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来源:意榕旅游网
华北农学报・2010,25(2):1 94.199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吕丽华 ,王慧军 ,王 璞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100094)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北京摘要:本试验对0,90,180,270 kg/hm 4个施氮量下夏播玉米CFO08、郑单958和金海5号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进 行了研究,目的是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品种夏玉米均在施氮量 90~180 kg/hm 下冠层透光率较高,LAI发展动态合理(前快、中稳、后衰慢),群体光合性能较高;其群体粒数、群体 粒重和籽粒品质较高,源库性能较优。早衰型品种CFO08成熟期粒叶比处理间无规律可循;郑单958成熟期粒叶比 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的条件下成熟期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保绿性较好的品种金海5号 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较高条件下库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源库关系 中图分类号:¥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10)02—0194—06 The Relationship of Source and Sink for Yield Form in Summer Maiz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LU Li—hua ,WANG Hui.jun ,WANG Pu (1.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ijiazhuang 05005 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Farming System,Ministry of Agriculture,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with main plo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0,90,180 and 270 kg/ha respectively),sub-plot of cuhivar(CF008,Zhengdan 958 and Jinhai 5 respectively),and studied the relation— ship of source and sink three summer maize cuhivars.The objective to clear what was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grain yield of different cuhivar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N rate).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 tionship of source and sink was harmonious under N rate 90—180 kg/ha for three summer maize cuhivars.Percent transmission and Pn of middle and upper layer leaf were high,and LAI developmental dynamic were rational because of the even light distribution within canopy,moreover,population grain number,population grain weight,and grain quality were high under N rate 90—180 kg/ha.For premature senility cuhivar CFO08,the effect of N rate on the ratio of grain number to leaf area was not significant.For Zhengdan 958,the ratio of grain number to leaf area in maturity was improving with N rate increasing,and sink number was larger than source under N rate 270 kg/ha.So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grain yield was source under high N rate for Zhengdan 958.While Jinhai 5 was opposite,the ratio of grain number to leaf area in maturity was decreasing with N rate increasing,and source number was larger than sink when increasing N rate,SO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grain yield was sink not source. Key words:Summer maize;N rate;The relationship of source and sink 源库平衡是玉米高产群体的重要特征,群体处 于源库平衡状态时,群体源生产效率最高,产量最 收稿日期:2009—12—21 高。产量主要取决于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而光合 作用主要取决于作物冠层内部光分布特征…。关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69B09;2OO7BAD69B05);玉米行业科技项目(NYHYVX07-003-0X) 作者简介:吕丽华(1977一),女,河北景县人,博士,主要从事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王璞(1957一),男,山西朔州人,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2期 吕丽华等: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于密度对群体冠层结构及源库特性的影响前人已经 作过大量研究 ,认为适宜密度条件下,冠层内光 期测定顶部和底部,后两个时期测定顶部、穗位层和 底层,透光率(%)=测定层光强/冠层顶部光强× 100。 