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上的启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又最具特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蕴藏着极大的能量,但也伴随着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等问题。因此,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规划自己的心理健康成为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现在的中国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父母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开脱。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不是这样的,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普通条件的家庭里,父母不能富甲一方,不能护着孩子一辈子,就不应该宠溺孩子。
普通家庭的父母因为自己从小物质上并不富裕,或者自己经济上稍微好一点就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富养”。但遗憾的是,真相并不是这样的。被“富养”长大的孩子,对于金钱没有什么概念,生
活中一直都是“买买买”,即使条件不允许还是会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消费,选择借贷,最终以惨淡的结局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物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心理教育。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成长,学会了自我保护,却也失去了与家人沟通的机会。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其人际交往、情感认知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需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度过人生中最关键又最具特色的时期,成为一个健康、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我认为,孩子的幸福感与对愉悦感的节制密切相关。在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时,父母应该更加“吝啬”,教导他们要有计划地面对事物。如果孩子没有节制观念,他们会认为得到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会珍惜或感恩。这种孩子通常会采取极端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哭闹、自残、离家出走、威胁自杀等。在虚假的“以自我为中心”环境中长大,孩子的内心会变得脆弱,
当他们步入社会时,可能会出现落差或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这才是让孩子生活幸福的关键。
惯子如杀子。”当我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事无巨细都为他们承担时,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我们忽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磨砺和对欲望的选择和克制,这将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障碍。父母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断奶”,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这是孩子真正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
总之,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节制自己的欲望,让他们明白得到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成长。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走向幸福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