,d’越大,45°对角线代表辨别力为0。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1. 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 )

A.不相等 B.相等 C.随机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恒定刺激法中,主试选取5~7个刺激,在实验中保持恒定不变。每种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测量绝对阈限不需要标准值,测量差别阈限需要一个标准值。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2. 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能够使被试在整个实验中可以保持高水平的积极性的实验方法是( )

A.最小变化法 B.恒定次数法 C.平均差误法 D.阶梯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平均差误法可以调动被试积极性,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其他两种。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3. 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被称为相对差别阈限,它还等价于( ) A.主观相等点 B.相等地带 C.韦伯比例 D.不肯定间距

正确答案:C 解析: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被称为相对差别阈限,它还等价于韦伯比

例I=△I/K。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4. 若要结果符合费希纳定律,最好运用哪种方法作图( ) A.数值估计法 B.感觉比例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费希纳定律P=KlgI,最好用差别阈限法作图。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多选题

25. 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的误差有( )(2007.73)

A.习惯误差 B.疲劳误差 C.练习误差 D.空间误差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最小变化法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即阈限的位置。其误差包含:期望误差、习惯误差、疲劳误差、练习误差。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6. 下列关于古典心理物理法说法正确的有( )(首都师范大学专硕,2018)

A.古典心理物理法的缺点是不能有效区分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因素 B.最小变化法测阈限时,只会产生习惯误差

C.恒定刺激法测阈限时,可能会产生期望误差,但没有习惯误差

D.平均差误法得到的结果不是一种真正的阈限值,但它与阈限有正相关

正确答案:A,D 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的缺点是不能有效区分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因素;最小变化法易产生期望误差、习惯误差、疲劳误差、练习误差;恒定刺激法主要存在练习和疲劳误差:平均差误法最不符合阈限的定义,只是一种估计值,与阈限有正相关。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7. 用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测量被试对线段长度的感受性,信号是52mm,噪音是50mm。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被试甲的d’值=2.77,β=0.35;被试乙的d’值=0.93,β=1.00。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华中师范大学学硕,2016)

A.被试甲的感受性高于被试乙

B.被试甲的判断标准比被试乙的宽松 C.被试乙的判断标准适中

D.被试甲和乙的感受性可以比较,而判断标准不能比较

正确答案:A,B,C

解析:β>1,说明被试的报告标准较严;β值接近或等于1,说明被试的报告标准不严也不松;β<1,说明被试的报告标准较宽松。辨别力指标d’,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d’越大,表示敏感性越高,d’越小,表示敏感性越低。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8. 恒定刺激法又称为( ) A.均误法 B.正误法 C.次数法 D.极限法

正确答案:B,C

解析:恒定刺激法又称为正误法、次数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29. 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有( ) A.直线内插法 B.最小二乘法 C.平均Z分数法 D.差别阈限法

正确答案:A,B,C

解析: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有直线内插法、最小二乘法、平均Z分数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30. 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有( ) A.差别阈限法 B.数量估计法 C.等级排列法 D.对偶比较法

正确答案:C,D

解析: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31. 可以被看做是信号检测论中的信号的有( ) A.“甲流”时期普通的发烧病人 B.收音机中的电台声音

C.军事雷达扫描到的不明船只 D.司机眼中横穿马路的行人

正确答案:B,C,D 解析:信号检测论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判断时,对不确定的情况作出某种决定的理论。收音机中的电台声音,军事雷达扫描到的不明船只,司机眼中横穿马路的行人可以被看做是信号检测论中的信号。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32. 下列关于信号检测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信号检测论能在被试的感受性与反应偏向之间做出区分 B.能够分析不同被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

C.能够分析操作成绩的下降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 D.可以根据所得资料的分析对实验安排进行改进

正确答案:A,B,C 解析: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反应倾向性、判断标准和感受性三个指标来反应。信号检测论能在被试的感受性与反应偏向之间做出区分,能够分析不同被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能够分析操作成绩的下降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33. ROC曲线能反映出( )

A.信号的既定概率对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B.不同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

C.判定标准对击中率与虚报率的影响 D.同一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正确答案:A,B,C,D

解析:(1)ROC曲线能反映出:先定概率对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影响,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变化,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d’。(2)ROC曲线的曲率由被试感受性和信号强度共同决定。(3)曲线上各点反映的感受性相同,判断标准不同,左下边的点表示判断标准高、严。(4)曲线反映d’大小,ROC曲线离偶然事件越远,辨别力越强,d’越大。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法

简答题

34. 针刺麻醉真地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正确答案:信号检测论:(1)针刺麻醉,即针灸镇痛说,用心理学的术语解释是指被试或患者由于接受了针灸处理而使得他们的痛阈提高的说法。(2)设计思想:使用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来测量针灸前后的d’和β的变化。(3)具体程序:采用被试内设计,针灸前后用枪式热辐射仪测量被试的痛觉感受方面的反应,并记录各个刺激值和被试相应的反应值。计算针灸前后的虚报率、击中率和由此得出的d’和β。对结果进行t检验,看针灸前后被试的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决策标准的变化情况。(4)结果分析:针灸前后,如果d’发生显著变化,由麻醉前的感受性灵敏到麻醉后变得不灵敏,说明针刺麻醉真地有效果;如果d’

不变,而只是β发生了变化,那么可知针灸镇痛说看到的只是主观因素对痛觉报告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心理物理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