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m Economic Management
安防产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刘帅 刘芹 李正礼(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 人工智能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与此同时安防行业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好的应用领域,“AI+安防”的发展模式目前展现出了非常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美好的未来。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及其重要作用做了介绍,其次描述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结合的主要产业应用模式,再次介绍了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问题的应对策略建议。【关键词】 人工智能;安防;应用;现状;策略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发展人工智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相关产业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其中“人工智能+安防”模式同样在我国应用广泛,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关注于热点人工智能,重点针对安防产业人工智能结合应用进行了现状、发展问题的分析,同时给出了个人的发展建议,贴合热点,符合总体发展方向。
2019年6月,科技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为中国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法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202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积极解决人工智能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3]。工信部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多个重要产品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4]。
一、人工智能概述(一)人工智能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概念在1956年被第一次提出至今已经发展60余年,然而其概念定义总是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总是执行并模拟人类认知能力和智力任务的技术,人工智能科学总体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前沿科学。
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结合的主要产业应用(一) AI+安防
安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链和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人工智能
的来说:人工智能(AI)整体上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技术与安防产业的加速融合应用,给安防产业带来
的是全链条式的,贯穿前端设备、系统、平台以及上层应用等环节的,促使智能安防迈向更高级的“智
[5]
慧安防”。人工智能在安防产业领域的应用从内容
(二)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我国自2016年起就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2017年7月,国务院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年12月工信部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4月,
[1]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技术上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
略,持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和支撑人工智能发展。数据技术上;在具体行业的分布上主要有:公安行
业、交通行业、智能楼宇、工业园区以及非常重要的民用安防上[6]。
(二) AI+制造
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
【作者简介】
刘帅(1998—),男,本科在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5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经济研究
研究人员和行业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7],经过不断的发展,AI+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工业企业将在发展过程中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利用这些技术与先进工业化技术深刻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新的高效的生产方式。工业企业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视频识别系统等可以建立起来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发展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工艺,从系统上建立“工业大脑”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加快智能化进程。
460亿元,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00亿左右。并且在最近几年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的高位增长。随着我国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经济社会投入的不断增长,智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在安防产业的占比将持续不断提高,智能安防产业市场将成为安防产业领域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市场。
(三) AI+金融
很多国家把人工智能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技术,通过金融与人工智能结合来支持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发展多种类高质量的智能金融产品以及新的金融手段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扩大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满足社会所需要的高效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极大促进了新型金融技术和技术服务的发展,也扩大了智能高频交易、智能投资和智能信息的需求。
图 1 2012年-2019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二)我国智能安防企业表现突出
安防市场竞争激烈,在中国的安防产业中,各层次的企业数量就有约22000家。其中致力于智能安防产品制造与研发的企业大约为4900家,在全国安防企业数量上的占比约为23%。目前中国竞争力和企业规模较强的安防企业主要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企业在同类企业中世界排名为前五位,竞争力非常强劲。同时也有宇视科技、天地伟业等企业发展迅速位于第二阵营,很多中小企业也同样积极参与智能安防产业的竞争。在全球智能安防2020年50强企业收入排行榜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合莱、博世和安讯士这五家企业又一次创造了新的年收入纪录。
(四) AI+医疗
医疗同样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很大可能会改变医疗实践。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和医疗实践的多个领域进行了实践,其中就包括精准医疗、人口健康和自然语言处理[9]。医疗产业领域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的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医疗系统以及相关智能医疗设备及其产品,打造真正的数字化医疗大脑。
[8]
三、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现状(一)智能安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代表。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安防行业甚至整个社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是一场技术带来的革命[10]。随着整个社会智能化的大趋势,智能安防成为安防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安防产业2019年的市场规模约为7200亿元,其中智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近
(三)智能安防产品在多个领域加速应用
AI+安防提供了很多订单和新的产品,例如:智能安全机器人,安全防盗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
表1智能安防重要企业概况
2020年排名
12345678
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赫莱博世安迅士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安朗杰
国家中国中国瑞典德国瑞典中国中国美国
2019年收入(千万美元)
770.2378.43308.23223.96124.7871.4962.0159.93
5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场经济管理 (2021/4)
