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

来源:意榕旅游网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刍议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所以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丰富生动,从而热爱母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审美修养,还能培养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祖国语言 书面语言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民族文化

中学生学文言文,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考不考,怎么考……对此类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教学中老师各行其是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使教与学有章可循。

在这里,我就文言文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明确学习目的

为激发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明确,初中学生学点文言文,至少有三点作用:

1、学习祖国语言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丰富生动,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语文。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

2、继承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贯穿着唯物论、无神论、人本主义等优良传统,是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文言文正是

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典籍,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流传至今。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3、提高审美修养 语文教科书选入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内容上蕴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诸多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美的因素。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可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文言文独具的实用、认知和审美功能,是学习现代文不可替代的。

二、把握要求

重古汉语知识讲解,轻诵读领悟,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多年的误区。对照大纲和人教版教科书,应认真把握下面三项要求:

1、了解内容 所谓“了解”,教科书又称“粗知课文大意”,指的是“能领会文句的大体意思,并懂得文章的主旨”。从“理解”到“了解”,体现了“降低难度,减轻负担”的精神,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认识水平。

2、顺畅朗读 这项要求看来不高,但落实并不容易。朗读“顺畅”的前提是“正确”,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不读破句),读出语气。朗读古代诗歌,还要注意节奏和感情。在文言文教学中,能背诵译文却读不通原文的现象应该改变。

3、背诵默写 这是近年文言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叶圣陶、吕叔湘先生都很重视训练“语

感”(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灵敏的感觉”),认为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背诵默写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习文言文更是必由之路。因为现代汉语的语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都可以培养,而文言文今天既不说也不写,只能靠朗读背诵来训练语感。背诵又是通向“运用”的桥梁。文言文中尚有生命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言语。那些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传诵千古的名言警句还要会默写,才能招之即来,奔涌到自己笔下。

达到上述三项要求,既体现了大纲降低文言文难度的精神,又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给方法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教科书没有编写知识短文专门讲如何学习文言文,但在单元提示、阅读指导和练习中,设计了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中,下面几种方法应指导学生掌握,学会熟练运用。

1、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在反复朗读中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

读音 一是“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

句读 古代文言文没有标点,要求朗读时按语意适当停顿,不要读破句。

语气 一般按句末语气词和标点符号,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即可。但用“也”

结尾的句子,有的表示陈述,有的表示肯定,有的表示感慨。应细加体会。

2、背诵 初中生应该逐步减少机械记忆而学会理解记忆。因此背诵应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来背诵。

3、比较 初中生学文言文不必“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对文意的理解也不必过于追求“准确”,不妨允许有点“模糊”。

4、摘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的成功经验,大纲也要求“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作几十张常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和诗词中的名句。

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文言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培养习惯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学也应认真落实这些要求,除此外还应培养以下习惯:

1、读注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查阅 遇到疑难问题,自己查阅工具书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3、积累 学习文言文更应重视培养积累的习惯,除背诵、摘录、作卡片等方法,只有

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4、欣赏 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之后,再来看看“阅读提示”,可能会受到新的启发,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审美欣赏的新境界。培养起欣赏的习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课外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书面交际工具,今天在海外的某些地区仍保留有一定的交际功能。文言文的许多语句,仍然“活”在现代交际的传媒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密切相关。继承是为了发展,借鉴是为了创新。文言文阅读教学本身,也应不断前进,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