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三年级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 《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 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 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 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让学生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 色特点的感受、体验。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 识,能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及节奏, 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 但还要充分 注意这一学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点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本节课是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 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少数 民族。本节课将使用图片,及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利用视听结合、声像 一体、形象性较强等特点为教学服务。 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 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既陶冶情操,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 到音乐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学生学习方法上, 以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为主,通过对比聆听相同的音乐不同的演奏形式, 及相同的演奏形式, 不同民族风

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

格的音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给学生尽 可能大的空间,并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热爱音乐、 喜欢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感受乐曲情 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情绪和乐器音色特点的感受。

2、分段聆听欣赏,通过听、唱、看、跳等教学方法,能跟着音乐 哼唱主要旋律及部分歌词,能跟着音乐舞蹈。

3、对比欣赏葫芦丝演奏的 《瑶族舞曲》,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及参与 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喜欢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 感受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及傣族 音乐

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一、搜集有关《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频与视频、图片,并制作成 多媒体课件。

二、教师课堂乐器选用葫芦丝,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三、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表演、探究、交流。 教学

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展示葫芦丝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葫芦丝) 师:

你们想听听它的声音?今天老师为大家吹奏一曲,听一听,这首乐 曲叫什么名字吗?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2、了解乐器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 )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 省傣族地区。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 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 。

3、了解傣族(讨论 交流) 师:关于傣族,你了解多少? 师:小结,随课件展

示:傣族的民族风情、乐器(葫芦丝、象脚鼓、 等),及民族节日(泼水节等) 。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更 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使我们的教 学得心应手。】

二、完整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说说你的感 受。

2、再听音乐,感受其情绪和节奏。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注意体会乐曲的情

绪和节奏的不同,并试着说 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让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性,对于乐曲的情 绪、意境、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种感受表 达出来。】

三、分段欣赏乐曲

1、第一部分 1 = bE

抒帯、柔美地

(1) 聆听乐曲,体会意境

师:让我们看着这段简谱,听着这段旋律,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 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

熟悉歌谱

师: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 一唱这条旋律。(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

聆听歌曲

师: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我们跟随她学唱一下吧。 课件展示:图片《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谱,音频歌曲

2、第二部分

(1)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对比前一段音乐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多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节奏变得更加舒缓,曲调更加悠 长。 (2)看谱例,这段旋律,把你带进了怎样的意境?让你不由自主的想 干什么?

师: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 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让我们 和姑娘一起,随

着音乐动起来吧

(3)

学习简单的傣族舞动作

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 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 有的\"三道弯\"造型。

(4)

简单介绍“孔雀舞后”杨丽萍,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3、欣赏尾声:

3-6 1 1 一 2 3 | 3 — 一 口 -- 1 5 --------- I ~2 -------- | 3-6 1 1 _ 3^ |

3 一 6 : ■ 1 • 2 5 2 f 3—— [3 ----------- 听听有几个乐句组成,有什么特点?(每乐句开始部分一样)

师:这是我国名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作曲方式, 叫做合头换尾。最 后一个

延音记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葫芦丝声一直萦绕在耳 旁,久久难以忘怀

4、完整欣赏,抒发感情 。

伴随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用唱歌或舞蹈的形式抒发情感。 【设计意图:分段聆听乐曲,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 学生自己参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在聆听和表演中充分 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四、对比欣赏,拓展延伸

1、对比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 ,感受傣族音乐风格

(1)欣赏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 。

师: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那用 它来演奏瑶族的《瑶族舞曲》又是一番怎样的意境呢?(展示课件》 )

《瑶族舞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第一主题 优美抒情,第二主题速度加快,节奏变密,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 快,甚至有些粗犷,展开部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 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再现了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 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 在强烈的合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相同的乐器,演奏不同民族风格的乐曲,进一步 感受民族音乐风格】

五、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

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 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 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