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
彭园程
【摘要】民族音乐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能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中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提升自身的欣赏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族音乐教学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尝试,论述了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以供广大音乐教师参考。【关键词】民族音乐;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彭园程(1984.4—),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获2020年南京市中学音乐优质课一等奖。
一、前言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素质,还能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运用特有的韵律形式和方法创作出的音乐,歌词和韵律一般显著区别于其他音乐,具有特殊的传统民族风格和风韵。民族音乐不仅包括世代相传的经典作品,还包括具有传统中国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例如,《二泉映月》《渔歌唱晚》等广为流传的作品,虽然是近现代以来创作的,但是曲子运用了传统文化特有的五声调式,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近代以来,随着外来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音乐在与外来音乐不断交流、竞争和融合中保留了自身特有的形式和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中的民歌、戏曲等音乐类型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独树一帜。
(二)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学生喜欢网络热播的流行音乐和世界经典音乐,而对中国传统音乐
了解较少,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就是戏曲或少数民族的山歌,这亟须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要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学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下,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认识不断修正和提高。初中是学生“三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对世界的认识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除了实现良好的基础知识传授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1]。在音乐方面,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使初中生接触到的音乐文化多而杂,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同时,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快餐音乐’和外来颓废音乐等不良音乐形式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学生可能会养成错误的音乐观,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甚至喜欢“哗众取宠式的曲风”,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
中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经典的民族音乐,有利于其开阔眼界,全面了解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美学素养。
2.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现实生活中,初中生喜欢接触的大多是流行音乐
65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界/ JIAOYUJIE
课程教学
教育界/ JIAOYUJIE
66▲2021年第51期(总第475期)
或是网络音乐。因为课时有限,初中音乐课堂更多的是关于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演唱、合唱的练习。即使部分学生在课外会主动学习器乐,但学习内容多数偏重世界经典音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民族音乐被纳入音乐教材,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少,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其重要性。因此,教师除了要对教材音乐知识进行讲解、练习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民族特色文化、社会环境的介绍,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
当下各国的文化交流密切,各种丰富的流行音乐,如摇滚、重金属音乐等,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冲击着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有阅历的成年人相比,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欣赏新事物。中国传统音乐大多曲调婉转、节奏较慢,很难得到中学生的认可。而将中国传统音乐内容编入教材是帮助中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接触、了解传统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能体会其特有的魅力,更愿意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三、苏教版教材民族音乐的特点
苏教版音乐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配有图片、文字介绍、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2]。
苏教版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民间歌曲、民族乐器和地方戏曲。民间歌曲大多以江苏地区流传的民歌为主,如七年级下册的《无锡景》,用委婉柔和的曲调和方言介绍了无锡的美景和特产。而民族乐器的教学大多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如九年级上册介绍了民族乐器埙、编钟等。在地方戏曲方面,江浙风味的昆曲、淮剧、锡剧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四、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实践
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必须时刻抱有学习的态度,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极传承和主动传播[3]。
(一)加强自身学习,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使其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民族音乐。在以往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民族音乐由于背景知识较多且相对生僻,加上教材展示的内容有限,需要教师补充很多相关资料。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收集资料或是到各地采风,深入了解各地的民族文化,也可以积极参加专门的民族音乐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
与流行音乐相比,民族音乐大多年代比较久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对此,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
1.结合文化背景学习
今天我们所听到的民族音乐,大多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往往伴随着特别的故事。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结合相应的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与民族音乐相关的风土人情、地区特色,让学生能够理解民族文化,保持积极的认知态度。
2.通过对比了解民族音乐的优点
民族音乐取材广泛,部分内容与现代音乐具有类似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似内容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让学生体会歌词、韵律和演绎方式等,从演奏形式、欣赏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两者的区别,使其发现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特别之处,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对比学习的方式。《青春舞曲》版本众多,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多种版本,让学生感受并讨论音乐风格的异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流行版本,如罗大佑演唱版本、周笔畅演唱版本或玖月奇迹演唱版本等,也可以播放民族乐器演奏版本,最后再来欣赏教材中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绪欢快活泼的民歌版本,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演唱的独特魅力,加深对民族音乐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的认识。
3.丰富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民族相关知识来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作业,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也可以开展民族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收集民族音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相互交流。通过主动、多维度地对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和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
(三)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堂教学更侧重听觉,注重实践,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试唱—学生练习”的形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对此,教师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51期(总第475期)课程教学
要灵活运用多维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主题,借助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沉浸式的音乐氛围,还可以收集民族服饰、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资料,利用视频软件将其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全面、多维度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这首民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歌曲背后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随后,给学生播放《嘎达梅林》这首歌的名家演唱视频,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意境。
2.重视音乐的地域性知识介绍
民族音乐往往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如果将民族音乐教学与本地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特色相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下册)的《无锡景》是典型的江苏民调,采用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语言也是当地方言,歌曲旋律温雅轻柔、婉转优美,常出现下行旋律,如小桥流水一般一线贯穿,带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歌曲里讲的无锡的美景,处处与无锡现实的风光联系到一起,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民族音乐特色活动当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有了更丰富的课外生活,很多学校也有自己特色的课外活动项目。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积极开展特色的民族音乐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民族乐曲,从更深层来讲,还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进行民族音乐的表达和创作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结合舞蹈表演
和民族音乐一样,民族舞蹈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深受部分学生的喜爱。首先,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将舞蹈和歌曲结合起来学习。其次,歌舞的融合和创造性的表达能让学生收获更为深刻的民族音乐体验。
例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这首曲目就非常适合结合舞蹈表演来开展活动。在设计舞蹈服装时,我们建议采用绿色和白色搭配的颜色,体现出茉莉花的清丽脱俗;动作设计可以加上柔软的手指动作、头部动作等细节动作,展现女子的温文尔雅和柔美,脚步动作可以搭配小碎步、轻踏步和踢腿等,表现出女子的性格温和、清秀别致。在动听的乐曲声中,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肢体舞蹈动作来创造性地演绎和展
示“茉莉花”的美好,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不论演员还是观众,相信都会对民族歌舞所呈现的文化精神有更多的感悟。
2.开展校本活动
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在学校经费和教师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活动升级为校本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学习和传承。
3.通过采风活动,感知原生态音乐
学生假期旅行时,教师可以鼓励其到民族特色比较浓厚的地方去参观游览,感知当地的原生态音乐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并将见闻与同学分享,更深入地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这样的旅行不仅能让学生放松身心,还能使其近距离感受民族音乐,增长见闻[4]。五、结语
音乐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只是播放音乐给学生听,音乐课成了学生的“放松课”,甚至出现音乐课课时被压缩、被其他科目占用等现象。
当今时代,各国除了经济实力的竞争外,还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展开较量,民族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广泛流传的文化形式,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其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多元的民族文化学习氛围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要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助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莉忠.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学课程资源[J]. 2020(4):47-48.[2] 魏艳梅.传承音乐之源 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教论坛,2018(07):121-122.[3] 高成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黄河之声[J]. 2017(12):31-32.[4] 杨曦.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11):33-3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界/ JIAOYUJIE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