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乳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聚乳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吴景梅等 19 聚乳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吴景梅,邰燕芳 (蚌埠学院化学系,蚌埠摘要 233030)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可吸收,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药领域得到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聚乳酸的研制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聚乳酸合成的直接法、间接法、 反应挤出法和微波辐射法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乳酸合成直接聚合 开环聚合微波辐射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Synthesis Methods of Polylactide WU Jingmei.TAI Yanfang (Chemistry Depa ̄ment,Bengbu College,Bengbu 233030) Abstract Polylactide is polymermaterials that can be degraded and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Since the polymermaterials have no toxicity and can be absorbed,greater and greater attention have been paid to the related reseacches and development,and they are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various areas,especially medicine and pharmacy In this paper,four former synthesis methods of polylactic acid are summarized,including direct polycondensa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reactive extrusion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irradiatjon polylactide,synthesis,direct polycondensation,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microwave 0引言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且具有良好生 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它无毒、无刺激,在高温 和潮湿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堆肥处理环境下,完全 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PLA 主要用于医用缝合线、骨修复材料、药物控释材料、 人工骨及人造皮肤等,还可用于涂料、薄膜、热塑 性材料、泡沫塑料等领域,是一类应用前景十分广 阔的绿色高分子材料。因此聚乳酸的合成与研究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不同合成方法的研究 进展进行了综述。 1.1.1溶液缩聚法 溶液缩聚法采用一种高沸点的溶剂与乳酸、水 进行共沸,高沸点溶剂脱水后再回流到溶液中,将 反应中的水带出反应体系,促进反应正向进行。该 方法虽然可以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乳酸,但是高沸点 溶剂的引人使产物的纯化困难,成本较高。 日本ajioka等l2J用二苯醚为溶剂,锡粉催化,连 续共沸除水40h,合成的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30 万,使日本Mitsui Toatsu化学公司实现了PLA的商品 化生产。国内赵耀明l3J以D,,』一乳酸为原料,联苯醚 为溶剂,锡粉为催化剂,在130 ̄C、4kPa条件下共沸 回流,通过溶液直接聚合,制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 8 万的PDLA。秦志忠等l lJ用锡粉作催化剂,分阶段升 温减压除水,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0万的聚乳 酸。陈佑宁等l4J研究了直接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用量、 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聚合物分子量 的影响。 1 PLA的合成方法 1.1直接缩聚法 在脱水剂存在的条件下,乳酸分子中的羟基和 羧基受热脱水,直接缩聚合成低聚物,加入催化剂, 继续升温,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乳酸聚合成相对 分子质量更高的聚乳酸。 直接聚合法反应成本低、聚合工艺简单,但要 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必须注意以下3个问题:动力 学控制、水的有效脱出和抑制降解ll J。PLA的直接缩 聚法主要有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等。 1.1.2熔融缩聚法 熔融缩聚法是一种发生在聚合物熔点温度以 上,以乳酸单体为原料,不采用任何介质的本体聚 合。该方法工艺路线简单,操作简便,但所得产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反应后期体系的 蚌埠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BBXY2007—209B);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8jqwl159) 吴景梅:女,1974年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医用材料E—mail:wujingmei@126 com 20 材料导报网刊 2008年12月第3卷第5期 粘度较大,水分难以排出。和溶液缩聚法相比,熔 融缩聚法免去了高沸点溶剂提纯的麻烦,有利于降 低成本、提高产率和安全性、缩短反应时间,是绿 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J。 日本的JSW公司l6J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较高相对 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并获得专利。Sung II Moon等 J 开发出直接熔融缩聚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的 新工艺。