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与评价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与评价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与评价

李建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系 广东广州 51030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大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在有序化、合理化、正规化、科学化,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下指导进行,并有相应的评价。

一、 实施方案

1、 充分认识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锻炼作为最高要求。中小学要深刻领会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长远意义,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实施原则

科学性原则。中小学要注重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活动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季节的变化,又要针对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及运动负荷,做到大密度、小强度,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实效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器材,并结合实际,因地

1

制宜,集思广益,自制一些符合本校特色的体育器材,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同时,要把体育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特色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有所创新,既要符合标准,又要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内容,要加大“一校一特”的创编力度,并注重大课间活动的整体效果。

艺术性原则。大课间活动要体现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大课间活动作为体育教育活动的一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愉快的进行身心活动,从而达到体育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使活动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增加美感,陶冶情操。

安全性原则。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既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又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和措施,避免任何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3、实施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天上午(若因场地问题可分批组织学生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两节课后安排25至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音乐伴奏下,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基本形式如下:

(1)、进场部分:体现精神面貌,按队列要求行进,到达活动地点要求用时少、路程短,做到快、静、齐。

(2)、准备部分:内容自选(可以选择健康舞或啦啦操规定动作、国家广播操、学校自编操、校园集体舞、武术操、球操、彩绸操、呼

2

啦圈操、绳操民族自编舞或其他),约3分钟。各校要根据本校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或特色体育活动,自编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健美操、武术操、健身操、自编舞等活动内容。

(3)、基本部分: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合理安排项目,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或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校本教材,活动形式多样、有创新,全程变化巧妙,连接流畅,并有安全预防措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分组活动:在体育教师统一指挥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有目的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和游戏活动。

(4)、放松部分:选用抒情优美音乐,放松内容有针对性,效果好。

(5)、常规要求:严格规范进、出楼秩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动队形,注重实效性、安全性。整个大课间活动必须使用音乐伴奏。

4、实施要求

(1)、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对青少年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把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体现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切实抓紧抓好;已经开展的学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大课间的质量,没有开展的学校要立即组织实施。

(2)、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要因地制宜,具有自身的特色,吸引学生投身于活动中;要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责任制,全面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发动、宣传教育、计划制定、内容编排、骨干培训、器材配备、场地设置、安全保障、检查评比等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

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要不断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3)、学校领导要亲自参与活动,了解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体育教师一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二要负责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和培和音乐教师乐曲选择,乐曲的选择要与运动项目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三要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进出楼安排和美术教师配合对活动形式进行美的设计;四要负责指挥和示范;五要与校医配合对学生进行医务监督和安全教育及预防;六要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班主任一要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要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参加活动,保证出勤率;三要检查、了解、监督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四要负责活动安全。

(4)、学校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全体教师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主任、老师、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5)、中小学要按照要求制定本校大课间实施方案,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建立大课间活动档案,并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及体育教研组的学年或学期计划;合理选择并充实大课间活动内容,严格规范,形成完整、高效、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评价量表

评价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角度来看,评价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成不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大

4

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实施步骤,中小学在进行了整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设计之后,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原有的设计方案,要不断地收集学生活动的信息,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决策。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行为绝不是一次完成的,而要反复多次。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评价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活动,只要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有评价活动相伴,有的中小学是有意识地使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评价,有的中小学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使用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中小学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是不能回避的,必须研究、理解和有效地使用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正确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的关系,有助于克服当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两张皮”、“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简单机械”的现象,能够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地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推荐一个评价量表,仅供参考。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评价量表

评价 序 内容 号 组织 机构 与 制度 2 评 分 标 准 学校能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列入学校总课程1 表(查学校课程表),有大课间活动方案(并有阴雨天室内方案)。 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工作小组及年级指导小组,并有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条例。 6 6 分评备 值 分 注 5

3 90%以上参与; 教师 参与 4 80%以上参与; 5 60%以上参与; 6 50%以上参与; 7 低于50%参与。 活动 8 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含进场和退场)。 时间 9 活动全程用音乐指挥调控。 与 音乐 10 音乐能密切结合活动内容并体现内容特点。 进场部分:体现精神面貌,按队列要求行进,到达活11 动地点要求用时少、路程短,做到快、静、齐。 准备部分:内容自选(可以选择健康舞或啦啦操规定12 动作、国家广播操、学校自编操、校园集体舞、武术操、民族自编舞或其他),约3分钟。 活动 内容 基本部分: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合理安排项目,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或开4 3 2 1 0 2 4 4 4 4 的 13 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校本教材,活动形式多样、有编制 创新,全程变化巧妙,连接流畅,并有安全预防措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14 放松部分:选用抒情优美音乐,放松内容有针对性,效果好。 4 4 15 退场:选用抒情优美音乐退场,退场学生轻松、愉快。 4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17 活动内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体能和心理健康。 活动内容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 6 16 6 6

效 果 18 活动内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体育活动育人的作用,创设校园人文体育活动氛围。 6 6 19 活动内容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鼓励特长与冒尖。 20 活动内容具有竞赛性、层次性,建立奖励、登记制度。 6 21 学生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进行实施前、实施后的测试,并有统计分析结果。 活动内容要体现校本课程特色,能结合校本教研活动,能结合科研课题研究。 学校定期向家长介绍学生锻炼的方法,组织家长观看6 22 6 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有文字记录。 学校 家长 积极与社区联系,利用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建立“学社区 24 生体育活动区”,并有协作方案。 的 联系 布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家庭作业,建立学生家庭体育活25 动档案,并有文字记录。 总 分 评 语

23 2 2 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