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9年第6期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杨文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襄阳441000)
摘 要:从无砟轨道的施工情况入手,分析无砟CRTSⅠ轨道道床板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及裂缝的存在形式,从道床板混凝土配合比前期选配、原材料选择、现场施工及加强养护等环节提出减少道床板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关键词:双块式无砟轨道;裂缝;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213.3+4文献标志码:A新建的武汉至十堰铁路无砟轨道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的结构形式,管段双线总长33km,施工线路长,且施工时正处于夏季,天气炎热,混凝土失水快,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尤其是路基段落采用通长连续的结构,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工具轨变形产生的应力更大,更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开裂情况。本文对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混凝土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具体措施。
1 CRTSⅠ型双块式道床板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形式
1.1 CRTS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按照具体施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路基型和桥梁型(因管段内无隧道,本文未包含隧道内的型式),路基型外观为整体连续结构,不同日期施工的段落由销钉和预埋钢筋进行连接,一段路基内的无砟轨道为通长连续的形式。桥梁型无砟轨道为分块式设置。
1.2 无砟轨道的开裂形式
路基型无砟轨道为连续式设置,胶凝材料在硬化和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累计效应较大,当收缩产生的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就会造成开裂,而且这种开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因桥梁型无砟轨道为分块式结构,相对于路基型来说累计的收缩较少,无砟轨道开裂的主要部位可见图1。
图1 无砟轨道主要的开裂部位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CRTSⅠ型双块式道床板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开裂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温度
裂缝主要是混凝土水化产生热量导致的,因混凝土散热性差,表面的温度变化与芯部的不一致,形成内外温差。温差的形成与胶凝材料水化热的大小和外界气温变化有显著关系。
作者简介:杨文(1988—),男,本科,研究方向:高速铁路施工。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6-0076-02
2.2 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收缩的类型较多,其中引起混凝土开裂的主
要因素是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
(1)干燥收缩。干燥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养护停止后,在不饱和的空气中失去内部的毛细水、胶凝水和吸附水而发生长度或者体积的减少,是一种不可逆收缩。一般认为混凝土中自由水越多,可蒸发的水量越大,其干燥收缩就会越大。这个与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和混凝土入模时的坍落度有很大关系。
(2)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是道床板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纹的主要原因。道床板浇筑后较长时间内处于塑性阶段,且空气接触面大,高温大风等导致表层混凝土变硬收缩,当其强度不足以抵抗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时就会开裂。2.3 应力释放不及时
工具轨在混凝土初凝后就要开始进行应力释放,因为轨枕一般都在夜晚精调固定,而晚上温度较白天低,白天温度高,如果应力释放不及时,工具轨在高温下会产生热涨变形,带动轨枕轻微位移,造成新浇筑的混凝土开裂。
2.4 新老混凝土粘结不良
因轨枕为提前预制而成,且表面光滑,新浇筑的混凝土与轨枕的粘结本身就比较弱,当混凝土收缩超过粘结力就会产生裂缝。这是无砟轨道道床板产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
2.5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不良
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对道床板产生裂缝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单方用水量过大,不仅会导致很多干缩裂缝,而且在浇筑振捣的时候容易导致离析,面层存在浮浆层,在塑性阶段失水过大,产生开裂。2.6 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合适
混凝土凝结时间对裂缝的产生也会有一定影响。如果混凝土凝结时间过短,不利于现场施工;如果过长,就会使混凝土长期处于塑性阶段。白天气温升高以后,表层长时间失水稠化硬化,但是内部混凝土却处于塑性阶段,内外硬化不一致,表面收缩大,从而产生裂缝。2.7 工序不合理