监控报警系统等,这些新的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智能安防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公安、交通、校园、楼宇等领域,主要体现在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和物体识别等技术上。其中从公安领域的平安城市建设来分析,城市的安防布局发展非常迅速,近些年来国家平安城市的预算增长了70%,2019年全国已经有25个省、18个城市、90多个区县、2235个乡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其中公安机关建设了监控系统2万多套,省级监控平台20多套,实现联网IPC40多万套,同时智能监控抓拍系统、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等在交通、校园、楼宇等领域同样在加速应用。这些智能安防系统给公安系统破案和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作用[11]。
Farm Economic Management
法获取人脸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对满足社会治安防控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差距[12];同时图像成像高清化程度不高,在城乡地区和农村地区视频质量不高;同时在储存和调取方面需要继续改进。
(二)技术方面
我国目前应用缺乏创新,在智能技术上同类化现象严重。例如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等一些产品都只是运用了大数据、物体识别技术。其中应用在产品上的技术多是在原有技术上的小的局部的更新,总体缺乏创新能力。
(三)应用层面
公安领域是智能安防技术运用比较广泛的领域,技术也比较成熟的领域,其次是交通、楼宇等领域,其中仅仅公安领域就占据了大约30%以上,其他领域占比明显较小。其次,一些智能产品出现的安全问题,例如:安全使用问题、隐私问题、道德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未知问题。
(四)多因素助力智能安防产业发展和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我国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10月,中国AI专利申请共计达到69.4万件,同比增长56.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同样促进了智能安防产业的发展,推动安防产业转向智能安防化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新的安全需求,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对智能安防需求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安防产业的发展和安防产品的加速研发和应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安防视频监控建设,为智能安防具体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我国安防产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建议(一)加大研发改进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针对产品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产品分布过于集中和产品质量水平仍需提高两方面。首先企业作为产品的提供者,需要在面向市场的情况下,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质量改进投入,继续研发新的产品,同时优化提高相关产品质量水平;政府同样需要加大对智能安防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同时合理适度在相关行业和地区加大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促进部分地区的智能安防产品的更新。继续提高相关领域的待遇水平,号召高水平人才回归,积极学习国外在智能安防领域的先进
四、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问题分析(一)产品方面
主要是视频监控系统、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机器人等,其中视频监控和生物识别类智能安防产品占智能安防产品比例达到了50%以上,总体分布仍然较为集中,分布尚不全面。
部分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以视频监控为例,视频监控种类单一,大部分不支持人脸识别,无54
为研发新产品提供较强的软实力。我们目前最为熟悉和最常见的智能安防产品,经验,
(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创新
对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安防产品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伴随着我国对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于重视,相关技术成果逐渐显现,多技术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必将极大促进智能安防产业的发展。在中美贸易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经济研究
战和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大财政投资,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严格落实相关资金使用办法,提高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应用效果来促进企业创新;继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智能技术专利申报、审批等方面提高效率,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的政策阻力;政府与企业可以尝试建立相关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专项智能安防技术研发基金。
[2]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 原则发布[J].科技与金融,2019,(07):2-3.[3]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0,(02):491-495.
[4]工信部权威解读《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J].网信军民融合,2018,(03):58-59.
[5]耿安立,徐建明.AI+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落地应用现状与疑难[J].中国安防,2018,(09):60-65.
[6]祝伟斌.AI驱动智慧安防赋能百业[J].智能建筑,2020,(03):27-29+32.
[7]Wang Baicun,TaoFei,FangXudong,LiuChao,LiuYufei,Freiheit Theodor. Smart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 Comparative Review[J]. Engineering,2020.
[8]Davenport Thomas,Kalakota Ravi. The potential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care.[J]. Future healthcare journal,2019,6(2).
[9]Shivani Chaudhry,Irfan Dhalla,Gerald Lebovic,Patrik Rogalla,Timothy Dowdell. Increase in Utilization of Afterhours Medical Imaging: A Study of Three Canadian Academic Centers[J].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adiologists Journal,2015,66(4).
[10]程洋,杨阳.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现状及
发展方向[J].中国安防,2018,(11):75-78.[11]马磊,马鑫,陈方亮,朱峥,张浩,康凯.平安城市
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16,(07):67-70.
[12]刘铄.安防大数据下的人脸实战云平台[J].中国
安防,2018(12):88-92.
(责任编辑:高扬)
(三)重视落地应用,积极面对问题
针对应用层面的问题,技术的发展终究是服务现实应用。随着智能安防技术的继续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应用领域的继续扩大,但我们短时间内会面临着应用领域的过于集中的现状,同时也会面临未知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国家需更加重视应用落地问题,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多个领域合理应用智能安防技术,为解决应用领域过于集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应用安全和未知问题;继续开展类似“智慧安全城市”“智慧安全社区”等项目的建设,同时举行智能安防应用发展论坛,收集各界人才的合理建议和解决方案。促进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建立信息库,尝试在其他领域开展智能安防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测试工作,以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可能。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概述,重点分析安防产业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得出我国智能安防产业应用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产品、技术、应用三个层面,文章分别针对不同的层面并结合多个主体提出了建议。虽然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在人工智能应用上仍需继续发展,各个主体需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此解决相关发展困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杨凯.专项政策助力人工智能发展[J].上海信息化,2019,(06):16-19.
5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