分布较为合理,群体光合能力较高,使玉米不同穗型 品种产量潜力得以发挥。因此,要提高产量,除了不 断培育产量潜力更高的品种外,必须通过得当的栽 培措施建立合理的冠层结构,这个结构应将库大、源 叶面积指数(LAU的测定:分别在9叶展、l2叶 展、吐丝期、灌浆中期(吐丝后24 d)和成熟期测定, 叶面积=长×宽×系数(0.75—0.5)。 强及库源协调落实到具体指标上。 至今,关于氮肥对源库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并 且近年来高产试验一般均是以高氮肥投入为前提, 这种栽培方式往往造成冠层结构较不合理,最终影 响产量的提高。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 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目的是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 使源库关系协调发展,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不同 施氮量下源和库谁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 (37。41 02”N,116。37 23”E)进行,该试验站位于黑 龙港流域中部,年均气温12.6℃,全年≥0℃积温 4 862.9 ̄C,年均降雨量562 mm。据试验站气象资 料,2006年玉米生育期间降雨量为382 mm。 试验地0~20 cm土层含全氮0.76 g/kg、有效 磷48.49 mg/kg、速效钾107.65 mg/kg、有机质10.3 g/kg、碱解氮67.86 mg/kg。 品种为CFO08(株型紧凑,小株小穗,叶片较小, 穗上叶夹角13.5。左右)、郑单958(株型紧凑,中株 中穗,叶片中等,穗上叶夹角13.5。左右)和金海5 号(株型较紧凑,大株大穗,叶片较大,穗上叶夹角 19.0。左右)。每个品种设置4个施氮水平,氮肥 (尿素,N 46.4%)用量分别为0,90,180,270 kg/hm ,分别于播前和大喇叭口期按照1:4施用。 裂区设计,氮肥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随机排列,3次 重复。根据品种特性设置密度,CFO08为11.25× 10 株/hm (D1),郑单958为9.75×10 株/hm (D2),金海5号为8.25×10 株/hm (D3),小区面 积4.2 m X 10 m,D1和D2行距0.45 m,D3行距0.6 m。磷肥(重过磷酸钙,P:O 46%)103.5 kg/hm 、钾 肥(硫酸钾,K O 50%)112.5 kg/hm 、硫酸锌15 kg/hm 做基肥一次施人。全生育期内未进行灌溉。 3个品种均于6月17日播种,生育期分别为loo (CFO08)、107(郑单958)和111 d(金海5号)。 1.2测定项目及方法 透光率:在9叶展、12叶展、吐丝期、灌浆中期 (吐丝后26 d)采用LAI.2000测定透光率,前两个时 净光合速率(P ):分别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 (吐丝后30 d),用美国产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 定系统测定穗位叶、穗位叶以下第3叶和穗位叶以 上第3叶P ,单位为txmol/(nl ・s)。 粒叶比(粒/cm )=单株穗粒数/单株绿叶面 积。 产量:每小区收获玉米3~4行(每行4 m),称 所有果穗总鲜质量,按平均鲜穗质量从所收果穗中 随机选取10穗,测定出籽率和含水率,计算实际产 量(按14%折算含水率)。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肥措施下夏玉米冠层内光分布特点 透光率的适宜指标反映在整株和穗位以下2个 方面,当整株的透光率较小时,穗位以下叶片获得的 光能较少,容易造成下部叶片早衰 。因此只有在 增加整株光能截获量的基础上保证适当较高的穗位 层透光率才能使下部叶片保持较高的绿叶面积。 CFO08和郑单958底层和穗位层透光率均随施氮量 增加而减小,N180或N270处理透光率较低,表现出 与LAI变化规律相反的趋势(表2)。可见施氮量较 高处理(N270)群体光能截获率较高,一方面避免了 漏光损失,但另一方面施氮量较高,茎叶生长较为旺 盛,使穗下层叶片接受的光能较少,造成后期下层叶 片早衰。因此对于高氮处理前期具有较高的光截获 率并无优势。NO处理底层和穗位层透光率较高,但 由于缺氮成熟期叶片早衰,光合面积高值持续时间 较短,从而导致收获产量不理想。中等施氮量处理 (N90和N180)穗位层透光率和群体光能截获率适 当较高,群体光能截获率在吐丝期达95%以上,灌 浆中期仍保持在93%以上,总体表现较好。金海5 号底层透光率处理间规律不明显,穗位层透光率处 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CF008和郑单958冠层透光率在吐丝期达到最 低,灌浆中期又回升。金海5号底层和穗位层透光 率整个生育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可见CFO08和 郑单958中前期群体透光率较小,光截获率较大,在 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即灌浆期)透光率又上升,从 而为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利于 llORlCULTURAE 帅眭aLl-SIHI曲 华北农学报 25卷 籽粒灌浆。 表1在不同施氮量下3个品种夏玉米的透光率 Tab.1 Percent transmission of three summer maize under di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注:同一列内同一品种标以不同字母的数据处理间差异显著(rt=3)。以下相同。 Note:In each cuhivar,values followed by a different letter w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probability level(n=3) 2.2不同氮肥措施下源特性 2.2.1 不同氮肥措施下叶面积指数(LAI)动态 玉米群体叶源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叶源量既决定着 郑单958和金海5号NO处理成熟期LAI比灌浆中 期分别降低59%,56%和47%,N90和N180处理分 别降低52%,49%和36%,N270处理分别降低 56%,63%和36%。说明,成熟期CF008和郑单958 库的建成,又参与库的充实。生长中前期若没有大 的叶源量,就不能形成高效的光合系统和较大的潜 在籽粒库。