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又是一载,除了在三尺讲台上消逝了几缕青丝,在飘飞的粉屑中又堆积了皱纹,2015,我曾留下了什么呢?2015,又给我留下什么呢?
“三点一线”组成了每日的平凡,“南北楼穿梭”构成了日常的普通。细想来,2015年唯有平凡,唯有普通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在平凡中寻找平凡的缘由,在普通中寻找普通的快乐,让它洗去平凡的尘埃,涤尘埃而春风漾。
2015年,我由六年级到了三年级,成为了一名新手,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还小,什么都还来得及,“爱惜芳心莫轻吐”,我有时间等他们慢慢长大。
班里有个叫杨国源的孩子,他脾气暴躁易怒,任何人都不能惹他。开学不多久,有个叫倪雨梁的孩子在课间奚落嘲笑了他,他一上课就不断用拳头打着语文书,我上前一看,书面上写着那个倪雨梁的名字,他边打嘴里还不停念叨着,那白多黑少的向上翻的小眼神,是分分钟要把倪雨梁生吞活剥的节奏。我就跟他说:“现在先上课,等下课了老师为你做主,好不好?”他却依旧重复着拳打语文书的动作,课堂时间宝贵,我只能课后和他慢慢交流。
交流中,我感觉到这是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他心中所思、脑中所想都是自己。我甚至打出了“同情牌”:“你看,老师身体不舒服,你打书发出了声音,让我要更大声地来上课,你能不能关心一下我
呢?”他瞟了我一眼:“我什么要关心你呀?”我抑制内心的失落,耐着性子跟他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别人,父母、老师、同学、亲人,我们都要关心。”“那他们为什么不关心我?”“大家都很关心你呀,陈老师现在就非常关心你。“没有,没有,都没有!””这次的交流,我明白了这个孩子的症结所在,他和大部分独生子女一样,是一个习惯于被爱被关心、而不懂得去爱去关心别人的孩子,只是他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已。他甚至认为关心老师的人是虚伪的,上课认真听讲是假的,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已,玩得好的同学也是假的,因为他们也吵架。
面对这样一个软硬不吃、看破红尘的孩子,我还真是伤脑筋。很明显,杨国源的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父母亲“只付出不求回报”式的爱,形成了他的自我中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于是,在九月底,杨国源的妈妈来到学校,我和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谈。应该说,杨妈妈是一个非常明理的人,她以前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学习,认为一个孩子要身体健康、学习优秀就行了,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发展。我请她随着孩子在班就读,了解一下孩子在班级和同学们的相处状况,再买儿童心理、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书籍来看看。她克服了工作上的问题,果真在班级跟着儿子一起生活了三天,让我着实感动。而我,隔三差五地就和他交流谈心,对他也比对别的孩子更多了一份留心,他有一点帮助别人或主动为班级做事的,
就大力表扬,让他明白为他人着想是很快乐的事情。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对杨国源在学校或家庭的状况进行交流。
一个学期下来了,杨国源这个孩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成为“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也慢慢学会关注别人的感受。
是的,正在改变,这就是洗去平凡尘埃后的欣慰。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职责,“育人”更是比“教书”功德无量。“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注我们新河中的每一颗“水滴”,保护一颗颗“芳心”,才能迎来“桃李闹春风”的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