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体制改革下《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讨

教育体制改革下《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科技信息. 高校理科研究 教育体制改革下《计算栅网络》教学内窨与模式的探讨 常州大学 刘锁兰 孔立智 周炯如 [摘要]本文讨论了现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内容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 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又较 快,新知识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不少专业课学时都相 应减少,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学时一般由原来的6O学时以上减少到现在 2.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计算机网络集结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 系结构,它需要软硬件的支持,在讲述网络原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 的典型应用,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计算机专业 的40学时左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介绍系统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知 其他课程不同。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 识,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突出重点 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虽然多媒体已应用到课堂中,但其作用 为专业课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般没有充分发挥。课程中的协议、原理较多,且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 也是必须解决的教学难题。因此,须对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与模 解。因此认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特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 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采取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 存教学内容方面,现行大部分教材以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 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 议、原理为重点,而对这些协议、原理的实际应用只是一笔带过甚至不 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 讲,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协议和原理 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此过程 内容。在多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应该重点讲实际应用,实 中,学生要做到与教师形成互动,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热情和兴 验与理论相结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教学生如何动手 趣。 组建宿舍或家庭小型局域网,如何建立邮件服务器并使之能应用于实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 际等等。但是现行的大多数教材欠缺的正是这些,而授课教师由于本身 媒体教学设备的优点。教师根据需要自己制作或者选择合适课件,如在 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对本课程在现实社会的应用程度的认识参差不 讲协议原理的时可以把它做成动画,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网络原理形象 齐,往往只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讲授,忽视对这些抽象知识的实际化和 化,可以让学生看得见,进而理解透彻。讲解数据传输过程时,就可以用 实验化。 动画把不同实体的同层次之间以及同一实体的不同层次之间数据传输 另外,计算机网络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和扩展,不 过程及其使用的协议详细的表述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在教 少院校在教材的选择更新方面处于滞后状态,存在使用周期过长,知识 学中也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网 更新缓慢、观点陈旧等弊端,甚至不少教师主观上不愿意更新教材。这 络理论。例如,讲RIP协议时,可以用火车站的实例来类比,使得抽象的 些因素都将导致新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欠缺。纵观20年来我国高校计 内容实际化,贴进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算机、信息类相关专业使用的仍是千篇一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总结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应用”等教材,而仅有的计算机 本文针对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 网络类教材大多也以理论为主,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讯 步探讨,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改进措施。 原理、网络协议、局域网工作原理、网络互连、Internet网络安全等。其余 部分为:网络操作系统简介、Internet的使用、网络安全等。而对实际的 参考文献 网络连接、测试、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的使用设置、综合布线和网络故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m,_lk出版社,2008年 障处理等实践性的内容却很少涉及。而一些《计算机网络试验指导》类 [2]莫林利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与改革探讨[J_l科技信息,2008,13: 参考书的内容大多与教材的理论原理互不相关。因此,计算机网络教材 607 的陈旧及偏差是也汁算机网络课程理论脱离实践的主要原因之一。 [3]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等理科教育,2007, 基于以一k问题,认为学院或本专业应该成立一个课程研究组,组员 3:78-81 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层次、应用能力成阶梯状,由该组全体成员讨论 [4]刘锁兰,孔立智,王洪元.分层系递进式计算机专业教学新模式 研究后选择比较合适的教材或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教材。 的研究与探讨…_科技信息,2009,26:25—28 作者简介:刘锁兰(1980一),女,博士,讲师。 (上接第145页) 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元标准化需求分析,确立相关 数据元标准化模型通过三层规范控制体系,实现了数据元概念、通 的“对象”,即实现数据元概念的定义。然后在概念层基础上得到通用数 用数据元以及应用数据元形成的标准化,从而解决了数据元注册形成 据元,分析提取其通用数据元的属性,完成通用数据元的标准化。 过程的数据元的组成结构控制问题,保证了数据元的质量以及用户对 当采用该方法开发应用数据元时,其表示特性(值域)是从相应的 数据元理论的理解与应用的一致性,更深层次的推进了数据元标准化 通用数据元继承而来的。同样地,生成通用数据元时,其表示特性(值 的进程。 域)是从相应的数据元概念继承而来的。因此,使用该方法进行数据元 三、模型特点 登记,可以使大量的属于独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的特定数据元得到同 1.两种数据元注册方式结合 样的表示。这样,由于对数据表示法的理解是一致的,因而可以进行有 结合了数据元提取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方法,模型 效的数据交换。 不仅适合于信息系统复杂的领域,也适合于新领域内的数据元标准。 2.由应用层向概念层的数据元标准化方法 2.分层注册和管理 对于已建系统的领域的数据元素提取,一般适用这种“从应用到慨 模型采用分层注册和管理,便于注册机构的分步提交与分步审核。 念”的标准化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元素直接来自各个信息系统。数 这种方式使提交具体化、专业化,使审核更具有针对性。 据元素创建者依据数据元素标准化方法,对其信息系统及相关资源的 3.定义三层的注册规则 数据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应用数据元素名称;根据数据 模型实现后,要定义三层注册规则(概念层、通用层及应用层的注 元素的应用实际,阐明并写出相关数据元素在采集、存储和交换过程中 册规则),使提交的数据元可以分层管理。 各个属性以及属性的约束要求;描述和定义各个属性所需要的属性描 4.值域一次定义,三层使用 述符及其约束要求;根据给定的命名、定义、标识规则和表示规范,形成 对数据元基本值域的定义,通过通用数据元和应用数据元的绑定, 应用数据元素。然后再按照“应用到概念”的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元标 实现了值域为通用数据元和应用数据元两层值域使用。如果通用数据 准化注册,依次得到标准化的通用数据元、数据元概念和值域。 ,亡的值域满足应用数据元,则避免了应用数据元的二次提交注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