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选项ABCD物质(杂质)NO2(NO)CO2(SO2)NaHCO3溶液(Na2CO3)FeCl2溶液(FeCl3)试剂H2ONa2CO3溶液Ca(OH)2Fe粉6.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C.H+
K+
+
Na+
+
CO32-NO3--
B.H+K+Na+NO3-D.K+
Fe2+SCN-
KNaHCO3Cl-
Na+
Fe3-
NO3
-
7.下列装置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1/7A.制蒸馏水B.干燥NH3C.沙、水分离D.油、水分离8.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NaCI、FeCl2、FeCl3、MgCl2、NH4Cl六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KSCNB.BaCl2
C.NaOHD.AgNO3
9.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稀硫酸与铜不反应,说明稀硫酸没有强氧化性C.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D.常温下,浓可以用铁罐贮存,说明铁与浓不反应1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正确的是A.氯气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Cl2+H2O⇋2H+Cl+ClO3+
+
--
B.FeCl3溶液中加人过量的浓氨水:Fe+3NH3·H2O═Fe(OH)3↓+3NH4C.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Fe═2Fe3+
2+
+
-
+
11.下列气体进入相应试剂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气体XNH3SO2Cl2
试剂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溴水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溶液变浑浊溶液变为红色溶液褪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结论X不一定是CO2氨水显碱性SO2有漂白性氯水中含酸性和漂白性物质12.实验室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铜:①铜与浓反应②铜与稀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再与稀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C.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B.所消耗的的量:①>②>③D.制取铜的最佳方案是①13.将足量的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是2/7AgNO3溶液ABCD14.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沉淀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变红先变红后褪色先变红后褪色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沉淀有气泡产生沉淀下列“实验方法”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ABCD确认Fe(OH)3胶体是否制备成功确认Cl2无漂白作用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确认铜与浓反应生成CuSO4
实验方法用可见光束照射将干燥有色纸条放入干燥Cl2中向反应后混合液中滴加酚酞向反应后混合液中加水15.常温下,将充满等体积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气体体积不会明显减少的一组是①NO、O2
②CO、H2
③NO2、O2
④Cl2、SO2D.①③⑤NH3、O2
⑥CO、O2
A.②⑥B.②④C.③⑤16.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只是钠盐溶液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SO2
D.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有Fe17.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C.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B.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D.SO2通入CaCl2溶液中2+
1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2.4L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为NAB.1mol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是2NAC.5.6gFe与高温水蒸气完全反应时失电子数是0.3NAD.0.1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0.3NA1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3/7选项A实验操作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解释或结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B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银溶液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溶液中产生浑浊产生苍白色火焰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常温下将洁净的铁片放入浓硫酸或浓中无明显变化常温下,浓硫酸、浓使铁片钝化20.利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如右图所示),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表面皿扣住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ABCD21.实验现象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浓硫酸附近无白烟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氯化铁溶液变浑浊+
2+
-
解释NH3极易溶于水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3+
NH3+HCl═NH4Cl-
NH3与FeCl3溶液反应:Fe+3OH═Fe(OH)3↓-2-2-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①Na②Ba③C1④Br⑤SO3⑥SO4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1)(2)(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C.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B.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⑥D.不能确定的离子只有⑤⑥操作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现象下层呈橙红色有白色沉淀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2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说明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I、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4/72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碳一定与浓发生了反应24.将1.92g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X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等量该气体的容器倒入水中,欲使容器内气体恰好完全溶解于水,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A.672mLB.448mL-1
C.336mLD.224mI25.锌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0.1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消耗1.8molH2SO4C.反应消耗97.5gZn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D.反应转移3mol电子第Ⅱ卷(共5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此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性质有生成1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2)在某防空防灭演习现场,模拟一起大客车与一辆装有氯气的槽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槽罐翻落、氯气泄漏。人防办立即指挥专业救援队在事发地点,测定风向,进行事故处置,引导大客车上的乘客_______a.顺风向高处转移,b.顺风向低处转移c.逆风向高处转移d.逆风向低处转移(填序号);_____________;标况下(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利用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用化学反应力程式表示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_________27.化合物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B,5/7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右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1)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干燥B使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在容积为VL的圆底烧瓶中收集满B做此喷泉实验,实验后假设水能充满烧瓶,请计算所得溶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写成分数,不用化简)(4)B具有一定还原性,写出B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若将氯气和B在集瓶中混合,会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8、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A+B→C+D+H2O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溶液能用来区别CD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石灰水b.酸性KMnO4c.氨水d.品红溶液e.紫色石蕊试液(3)将C、D的混合气依次通入下列溶液,写出其中能与H2S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4)向加入氯水或氨水的氯化钡溶液中通入D均能产生白色沉淀,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氯水能使D与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氨水使D与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烧碱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也可用含Cr2O7的酸性废水吸收D,反3+
2
应后的铬元素以Cr形式存在,写出吸收D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的氧化性强于稀。6/7可选药品:浓、3mol/L稀、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3)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滴加浓之前的操作是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再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铜浓度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铜溶液中通入浓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