表2显示,在灌浆中期前,3个品种夏玉 米植株LAI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为N180或N270 处理较高;而成熟期施氮量与LAI并不呈正比,3个 品种夏玉米均为N90或N180处理LAI较高。说明 适宜施氮量下(90~180 kg/hm )冠层结构较合理, 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叶片衰老较快,植株LAI下 降较为迅速,而金海5号植株LAI仅不施氮处理下 降较为迅速。 在12叶展之前,CF008的全株LAI高于郑单958 和金海5号,而l2叶展之后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表明 生育前期CF008对光的截获能力相对较高,而生育后 期LAI高值持续时间较短,这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后期绿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源性能较强。CF008、 表2在不同施氮量下3个品种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 Tab.2 Leaf area index of three summer maiz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2.2.2不同氮肥措施下叶片Pn叶片在冠层结构 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其与光分布及光能的利用有 着密切的关系。图1显示,3个品种夏玉米不同层 次叶片Pn均为N90或N180处理较高(CF008吐丝 期中上层叶片除外),灌浆中期趋势更为明显,说明 施氮量和Pn之间并不呈正比,即当施氮量增加到 2期 吕丽华等: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l97 270 kg/hm 后,由于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光分布较 一一日. 一九0B 、锝镧 蠹 不合理,叶片Pn反而降低或升高不明显,不利于生 育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 ∞ ∞ m ud 他2个品种。郑单958的穗位叶以上第3叶和穗位 一一日. 一九0 、瞥 装赉 一一日. 一九0 、静制啦装赉 葺 0 ∞ 叶Pn与金海5号相差无几,但穗位叶以下第3Pn却 的 加 m 0 ∞ 加 0 ud 高于金海5号。可见,郑单958各层叶片Pn总体较 高,高产潜力较大。 CF008穗位叶Pn低于其他2个品种;并且穗位 叶以下第3叶Pn在灌浆中期降低较快,同样低于其 吐丝期 Silking 灌浆中期 Mid-filling 吐丝期 Silking 灌浆中期 Mid-filling 吐丝期 Silking 灌浆中期 Mid-filling 生育时期 Developmental stage 图1 不同施氦量。 3个品种夏玉米穗位叶以上第3叶(A J、穗位叶(B)和穗位叶以下第3叶(C)净光合速率 Fig.1 The net photosynthetjc rate of the third leaf above ear(A J,ear leaf(B),and the third leaf under ear(C)of three summer maize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2.3不同氮肥措施下库特性 表3显示,3个品种夏玉米穗粒数和穗粒重均 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180和N270处理较高,而群 体粒数和群体粒重均为N90或N180处理较高。可 见,在不施氮到施氮量90~180 kg/hm 范围内,穗 粒数和穗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同时,群体粒 数和群体粒重也随之增加;当进一步增加施氮量 期绿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生产的光合产物较多,利 于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的提高;而施氮量过高,造成 冠层内光分别较不合理,生育后期叶片早衰,植株光 合性能降低,从而不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4不同氮肥措施下粒叶比 粒叶比(粒/cm )反映库与源在数量上的比例, 即单位面积绿叶所承载的籽粒数,是一个重要的源 (270 kg/hm ),群体粒数和群体粒重开始随穗粒数 和穗粒重的提高而减少,表明在此施氮量下穗粒数 库关系指标。成熟期粒叶比明显高于吐丝期和灌浆 中期,并且成熟期粒叶比受施氮量影响较大(图2)。 和穗粒重的增加不能弥补群体粒数和群体粒重的下 降造成的损失。籽粒氮量为N90和N180处理较 3个品种夏玉米粒叶比在各施氮处理间规律不一 致。CF008成熟期粒叶比处理间无规律可循;郑单 高。因此对于这3个品种夏玉米来说,施氮量90~ 180 kg/hm 较适宜,在此施氮量范围内,群体LAI 958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180和 N270处理明显较高;金海5号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 发展动态合理,灌浆中期穗位层透光率较高,生育后 量增加而降低,N0和N90处理较高。表明对于郑 ● C T - ttllRICULTURIE DOREllLI-|IHI∞ 198 华北农学报 25卷 一 缮一、4柚、罐 单958增施氮肥对库(籽粒数)的增加幅度大于对 和金海5号。主要原因:生育后期CFO08叶片早衰 J口 oI】9q吕昌日州臣j0 0一苗 O O 0 O O 源(叶面积)的增加幅度,在施氮量较高的条件下成 较为严重,导致成熟期粒叶比较高。说明,生育后期 ∞ :2 m =窖 ∞ 熟期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而对于金海5 粒叶比并不是越高越好,其值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反 号增施氮肥对源的增加幅度大于对库的增加幅度, 映源库的协调与否,应结合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综合 库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评价较为合理,即在产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高的前提 品种间比较可见,灌浆中期前3个品种粒叶比 下粒叶比越高越好。 差别不大,成熟期CFOO8粒叶比明显高于郑单958 表3 不同施氮量下3个品种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和品质 Tab.3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three summer maiz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appHcation rate —0一NO—●一N90—●一Nl80—*一N270 (库)增加,库源协调发展。