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我国的进出口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逐年攀升,进出口商品种类,以及贸易国别和地区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企业,无论是进口商或是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和损失也不断增加。本文探究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帮助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走得更长远,损失更少。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改革开放的深人,进出口贸易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改变着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我国进口贸易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众多企业看到了国际贸易的潜在利润空间,纷纷加入其中,但是却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使得进口贸易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如何识别和防控风险,促进我国进出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风险,找到问题并加以防范,以期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舞台上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1.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外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据海关统计,2017年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出口与进口的比重约为5.5:4.4,仍以出口贸易为主。在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乐观形势下,我们仍应冷静地看到,随着我国进出口商品种类及国别的日益多样化,进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损失也日渐复杂和增多,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及进出口企业必须充分了解进出口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才能保证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2.进出口贸易存在风险的研究。
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构成特点和发生国际贸易纠纷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进出口商务中的主要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 2.1进出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
合同是进出口贸易的基础。如果合同条款中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清晰,或者遗漏了保险、索赔、仲裁、检验条款等条款,就可能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扯皮现象,从而导致进出口贸易出现经济风险。 2.2进出口市场变动风险。
市场变动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交易价格在合同中确定,而市场价格却随时波动,若出口商品市场价格大跌,一方面可能是进口方百般挑剔不履行付款义务,给出口方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如果进口方如约付款,就必须承担货值价差的损失。 2.3进出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履约风险。即客户不遵守合同中的约定行事,不履行合同义务,从而使合同不能顺利执行,给进出口企业可能带来的潜藏风险。 2.4进出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
政策的稳定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与这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政策风险一方面来自国内,主要指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国外,一些国家变通地采用环境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认证等非关税手段,建立技术壁垒,如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技术壁垒、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对日用百货的反倾销提案等。这些因素在客观世界具有不可控制性,进口贸易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这给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3. 进出口贸易防范风险的措施的研究
3.1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
要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需要强化合同意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3.1.1明确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
这种合同所包含的特征是合同的主体营业地位于不同的地区或者国家,同时也具有普通买卖合同所具有的共性。 3.1.2
在签订进口贸易合同之前,要对我国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以及交易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惯例进行有效性了解与掌握。 3.1.3
采取措施严格把握进口贸易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说要尽力争取进口贸易合同文本内容的起草,尽量避免其中出现不利于我方的合同条款内容,同时要严格审查进口贸易合同签订人的签约资格,可以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出示有关法律资料以证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
3.2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
首先,要采取措施增强进口贸易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对国际国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的走势与规律性有效性研究。然后,措施在进口贸易合同条款中加人价格变动的内容,并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性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要在进口贸易企业进行进口贸易中时,选择银行信用的方式,其内容包括国际综合性的保理业务、信用证结算方法等。
3.3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
增设国际贸易信用管理部门。从宏观方面,我国增设国际贸易信用管理部门,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微观方面,我国进出口企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客户档案,通过客户信用评价体系,降低风险。同时将结果上报我国国际贸易信用管理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3.4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
对于来自国外的政策性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报告制度。进口贸易企业一旦遭遇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反补贴调查,就可以将有关情况上报到上级部门;对我国国内的政策性的贸易风险,进口贸易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在贸易双方签订合同时增加一些价格相关的附加条款,以应对国内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结束语
在进出口过程中,我们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出口贸易中的合同条款风险、进出口市场变动风险、进出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进出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进出口贸易中的政策风险。于我国企业而言,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防范风险就必须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合同风险、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进口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取措施制定政策性的风险预警报告机制。总之,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思多想,学会用各种方式来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种种市场风险,保证企业走的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刘富源.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18):25-26. [2]张博.刍议进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93-94. [3]李钢.我国进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4):145-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