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我国的统计数据质 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对策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特征 一般认为.统计误差越小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越高.这 是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一种狭义理解 毋庸置疑.统计数据 是统计部门对外提供的主要产品之一.既然如此.其价值 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领导、有 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以下简称用户)的需求 在ISO9000: 2000巾.将“质量”定义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 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方面相关要求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 的角度.笔者认为可将统计数据质量定义为“统计数据的 一组特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基本特征可 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1.准确性:指统计数据能客观地反映统计对象的实际 情况.统计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准确性是统计数 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 使用者的首要要求 2.及时性:指统计数据发布的时间和统计数据报告截 止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 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 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时 间效率方面的要求 3.可比性:指同一统计指标的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可比.能使用统计数据进行广泛的国际及国内地区问的 比较 可比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对比应用方面 的体现.是应用统计数据时选择对比参照标准的要求 4.可释性:指能清晰地解释统计指标的概念(含义、1:3 径、范围)、数据来源(调查方法)、加工整理的方法等。可 释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涵方面的体现,使统计 信息的使用者能准确使用统计数据。 5.有效性:指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需要,具有较高 的使用价值 有效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价 值实现上的体现.是使用者对统计数据“适销对路”的要 求.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6.方便性:指统计数据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各种渠道, 及时、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方便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 计信息的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是使用者对统计数据取得 数据便捷性方面的要求 7.经济性: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应尽可能达到最佳 文/钟云燕 的投入产f¨比 经济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数据成本 效益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提供和使用过程中经 济效益方面的要求 以上七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 总体 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实践 中.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和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统筹兼顾统计数据质量各方面 的特征.科学协调部门和总体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 种有效措施.从总体效能上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统计数据质■问曩的分析 多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统计‘T=作人员为 保证统计数据符合质量要求.在统计法制建设、统计方法 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应该说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客观 上讲.依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据 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l、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释性亟待提高 由于目前我国的统计标准、调查方法及计算方法和 国际通用的标准、方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 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近 年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变动频繁、各种普查数据和经常 性统计调查的数据衔接的不缜密.从而使统计数据的动 态可比性受到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统计数据 的可释性.有些统计数据在受到质疑时很难做出令人诚 服的解释 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4年全国经济普 查GDP总量为l5.99万亿元.比年报增多2-3万亿元.增 加l6.8%。增加幅度之大让人们思考。 2、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不强 尽管多年来我国各级统计部门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统 计服务为己任.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方便性作了大 量的工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仍不尽人意。如:互联 网是目前查询统计数据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但有的 政府统计部门网站上统计数据查询栏目不仅时效性差, 而且有些年份或月度根本没有数据 此外,由于目前地方 统计数据的公布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各地方基本上是 各自为政.在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在 互联网上查询到的统计数据经常是“缺东少西”。 3、统计数据的成本考虑不够 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各种数据产品及提供相应的 统计服务.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统计部门也应该在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权威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各 种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由于统计部门所提供产 品是“非市场产出”.从而决定了统计部门在开展统计工作的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程中,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应有的经济理性.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统计调查的项目过多、指标过繁、测查频率过高、范围 过大,办公设备更新频繁等问题.从而增加了统计数据成本 4、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于提高 目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备受各界的关注 准确性是 统计信息客观真实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 求。如果统计数据不准确.易于导致决策的失误.也会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提高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动机是内在的主观 需要和外在的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 是自私.即“经济人”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的.是利己 的;二是完全理性.即“经济人”能通过成本收益原则对其 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法国社会 学家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个人行为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同个人或群体思想和行为的相 互传染,形成所谓的“趋同效应”。由此。我们分析影响统 计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 (1)基层单位提供不实统计数据是出于自身利益的 考虑。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不实统计数据获得经济或其他 方面(荣誉等)利益 (2)目前社会的诚信环境.是基层单位提供不实统计 数据的外在诱因 从基层单位利益机制的角度来看.统计部门应进一 步有所作为。目前。国家正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 法》,在《统计法》的相应条款中,应当加大统计违法行为 的处罚力度。使统计违法行为人为了提供不实统计数据的付 出要远远大于其预期收益 其预期收益是经济方面的.比如 偷税漏税、偷逃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金等.处罚的金额 应大于其应付未付的额度:其预期收益是非经济方面的.应 当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消其所得 目前.相当部分有统计 违法行为的单位“不怕罚款,就怕见报”.因此.要充分借 助社会媒体的力量.对统计违法案件及时予以报道.给提 供不实统计数据的行为人造成一种强势的社会舆论压力 2、完善统计制度方法 2004年.我国进行了首次经济普查.为统计标准和 制度方法的完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国应以此为 契机.一揽子地考虑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释性问题 (1)参照国际统计标准.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新的与 国际基本接轨的统计标准体系 (2)完善和制定核算与专业统计非普查年份与普查 年份统计数据衔接的制度方法.从制度方法上保证以后 非普查年份和普查年份统计数据的衔接 进一步完善国 民经济核算制度.做好核算体系各部分之间、核算与专业 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衔接。 (3)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统计调查方法。首先是 要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 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适当增加和经 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 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总的原则是:能利用现有资料 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能通过抽 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不进行 全面调查;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 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能通过部门统计或行政记录 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 目前.当务之急是 在此次经济普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的第三 产业会计、统计、业务核算资料.尽快建立部门第三产业 综合统计制度.补充和完善部门第三产业调查体系 3、建立规范的统计数据发布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发布制 度是比较健全的,且执行的也比较好.但各地区的情况却 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 国的实际情况.对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其他数据发布的 内容、程序和方法制定规范性标准。规范性标准应包括: 发布内容(将数据发布的具体内容应以标准的形式固定 下来,不能年年变动)、统计数据的口径和范围(发布数据 的指标和分类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口径执行.尽可能不 附加特殊情况的说明和解释)、数据的来源渠道和采集方 式(发布统计数据要明确数据的来源渠道.以及采用何种 方法搜集的)、发布时间和频率(指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 应规定严格的时间和发布频率。不能随意变动)、数据知 情权和透明度f所发布的数据由哪一级审批.哪一级的单 位或个人可首先得到数据。社会公众何时得到数据等1 4、大力整合统计资源.降低统计成本 一是要加强调查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部门以及地方统 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二是要尽快建立全国统计信息化 建设的协调机制.在建立全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 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统计信 自、建设标准化体系.包括数据 处理流程的标准化(从数据采集、上报到最终数据出版的全过 程的科学、规范、高效、统一的标准流程)、数据处理各个 环节的标准化(数据录入、数据传输、数据加工、数据汇 总、数据反馈、数据查询、数据共享、数据存储等的标准 化)、数据处理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和 程序的标准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化 彻底扭转目前各地 区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局面 三是整合统计部门的人员 力量,改变目前专业分割,多头向下的统计工作模式 目前。国 家统计系统正在进行调查队改革.在加快组建地方调查 总队、调查队建设的同时.应尽快明确调查队和各级政府部 门统计局的工作分工.坚决杜绝国家调查队和地方政府统计局 的重复调查现象。同时.可考虑开展按统计工作的流程设置 统计部门内设机构的试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级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静等绞计部门公务支出分析中国统计,2005,(1 2) 【2】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