在道床板施工时要做好前期策划,支承层施工完成最少1个月后才能进行道床板施工,从而避免上下层胶材差异大导致收缩不一致造成裂缝。2.8 反射裂缝
因道床板为上部结构,其下部有底座板或者支承层,底座板或者支承层上的裂缝在道床板浇筑后反应出来,因此在道床板浇筑前一定要将支承层或者底座板的裂缝处理完毕。
2019年第6期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工程技术与应用 |
·77·
3 减少裂缝的防治措施3.1 合理的施工组织施工组织要合理,支承层施工完成后1个月才能进行无砟轨道施工。3.2 优选原材料水泥选取水化热低的水泥;粉煤灰尽可能选取一级灰;砂碎石的含泥量要少;减水剂的减水率要高,且保坍性要好,与胶凝材料之间应具备良好的相容性;适量掺加引气剂,提高混凝土含气量。3.3 配合比选取
配合比的选取遵循“三低一高”的原则,即低胶凝材料、低水胶比、低坍落度及高含气量。胶凝材料不宜超过40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40,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不宜超过140mm,混凝土入模含气量不宜小于4%。3.4 试验段验证
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场外试验,不仅可以熟悉各工序的衔接配合,还可以对不同厂家的胶凝材料进行对比,选取实体开裂较少的胶凝材料作为正式施工时用的材料。
3.5 加强工序验收
加强各工序的验收,道床板施工前应对支承层的所有裂缝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才能开始道床板施工;布枕前要对轨枕进行清理检查,有损坏的轨枕不能用于施工,同时轨枕表面一定要清洗干净;在浇筑道床板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对底座板、支承层和轨枕面进行充分润湿,以此增加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3.6 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要满足现场的施工生产需求,入模前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进行测量,当指标满足要求时才能用于浇筑。当混凝土温度高于30℃时要采取拌合水加冰块的形式进行降温,一定要使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3.7 浇筑过程控制
(1)布料及振捣。道床板混凝土因入模时坍落度较低,混凝土流动性相较于别的部位的混凝土要小得多,因此不能在一处集中布料。长时间振捣产生浮浆,浮浆聚集于轨枕底部和轨枕外侧,容易使轨枕底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者轨枕外侧形成八字开裂纹。
按照图2所示,布料时应“之”字形来回布料,使混凝土较为均匀地布置,然后用Φ50的振捣棒初振,再用Φ30振捣棒将轨枕底等钢筋密集部位重复振捣一遍,保证道床板轨枕底部振捣密实,且混凝土表面没有浮浆。
(2)增加网片。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
轨枕处外侧“八字纹”是无砟轨道开裂的常见形式,为了缓解开裂的趋势,可以在浇筑道床板的时候在轨枕角的位置埋入15cm×10cm的钢丝网片,网片要有一定的刚度。这种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早期“八字纹”的形成。
(3)扣件清理。 道床板污染的扣件在清理时严禁使用水洗,应使用毛刷和抹布进行清理,若使用水清理,难免会有水流到混凝土表面,而且容易在轨枕周边聚集,自由水沿着轨枕面下渗,不利于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容易在混凝土收缩大的时候导致轨枕周边形成裂缝。
(4)收面效果。收面时严禁洒水收面,应使用木抹搓浆、铁抹精平,同时做好对平整度及坡度的控制。3.8 应力释放
施工现场可采用“钢球法”进行控制,即在试验室将2kg 的钢球置于刚刚初凝的混凝土表面20s,然后测量钢球的压痕直径,当施工现场钢球压痕直径不大于试验室测出的压痕直径时,就可以进行应力释放。3.9 加强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后1h内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此时土工布不能贴在混凝土表面,应盖在轨排架上),不仅可以减少表面水分的散失,还能减缓轨排的升温情况。混凝土硬化以后及时洒水覆盖,采用“一布一膜”的方式,并在四周用沙袋压实,防止有大风吹起土工布或者薄膜,养护周期不应低于14d。
4 结束语
因路基型无砟轨道独有的连续结构形式,要彻底消除无砟轨道裂缝将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但是施工现场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裂缝的生成。本文从无砟轨道裂缝产生的部位入手,分析原因,在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防治的措施。
裂缝的生成只是一个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种,只有各个环节都不松懈,加强各个工序的检查,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晓宇,孙国军.无砟轨道施工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16(12):163-165.[2]彭奎.沪昆客专长昆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质量控制
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3]柯露.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裂缝分析[J].工程技术研
究,2018(14):68-69.
图2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时布料及振捣布置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