国内的汪朝阳等 J研究了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对熔融聚合的影响,用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 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的聚乳酸。舒静等 J采用熔融 缩聚法合成聚乳酸,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 较短的时间(8h)内获得粘均分子量为65000左右的 聚乳酸。任杰等l1 0l认为,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聚乳 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真空度0~1 333Pa、聚合温度 160 ̄C、0 2%的对甲苯磺酸为酸催化剂、0 5%的氯化 亚锡为催化剂、聚合时I'N30h。 1.1.3熔融固相缩聚 固相聚合(ssp)是在聚合温度低于预聚物的熔 点而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的一 种方法。由于固相聚合温度低,所以明显降低了因热 而引起的PLLA降解等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 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赵耀明等llll以,』一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制 得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的PLLA,再于60Pa下,以氯 化亚锡为催化剂进行固相聚合,使相对分子质量提 高到反应前的5 3倍。宇恒星等ll J将由直接熔融聚合 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左右的预聚物进一步进 行固相聚合,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 6万的PLLA。 吴景梅等ll 3l根据固相聚合反应特点,设计了不同的 固相聚合反应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在密闭体系中 加入脱水剂能有效提高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2丙交酯开环聚合法(两步法) 开环聚合法先由乳酸脱水,环化为丙交酯,然 后对丙交酯精制提纯,再进行开环聚合。丙交酯开 环聚合是研究最多的合成方法,用此法可制备相对 分子质量高达100万~2()()万的聚合物。但开环聚合 法生产工艺冗长,工艺复杂,特别是丙交酯精制中 需多次提纯与重结晶,耗用大量试剂,产品产率低, 导致聚乳酸价格昂贵。 为了控制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产物 的立体构型,人们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催化剂进行 开环聚合的研究l1 ]。为了制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的聚合产物,目前在丙交酯的纯化工艺、溶剂种类、 用量等[ ^_。 方面已有许多探索,但纯化后丙交酯的 收率仍比较低。娄玲等l2。l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开环 聚合,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达40万的聚乳酸。阮建明 等[ ]以,』一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 通过对单体纯度、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 间等因素的考察,得出了合成粘均分子量可达50万 的PLLA的最佳条件。卢泽俭等l2 J以封管聚合反应形 式获得的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当单体与引发 剂异辛酸亚锡的摩尔比为8000,130 ̄C反应48h,获 得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1 98x10。,粗产物经溶剂溶 解和再沉淀处理,相对分子质量可提高到2 28x10。。 1.3反应挤出聚合法 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制备聚乳酸流程较长,生产 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化。为开发实用和经济的高相 对分子质量聚乳酸的制造技术,Miyoshi R等 3J用间 歇式搅拌反应器和双螺杆挤出机组合,成功地由乳 酸通过连续熔融缩聚制得分子量达150000的聚乳 酸。Denise Carlson等[ ]研究了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 在下聚乳酸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的熔融挤出,发现大 分子链之间会发生交联、接枝,从而可以得到较高 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任杰等 )l利用双螺杆挤出 机将低摩尔质量的聚乳酸预聚物在挤出机上进一步 缩聚,研究了反应挤出温度、催化剂用量及螺杆转 速等因素对该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 度150 ̄C、催化剂用量为0 5%、螺杆转速为75r/min 时,产物分子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1.4微波辐射聚合法 此方法是将微波辐射加热引入聚乳酸的合成工 艺,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该方法高效节能,操作 简单,合成的聚乳酸性能良好,且无废液产生,有 望成为环境友好材料聚乳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 进行了许多报道。Sandorkeki等l2 6l将微波辐射技术 应用于D,,』一乳酸的直接聚合反应。Ritsuko Nagahata 等[ 对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一乳酸的直接聚合反应进 行了研究,30minp ̄聚合产物分子量可达16000。国 内学者刘立建等l2剐首次将微波辐射技术应用于聚乳 酸的合成,于2003年报道了混有异辛酸亚锡的丙交 酯在微波辐射下的开环聚合反应中,当使用丙交酯 质量为7g时,在85W微波条件下,只需5min,得到 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2 9万的聚乳酸。张科等l29J也相 继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 究。李刚等[驯将在熔融/固相聚合中引入微波加热方 式,用氯化亚锡作催化剂,在微波功率为545W时, 产物分子量达28万。 