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建议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15课,这个单元是围绕“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个主题,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让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稿。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眷顾和真挚的情感。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他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深化主题,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1、设计一个填空:“这片土地是( )的”而后,围绕课题质疑: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这片土地?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学生明确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告诉人们要善待土地,保护好河水、空气、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要保护好她。

3、品读课文前三自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向他们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让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内容让你感到神圣?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神圣的。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帮助大家再显那耕地纵横交错,植物绿如海洋;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的画面。让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想象美丽的画卷,然后通过诵读,把自己感受到的温馨、美丽、富饶、和谐的情怀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一、预习建议

课前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的状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二、生字教学建议

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课堂上要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生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

三、教学时间安排的建议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调控好时间、节奏,否则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的设定建议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如,“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引导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作者首先用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接着,要求人们善待这块神圣的土地,保护好河水,保护好空气,保护好这块土地的动植物;最后,强调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3、教学第一部分,可重点探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的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点点,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

4、在此基础上,可以“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5、第三部分的教学可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

生的婴儿眷恋母亲的温暖的怀抱一样。”“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来提升学生认识。

五、教学难点的设定建议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这段文字,已经超出了水的本义,将水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人的生活方式、前途与希望结合起来,使水具有了丰富的含义,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建立现实与历史的桥梁,理解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再如“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这句话,将空气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任何降临在大地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等句子的理解,都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还可以联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体会,加深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六、朗读教学的建议

朗读是贯穿全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从文章结构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几层面的情感引领。课文一开始,再现了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因此朗读基调应平和,侧重表现作者对这片土地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同时又强烈地表明着自己的立场,应体现一个长者谆谆教导的语气;最后作者再次表明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保护土地的决心,应充满力量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