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体探析 口 叶 芄 周文洁 摘 要: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质是个体心理需要和发展需要与国家利益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情 感体验,它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又有对现在国家繁荣昌盛的使命;其爱国热情的特点表现为内容复杂性、情感 层次性和表达矛盾性。掌握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质、特点,对于有效保护和引导大学生理性、持续的爱国行 为是意义深远的。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热情;本质;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07—0065—02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 些历史传统滋养了中华人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强烈的 自尊心和明确的国家精神。“所谓国家精神,就是强调个人 构之中。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的观念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因此,国家的涵义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 归属感而且是一种关乎个体生存、荣辱与发展的实体。 与国家一体化的倾向,以及围绕着国家问题所表现出来的 强烈的热情和关心。”这里的国家精神可以理解为爱国热 情,爱国热情是爱国主义的初级表现形式,它是形成爱国 主义和养成爱国情操的基础,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 步和国家发展的催化剂。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大学 生群体爱国热情这个“热度”的话,这种热情就有可能熄灭 或者走向极端。因此,对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体研究是非 常有必要的。 一一再次是对爱国热情概念的剖析。由于学科的不同,许 多专家学者对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的探讨各有侧重。从 政治学的角度说,爱国热情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重要的 政治原则;从伦理学角度说,爱国的本质是属于基本的道 德规范;从心理学角度说,爱国热情本质上是个体对民族 国家的一种心理上的依恋、归属和态度上的认同。马克思 主义则从功能学方面来强调:“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能使 个人为自己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无限喜悦,又能使一 、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质 个人为自己国家民族的困难和不幸而满怀忧患。”由上可 探讨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质,首先要涉及对爱的本质 研究。毫无疑问,爱是一种社会性情感,社会心理学认为: 爱作为一种社会性情感,它的本质研究不能离开人的本 见,爱国热情源于个体对国家的责任、依恋及国家对个体 精神上的导引。 当代大学生大都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对祖国天 翻地覆的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祖国辉煌与屈辱历史 质、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马克思曾 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外,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 论中也强调,人需要爱,需要心理上的归属,并常常超过其 他的需要。从以上可以看出,爱是人进行社会交往和个体 心理发展的内在驱动,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发展理 念。 也都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关心世界大事,关注国 情民生。因此,爱国热情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情绪,而 且是对祖国生存发展的责任,对同胞尊严利益的维护和对 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综合以上分析,大学生爱国热情的 本质即个体心理需要和发展需要与国家利益之间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又有 对现在国家繁荣昌盛的使命。 二、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特点 其次是对国家概念的探析。国家可从地理学、政治 学、历史学等多个维度进行界定。总体上说,它是一个政 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共同体。另外,国家的 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又有特殊的涵义,因为数千年的社 会生产模式使家国同构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结 大学生群体是当代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 他们思想活跃、有热情,对社会现象有一定认知,并愿意积 极参与和思考。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群体也逐渐成为社 2oH 7 学皎党建与思镁教育 会浮躁、盲动的重灾区。就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来说,表 人民利益的行为。就学校教育而言,它是一种趋于理性的 教育目标,是感性体验和理性行为的结合。纵观在世界科 学发展带头的中国面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怀理 性、高昂的爱国热情。热爱祖国是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之 源、立业之本。 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复杂性。爱国热情是随着人类进化和国家的 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它主要表现为个体从幼年起就形成的 对自己祖国河山的依恋、对自己同胞的热爱;在感受国家 兴衰荣辱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上,把祖国的生存发 3.表达矛盾性。“所谓爱国热情的表达,就是借助一定 的媒介、工具或载体,将内在的对于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 投射于外在物质世界的一种行为过程。”爱国热情分为不 展、繁荣富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战争年代, 爱国热情的内容比较直观,就是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 义真”的英勇气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热情表现 同层次,同样,大学生表达爱国热情时,也表现出几种矛盾 出相对复杂的内容。在当代,“可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划 分为国际战争和冲突引发的爱国热情、国际合作与竞争引 发的爱国热情、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引发的爱国热情三 种。”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内容是比较复杂 的,它既有历史遗留问题所激发的爱国情感,又有颇具现 代性内容的因素。 2.情感层次性。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个体精神生 命中的一种主体力量,它是主体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 现,它的主要心理成份由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移情 共鸣和反应选择等几部分组成。同样,大学生爱国热情也 包含有几种成份并表现出层次性。 第一个层次是爱国情结。据有关文献记载,中华民族 的爱国情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秦策》中写 道:“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书》中有“亲民如子,爱国如 家”的记载。诸子百家的学说无不包含着爱国情结的文化 要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潜移默化的文化要素和 心理沉淀的作用,中华子民逐渐形成了一种保卫家国,国 富则民强的情结联系,这是个体与国家的内在精神需求关 系。同时,“情结具有无意识性、吸附性、弥漫性、冲动型等 特点。它是一种潜在性的情感,深层次地存在于无意识之 中”根据文化无意识理论的研究,无意识是人行动的内在 驱动力,它潜人人的灵魂之中,终生影响着人的行为。在 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实践中,有时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这种无意识潜伏于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一种长久的、隐秘 的爱国热情,也是爱国热情的原始形态,。 第二个层次是爱国激情。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 表现强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前面讨论过大学生爱 国热情的原始状态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但是,当国家 利益、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伤时,这种爱国情结有时也会 瞬间升华,形成一种集体有意识的爱国激情。这种激情富 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形成一种 强大的合力,促进事态迅速发展,但是如果情绪控制不当, 则会阻碍事情的发展。 第三层次是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稳定 的、高昂的爱国热情,是爱国热情的最高表现形式。爱国 精神能指导人们经过思考后采取真正有利于维护祖国和 2ol l 7 学皎觉建s卷根教育 性:第一,爱国热情表达的内隐性和外显性。人的情感总 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爱国热情也是一样。当激发爱国 热情的情境相对缺乏时,有些人的爱国热情就会变得模 糊、淡漠甚至冷却,这时的爱国热情表现得非常隐密;相 反,当表达爱国热情的情境强烈时,沉默的大多数人会充 分释放这种内隐性的情绪,通过语言、肢体等多种方式,高 调、热烈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国热情。当这种情境感相对较 弱时,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又趋于低调、内隐。第二,爱国热 情表达的理性与非理性。大学生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洗礼,对法律规范、道德准则也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未 涉及表达爱国热情的具体情境时,对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是 比较理性的,而且有清醒的责任感与道德认识。但是,在 实际表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打、砸、骂等非理性行为。爱 国热情的表达看起来是个人的事,实际上与国家在世界和 平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我国经济GDP总量跃居 世界第二,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在这个阶段,青年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作 用会越来越突出,充分激发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最 大限度地焕发其爱国热情和创造潜能,对于我国小康社会 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都将 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认清大学生爱国热情的本 质、特点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引导大学生 的爱国热情,创造条件和方式充分、合理地使大学生的爱 国热情表达出来。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新时 期保护引导大学生爱国热情》(课题批准号08521041)的阶 段性研究成果。 (叶芄:黄冈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周文洁:武汉 工程大学法商学院与黄冈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438000) 责任编辑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