2结语 由于PLA材料无与伦比的生物降解性,在不久 的将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PLA材料 研究的深入及生产成本的下降,PLA在医用、降解 塑料及日常生活等通用高分子领域方面将显示出广 聚乳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吴景梅等 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聚乳酸的合成,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 步降低丙交酯的成本,多途径研究聚乳酸的直接合 成,推动聚乳酸合成的工业化;研制高效、无毒、 反应条件温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可控的 催化剂尤其是活性聚合催化剂;通过分子设计合成 具有不同组成和特定结构的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以 实现聚合物的组成、结构、物理机械性能与生物降 解性能可控的目的,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秦志忠,杨百春,曹雪芹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 的直接合成研究(I)l‘Ill合成技术及应用,2000, 15r1、:12 2 ajioka M,Enomoto K,Suzuki K et al Basic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 produced by the direct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of lactic acid l‘Il Bull Chem Soc Jpn,1995,68(8):2125 3 赵耀明,张军,麦杭珍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 的研究l‘Il合成纤维,2001,30(3):3 4 陈佑宁,樊国栋,高艳华溶液缩聚法直接合成 聚乳酸的研究l‘Ill化工新型材料,2007,35(7):85 5 米小娟,刘东方聚乳酸的合成方法l‘Ill科技经济 市场,2006,(10):5 6 The Japan Steel Works,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lactic acid polymers and a process for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from lactic acid polymers:US Pat.5574129[P]1996—11—12 7 Moon S I,Lee C W,Miyamoto M,et al Melt polycondensation of l-lactic acid with Sn(II catalysts activated by various proton acids:A direct manufacturing route to high weight poly 一lactic acid)l‘Il Polym Sci,Part A:Polym Chem,2000,38(9):1673 8 汪朝阳,赵耀明,麦杭珍,等熔融聚合法直接 合成聚乳酸的研究l‘Ill合成纤维,2002,3 1(2):1 1 9 舒静,王鹏,郑彤,等熔融缩聚合成聚,』一乳酸 的研究l‘Ill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15(3):374 10任杰,王秦峰,张乃文熔融缩聚法制备聚乳酸 l‘Il塑料工业,2004,32(5):1 11 赵耀明,汪朝阳,麦杭珍,等熔融一固相聚合法 直接合成聚乳酸的研究l‘Ill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0(11):155 12 宇恒星,王朝生,黄南薰,等聚乳酸的固相聚 合研究l‘Ill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7r6、:105 13吴景梅 曾小剑 邰燕芳聚乳酸的固相合成研 究l‘Il广西轻工业,2008,24(113):5 21 14祖恩峰,杨青芳,朱峰,等丙交酯合成方法的 研究进展[J]粘接,2005,26(5):41 15李守君,佟德成聚,』一丙交酯合成工艺条件研 究l‘Il化工新型材料,2004,32(4):36 1 6李青,王远亮固体超强酸SO42/ZnO—SnO2/La 催化合成丙交酯l‘Il化学与粘合,2003,(1):1 3 17陈佳,程超,王远亮丙交酯合成条件的研究l‘I l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1):53 18李南,姜文芳,赵京波,等DZ一丙交酯的合成 与纯化[J]石油化工,2003,32(12):1073 19张子勇,陈燕琼丙交酯单体的制备及纯化l‘Il l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 19(2):52 20娄玲,尹静波,高战团,等,』一丙交酯和聚,』一乳 酸的制备与性能l‘Ill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1 9(2):72 21 阮建明,刘莹,张海坡,等高分子量聚,』一乳酸 (PLLA)的合成研究l‘Ill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7,22(1):81 22卢泽俭,廖凯荣,李洪权,等高强度聚 一乳酸) 骨折内固定器件研制I高相对分子质量聚 一 乳酸)的合成l‘Ill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999,38(5):36 23 Miyoshi R,et al Biodegradable poly(1actic acid) wim high molecular weight[J]Inter Polymer Process,1 996,1 1(4):320 24 Denise Carlson,Philippe Dubois,et al Free radical branching of polylactide by reactive exlxusion[J]Polym Eng Sci,1 998,38(2):3 11 25任杰,张振武,任天斌,等双螺杆反应挤出法 制备聚乳酸的研究l‘Ill塑料工业,2006,34(8):1 26 Sandor Keki,Ildilo Bodnax,et al Fast microwave— mediated bulk polycondensation of D-,』一lactic acid[J]Macromol Rapid Cmmun,2001,22(13): 1063 27 Ritsuko Nagahata,Daisuke Sano,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ingle--step synthesis of poly(1actic acid)by direct polycondensatin of lactic acid[J]Macromol Rapid Cmmun,2007, 28:437 28刘立建,廖立琼,宋英,等己内酯有丙交酯的 微波辅助开环聚合反应l‘Ill高分子通报,2003, (5):1 29 张科,王鹏,李文科,等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 成方法研究l‘Ill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 20(3):46 30李刚,周树林微波辐射熔融/固相缩聚合成聚乳 酸及其性能研究fJl化工新型材料,2007, 35(7):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