本研究在中等施氮量下 (90~180 kg/hm ),玉米冠层内光分布较合理,生育 后期光合面积高值持续时间较长,源性能较优,从而 为库充实提供较多的光合产物,使群体粒数和群体 粒重增加,源库协调发展。而在过高施氮量下,生育 前期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在消耗过多光合产物的同 时,使群体光截获率过高,削弱了中下部叶片的光照 辇 辇 鬟 条件,致使后期叶片早衰,源性能下降,使流向库的 生育时期 光合产物明显不足,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Developmental stage 图2不同施氮量下3个品种夏玉米粒叶比 源和库谁为限制因素根据品种不同而存在差 Fig.2 Ratio of grain number to leaf area of 异…’ ,不同品种有各自的库源关系特点¨ ,应根 summer maize cultivars under diferent nitrogen 据品种确定相应的栽培措施,以达到库大源足,实现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高产。其观点与笔者一致。本试验中,不同品种粒 叶比受施氮量影响不同。郑单958中等施氮量下产 3 讨论与结论 量较高,但其成熟期粒叶比却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紧凑型玉米株型结构较好,其通过对受光态势 N270处理较高,说明过高的施氮量下(270 kg/hm ) 的有效调节,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H]。通过确定 成熟期叶片早衰,相比源的数量来说籽粒库数量更 品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建立合理的冠层结构,合理 大,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金海5号同样 的冠层结构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 ’m 。其实质就是 为中等施氮量下产量较高,但其粒叶比随施氮量增 适宜的栽培措施改善了冠层结构,使群体LAI(源) 加而降低,说明增施氮肥对源的增加幅度大于对库 时空分布合理,冠层内光照合理分配至群体内各叶 的增加幅度,库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由结 层,使田间有较为合理的绿叶面积吸收太阳光热资 果可见,粒叶比并不是越高越好,应该在保持源充足 源,建立高效光合生产体系,使群体粒数和群体粒重 的条件下粒叶比越高越好,源充足说明生产的光合 2期 吕丽华等: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199 产物较多,而粒叶比较高则说明输送至籽粒的光合 产物较多。 参考文献: [1] 董树亭,胡昌浩,岳寿松,等.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特 性及其与冠层结构、生态条件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 与地植物学学报,1992,16(4):372—379. [2]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等.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 截获量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 (3):246—252. [3]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 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5):57—60,64. [4] 郭国亮,李洪,栗红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结实性 及其受光态势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98,26 (1):19—23. [5] 郭玉秋,董树亭,王空军,等.玉米不同穗型品种产量、 产量构成及源库关系的群体调节研究[J].华北农学 报,2002,17(增刊):193—198. [6] 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等.不同密度下夏玉米冠层 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J].作物学报,2008,34 (3):447—455. [7] 江东岭,杜雄,张宁.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 关系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24(3):201—207. [8]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等.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 8806高产栽培技术与生理研究一不同密度与施氮水 平的群体生理特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7,16(2): 118一l23. [9] 张旺锋,王振林,余松烈,等.膜下滴灌对新疆高产棉 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 国农业科学,2002,35(6):632—637. [1O] 王之杰,郭天财,朱云集,等.超高产小麦冠层光辐射 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0):1657 —1662. 陈国平,郭景伦,王忠孝,等.玉米库源关系的研究 [J].玉米科学,1998,6(4):36—38,56. [12] Barnett K H.Source.sink ratio alte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maize[J].Crop Sci,1 983, 23:294—299. [13]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等.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 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华北农学报, 2007,22(6):l39—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